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课记录.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bb****7
  • 文档编号:48754485
  • 上传时间:2018-07-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40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 课记录课记录谈《认识人民币》听课感想慈湖一小王春莲自从听了钟村曹春燕老师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我感触颇深该教师研读教材深刻,本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这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先从以下几个片段略谈几点片断 1: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认识人民币:(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师: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小朋友在买东西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生:钱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 1:我们买铅笔用到过人民币生 2:我们买吃的用到过生 3:我们上公共汽车买票时要用到生 4:我们坐火车用人民币买票师: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那,你们认识人民币吗?[目的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2)通过实物投影逐一出示 100 元、50 元、10 元的人民币:师:请直接说出它是多少钱?生十分自信地齐答:100 元、50 元、10 元。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每张钱上都写着100、50、10师:你们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来知道它们是多少钱的这样合理吗?师随之出示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的人民币——1 元、1 角、1 分说到:“哎,这些人民币上都写的是“1” ,那它们肯定都是 1 元生马上反驳:不对,不对师十分疑惑说:为什么又不一样了?生:第一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元”是“1 元” ;第二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角”是“1 角” ;第三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分”是“1 分” 3)硬币 1 元和纸币 1 元,师不解地问:怎么有两个 1 元,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它们一个是纸做的,一个是钢锛师接到:用纸做的叫纸币,用金属做的叫硬币4)生活中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生 1:书上是古时候的钱;生 2:书上的样品钱这一环节,我听后有两个想法①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学生最常见的往往都是购物结账时的情境因此,在课的开始,先由一张超市购物时的图片引出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我又为学生设计了说一说的环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②大胆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在纠正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基于前测,我直接设计了看人民币报面值的练习,对于 100 元、50元、10 元这样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很快的区分但他们的方法是否准确呢?我通过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这个环节,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然后通过对 1 元、1 角、1 分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与生活实际发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仔细观察、分辨人民币的需求,完善学生的认识,不仅要看数字,同时要看汉字来识别人民币的面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较快,主要是突破学生认知的误区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片断 2:自主分类,充分动手,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呀!我们怎么办呢?咱们原来学过整理与分类快,按照你的方法给它们分一下类,好吗?[与学生原有认知相联系]师:先把口袋里面的钱全部拿出来,再把这些钱按照你的方法分类并摆好当同桌两位同学都分好了,就可以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两个人都说清楚了,就坐好生默默地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分好后同桌说一说师请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生 1 把钱按照纸币、硬币分类并摆在实物投影下,说:我把纸币和纸币、硬币和硬币分在了一起师:谁和他的分法一样。

      (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师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2:按照数字来分;师仍然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3 把她的人民币放好后,不知怎么说师问其他学生:谁他是按照什么分的吗?师边演示边说:这些都表示多少元,这些表示多少角,这些表示多少分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民币的单位生齐读人民币的单位,师板书师再要求学生将手中的人民币按不同的单位分类,边分边说自己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这一环节,听课感受是:在学生自由地对人民币进行整理与分类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学生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以后,我把人民币杂乱无章的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产生整理与分类的需要我适时的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在教学中进行较慢,主要是想在学生充分地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片断 3: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出示一个 1 元 2 角的本子师:昨天老师到超市买了一个 1 元 2 角的本子,你们如果想买,怎样付钱呢?生 1: 1 元一张、两张 1 角的人民币生 2:两张 5 角的硬币,一张 2 角生 3:五张 2 角,一张 2 角……师小结:通过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如果小明的妈妈那一元钱(课件展示十个一角)的去买东西,可以怎样去拿?生 1:用一个布袋装着;生 2:用一个一元。

      也就是说 1 元等于 10 角 (板书:1 元=10 角)生读:1 元=10 角;10 角=1 元(2)出示图:4 支铅笔师:你算多少钱?生 1:2 元 4 角师:图:饼干生:6 元 5 角师:图:水彩笔生:12 元师:图:书包生:38 元……在自主购物的活动中,进行了多种付款方式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在购物付款时有时钱不一定准备得那么整因此在看价钱准备钱的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取法的练习,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钱,选择适当的付款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能力有所差异,我修改后的第二种教学方法,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也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了对人民币多种特征和价值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点评:1、归纳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时教学速度不易过快,要让学生接受并理解2、认识人民币单位时既要体现个性化,又要面向全体3、预设和生成要有机结合4、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表达清楚、准确谈《认识人民币》听课感想慈湖一小王春莲自从听了钟村曹春燕老师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我感触颇深该教师研读教材深刻,本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这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先从以下几个片段略谈几点片断 1: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认识人民币:(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师: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小朋友在买东西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生:钱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 1:我们买铅笔用到过人民币生 2:我们买吃的用到过生 3:我们上公共汽车买票时要用到生 4:我们坐火车用人民币买票师: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那,你们认识人民币吗?[目的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2)通过实物投影逐一出示 100 元、50 元、10 元的人民币:师:请直接说出它是多少钱?生十分自信地齐答:100 元、50 元、10 元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每张钱上都写着100、50、10师:你们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来知道它们是多少钱的。

      这样合理吗?师随之出示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的人民币——1 元、1 角、1 分说到:“哎,这些人民币上都写的是“1” ,那它们肯定都是 1 元生马上反驳:不对,不对师十分疑惑说:为什么又不一样了?生:第一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元”是“1 元” ;第二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角”是“1 角” ;第三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分”是“1 分” 3)硬币 1 元和纸币 1 元,师不解地问:怎么有两个 1 元,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它们一个是纸做的,一个是钢锛师接到:用纸做的叫纸币,用金属做的叫硬币4)生活中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生 1:书上是古时候的钱;生 2:书上的样品钱这一环节,我听后有两个想法①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学生最常见的往往都是购物结账时的情境因此,在课的开始,先由一张超市购物时的图片引出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我又为学生设计了说一说的环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②大胆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在纠正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

      基于前测,我直接设计了看人民币报面值的练习,对于 100 元、50元、10 元这样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很快的区分但他们的方法是否准确呢?我通过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这个环节,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然后通过对 1 元、1 角、1 分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与生活实际发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仔细观察、分辨人民币的需求,完善学生的认识,不仅要看数字,同时要看汉字来识别人民币的面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较快,主要是突破学生认知的误区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片断 2:自主分类,充分动手,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呀!我们怎么办呢?咱们原来学过整理与分类快,按照你的方法给它们分一下类,好吗?[与学生原有认知相联系]师:先把口袋里面的钱全部拿出来,再把这些钱按照你的方法分类并摆好当同桌两位同学都分好了,就可以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两个人都说清楚了,就坐好生默默地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分好后同桌说一说师请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生 1 把钱按照纸币、硬币分类并摆在实物投影下,说:我把纸币和纸币、硬币和硬币分在了一起师:谁和他的分法一样 (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师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2:按照数字来分;师仍然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3 把她的人民币放好后,不知怎么说。

      师问其他学生:谁他是按照什么分的吗?师边演示边说:这些都表示多少元,这些表示多少角,这些表示多少分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民币的单位生齐读人民币的单位,师板书师再要求学生将手中的人民币按不同的单位分类,边分边说自己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这一环节,听课感受是:在学生自由地对人民币进行整理与分类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学生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以后,我把人民币杂乱无章的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产生整理与分类的需要我适时的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在教学中进行较慢,主要是想在学生充分地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片断 3: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出示一个 1 元 2 角的本子师:昨天老师到超市买了一个 1 元 2 角的本子,你们如果想买,怎样付钱呢?生 1: 1 元一张、两张 1 角的人民币生 2:两张 5 角的硬币,一张 2 角生 3:五张 2 角,一张 2 角……师小结:通过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如果小明的妈妈那一元钱(课件展示十个一角)的去买东西,可以怎样去拿?生 1:用一个布袋装着;生 2:用一个一元。

      也就是说 1 元等于 10 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