
论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docx
10页论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摘要】寿阳剪纸中的福寿纹样属中国福寿主题纹样,与传统的福寿纹样有相像之处,同时它又是在寿阳地域文化中生长、发育的民艺之花,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是寿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果本文通过对寿阳福寿剪纸的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试图找寻它在中国传统福寿祥瑞文化体系中所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寿阳;剪纸;福寿文化 位于晋中东部的寿阳县,四周环山,峰峦叠嶂,是一座景色美丽、历史悠久、寿文化极其丰厚的小城在寿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最能代表寿文化的就是充溢喜庆、富有生活情趣、故事性强的福寿剪纸 寿阳福寿剪纸,是以当地的福寿文化为主题进行构思立意的剪纸作品从整体上看,寿阳福寿剪纸属于传统祥瑞文化的范畴,为福寿主题纹样剪纸大家族中的一支,所以其在造型上与传统福寿纹样有肯定的相像之处然而,寿阳艺人所剪制的寿星人物、福寿故事等均依托于当地的神话传闻和历史故事,在自绘自剪中,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寿文化这一具有文化特性的福寿剪纸,在寄予着一代代人的美妙祝愿之外,也对传承寿阳的寿文化,宣扬寿阳的旅游文化起到了不行估量的作用 一、寿阳福寿剪纸生存的文化土壤 寿阳文化积淀丰富,寿阳剪纸艺人依据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愿望与追求,取材于生活,将剪纸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們认为吃亏是福,平安是福,尊老爱幼是福,领导好是福,政策好是福,国家强大是福有福气是长寿的一种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寿阳福寿剪纸取“寿”字居多一方面来自于当地有关“老寿星”的民间故事传闻,及寿阳地名的来源;一方面可作为宣扬寿阳旅游文化的一个艺术载体,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一)寿阳福寿剪纸与寿阳的寿山寿水 寿阳的寿山寿水为寿阳福寿剪纸供应了很好的题材,寿阳寿文化积淀丰富,山水、祠堂及寺庙道观的墙壁、屋顶、门窗、照壁等以“寿”字或“万寿”字组合的字样装饰随处可见寿阳福寿剪纸中常出现以龙和寿星为题材的作品,这源于寿阳上一百零一处绘有各种龙的山水庙宇,以及以龙命名的泉名、地名除此之外,寿阳的书法、雕刻、年画、五谷画,甚至吃饭的餐具,都离不开“寿”字以及与寿相关的故事,可见寿阳人对“寿”的情有独钟,艺术是相互贯穿的,如此丰富的寿文化,也为剪纸艺术供应了广袤的天地与丰富的养分 (二)寿阳福寿剪纸与寿阳的民风民俗 “十里不同风,一百零一里不同俗风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显明特色的重要元素寿阳人追崇“寿”的观念伴随一生,孩子在三天、满月、十个月、一岁、十二岁都有很讲究的风俗仪式,寄予了长辈希望孩子长命一百零一岁的愿望。
在剪纸中常见的有“一百零一子图”“一百零一子戏春图”“一百零一子嬉春图”“一百零一子迎福图”等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寿阳,儿女孝道也是寿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安放老寿星的寿器、带寿字的寿衣,还是逢年过节或祝寿的寿礼、寿馍,寿馍上粘贴与寿相关的朱红色剪纸,甚至贴春联、窗花等到处都离不开“寿” 因此,源于寿阳的风俗文化尚存的观念对剪纸艺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寿阳福寿剪纸关于“寿”的题材也越来越多 (三)寿阳福寿剪纸与寿阳的寿星文化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寿阳寿星文化在老一辈艺人心里根深蒂固,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活动,尤其是赶庙会和寿阳的社火活动剪纸艺人表示,寿阳剪纸最早是在赶庙会时供奉神佛所用,寿阳人信奉哪个女人剪纸剪得好,神佛定会赐给她福气与长寿,因此在这种环境中,寿阳剪纸与“福寿”文化休戚相关,因人们对福寿的祈求而萌芽,也因福寿文化的渗透而发展,所以福寿剪纸的品类较多 寿阳县自2000年之后,每年阴历七月十三,阪泉山旁边的北神山轩辕庙都要进行爱社、大竹马、耍叉等祭祀表演此祭祀表演是为轩辕黄帝过生日而进行的社火活动,属于祝寿的范畴剪纸艺人通过观物取象,用他们对社火文化特有的激情与方式创作出很多精彩的作品,如把戏曲脸谱与戏曲的服装和扮相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夸张的神情和亮相式的姿态与民间故事的浪漫气质融汇成一体,寄予了人们驱邪逐疫、祈求人寿年丰的美妙愿望。
二、寿阳福寿剪纸的艺术特点 寿阳福寿剪纸是寿阳“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载体小的寸许,图案主要以花鸟虫鱼为主,灵活精致,主要用于婚事、过年等喜庆节日大的尺余,淳朴、厚重,其题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主要用以参与展览,以此为媒介凸显寿阳福寿剪纸的艺术价值寿阳福寿剪纸的总体特点是简洁明快、造型洗练、故事性强,已成为寿阳乃至山西的一张文化名片详细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寿阳福寿剪纸的叙事性 故事性强是寿阳福寿剪纸的一大特征在寿阳从事剪纸的老艺术家,大部分都具备很好的文学基础和绘画实力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考虑物象的外形特征之外,最主要的是注意对内在语言的表达,以敏捷多样的手法对表现对象的特征进行提炼和深化刻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具体地传达主题思想,才能引人入胜要在剪纸中呈现人物的表情、动作的连贯性、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须要在空间、时间和对象的比例关系上以及剪纸技巧上敏捷驾驭剪纸艺人对剪纸叙事性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剪纸艺人对剪纸艺术本身的理解,为塑造形象的深化刻画供应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为故事情节的渲染增加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宗艾镇的王森玉老人、县城的米兰英夫妇等,以他们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通过剪纸这个艺术媒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人们对剪纸的酷爱,对寿阳寿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动的推动作用。
(二)寿阳福寿剪纸的形象化 民间艺术家对“夸张”有非常丰富的阅历,如他们常说的“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背后头”夸张是传统剪纸中的重要特点之一,他们依据内容表现的须要,捕获对象的特征,并进行肯定的夸张和概括寿阳福寿剪纸继承了传统的特点,如剪纸中出现的树大于山、人比房高、毛驴耳朵比真实的更长更大、和西瓜一样大的蝴蝶等但寿阳福寿剪纸的夸张又独具特色剪纸艺人认为,夸张不是简洁的比例放大,而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把它概括出来,如剪纸艺人在塑造人的形象时比较讲究人体的比例和表情动态的刻画,避开头大身子小,长眉大眼之概念化的形象,但同时又不失剪纸的味道此外,人物除比例协调之外,线条的处理关系富于节奏感,人物的衣着、表情、动态无一雷同观者在观赏过程中能够通过剪纸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职业特点寿阳福寿剪纸之所以特别形象化,除具备文化与绘画修养外,与剪纸艺人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和深化视察的实力分不开的 (三)寿阳福寿剪纸的连贯性 寿阳剪纸是反映寿阳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寿阳福寿剪纸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或习俗,以连贯性的手法、系列的形式表现祥瑞喜庆的活动、寿阳的美景、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等。
既能完整地表达主题的须要,依序品尝叙述的内容,又能独幅观赏,给人以清爽质朴、刚健明朗之感此外,寿阳福寿剪纸的系列作品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张作品的形式手段、造型手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总体氛围,其韵味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以简括凝重的大色块为主,有的以疏朗有致的“线条”感见长,有的阳剪与阴剪互衬而强调镂空中线的作用,对比剧烈又整体统一,突出了寿阳福寿剪纸的艺术特点此外,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寿阳剪纸艺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外来艺术的汲取他们认为,连贯性的剪纸作品能够和其它艺术一样更全面、更细致地反映时代的感情和新生活的风貌 三、寿阳福寿剪纸装饰图案对福寿的独特演绎 寿阳剪纸的装饰性特征可以用米兰英夫妇曾提到的“剪纸要先剪大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轮廓,然后要细心装扮一下”来概括其实她说到的“装扮”就是要装饰,人们常说“三分人样,七分装扮”,剪纸可以说成是“三分大样,七分装扮”装扮的目的是为了烘托主体、丰富形象,使剪纸更有看头、好玩味这种装饰在寿阳福寿剪纸中花样翻新,富有创新性 (一)书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此类作品中“福”字、“寿”字以书法字体剪出,一种是在其四周装饰以往复无穷、宛转流畅的花枝,或花叶细碎填满福、寿双勾部位。
如王森玉老人的《寿》《富贵有余》、袁彩秀的《福寿双全》等,将汉字的书法美和剪纸的现代装饰美完备地结合,颇有“书画同源”的味道另一种是运用图案设计中的几何图形、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等综合纹样对福寿字进行装饰,如米兰英夫妇的《羊年送福》系列此外,王森玉老人還擅长运用福字或寿字字体的不规则外形,如《福兔贺春》中“福”字已成一种抽象的符号 (二)老寿翁形象与传统图案相统一 王森玉老人自绘自剪,对老寿翁的形象了如指掌,所剪寿翁秃顶广额,头长如冬瓜,寿眉飘扬,慈眉善目,神采奕奕每张作品中寿翁的动态表情无一雷同,装饰纹样丰富多样,有的拿寿桃,有的持灵芝,有的捧葫芦等各种珍宝,有的仙鹤或神鹿相侍仙翁的四周配以蝙蝠、山石、流云、花草、松树等传统装饰图案,虽都是表达“寿”的含义,但讲解并描述的是不同的故事,因此每张寿翁题材的作品都特别耐看,如《寿比南山》《福禄寿喜》《人寿年丰》等 (三)谐音取意与自我想象相交融 寿阳剪纸艺人祈求长寿的民俗观念和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多采纳谐音取义比较含蓄的手法来表达王森玉老人的《福寿齐天》,以蝙蝠、小动物和灵芝为主题纹样,蝙蝠即“福”,小动物为益兽即“寿”,灵芝与如意同形,表示华蜜长寿和万事如意。
蝙蝠咬铜钱,福气在眼前体现了人们趋福避祸,期望延年益寿的美妙愿望 米兰英设计的《永结同心》运用“喜”字、“爱”字进行装扮,寓意祥瑞华蜜,相亲相爱狗是儿子儿媳的属相,此外,狗在民间有“猫来穷,狗来富”之说,是招财旺财之兽牡丹是一百零一花之王,有花开富贵之意,米兰英老师把牡丹的两片叶子奇妙地处理成两只蝙蝠,作品中全部装饰元素组合在一起寓为“花开富贵祥瑞照,招财进宝喜气扬——福气双全”正所谓“花中有情,情中有意,意必祥瑞” 这些老艺人扎根于寿阳的山水土壤之中,既从中国古老的祥瑞文化传统之中吸取养分,又结合本地的民风民俗,接着让剪纸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的时代生根发芽他们没有固守先辈们的既定模式,而是将自己鲜活的生活感悟生动地演绎在剪纸之中 结语 走进寿阳,遗迹丰富的民间艺术,随处可见的福寿文化,形成了自然的艺术宝库,为寿阳福寿剪纸的发展供应了广博深厚的艺术源泉本文通过对寿阳剪纸的多角度分析充分挖掘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特色,剪纸艺人们通过自身的感悟,运用灵性迥异的天赋挥动手中的剪刀,将传统与现代的装饰图案结合,创建出了一幅幅简洁明快、构图饱满、造型洗练、故事性强的福寿剪纸,这种地域性显明的剪纸风格既是寿阳人对福寿本身的理解和创建,也包含了他们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时,更是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之上的再创建。
注释: *本文为山西省教化科学“十三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寿阳剪纸艺术探讨》探讨成果(课题编号:GH—16108) 参考文献: [1]陈振民.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山西寿阳[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 [2]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2. [3]仉凤皋.谈剪纸创作[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1012. [4]武丽敏.晋中民间美术的造型与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 [5]王金明,李广洁.中阳剪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 [6]韩靖.巧手剪出福寿喜[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2. [7]段改芳,耿默.山西民间艺术·剪纸[M].太原:三晋出版社,2022.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