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博拉病毒病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健康管理.doc
9页埃博拉病毒病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健康管理埃博拉病毒病(EVD)曾称为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2\]EBOV 可引起多器官损害,以肝、脾、肾损害为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死率为 20.0%~90.0%\[3\] 2013 年 12 月几内亚出现 EVD 疫情,随后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蔓延,并输入至尼日利亚、塞加内尔、美国、西班牙、马里、英国等2014 年 8 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次疫情在流行规模和严重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45\]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防控方案要求,长宁区对辖区内疫区来华(归国)人员进行追踪和健康监测,模拟情景开展应急演练,摸索总结了“系统、灵活、联合”的思路,总结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明确职责 根据《上海市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上海市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华(归国)人员追踪管理工作流程》 ,迅速成立应急防控队伍,及时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单位工作职责,开展防控业务培训 1.2 管理流程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名单,立即追踪,根据其流行病学暴露史,分为普通自我健康监测和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管理两类。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其住址分配给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监测,监测时间为自离开疫区算起共 21 d由于 EHF 在潜伏期内无传染性\[6\],故均未实行居家隔离 1.3 监测内容 疫情管理人员每日询问监测对象有无体温升高、乏力、头痛、咽喉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出现,记录汇总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对象情况 2014 年 8 月至 2015 年 8 月,长宁区共接收来华(归国)人员 54 人,均来自于边境检疫机构54 人均落实追踪,其中 4 人是通过在华商业朋友和酒店工作人员联系实现间接追踪,追踪率为 100.0% 54 人中,排除非疫区来源 5 人,转至外区 2 人,实际监测 47 人,均为自我健康监测对象其中 41 人(87.2%)完成 21 d 健康监测,6 人(12.8%)中途离境,监测期间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监测对象年龄为 23~67 岁,以男性、中国国籍(疫区返华)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塞拉利昂来华人员为主(表 1) 3 体会和思考 3.1 建立系统化流程,保证管理质量 为了克服起初操作流程和交流技巧比较生疏,信息重查漏查的问题,应急队伍快速制作了《监测管理追踪记录模板 (含英文版) 》 ,模板内容包括知情同意、身份信息校对、流行病学暴露史问答、联络人告知 4 个部分。
系统化操作流程后,疫情管理人员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失误减少,保证了追踪效率和质量 3.2?`活追踪,人性化监测 人员追踪过程中遇到许多实际难题,最常见的是疫区来华(归国)人员预留的联络号码无法接通,疫情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多种追踪手段联合应用,最终均坚持完成监测有些监测对象因工作需要经常变换住址或出差至外省市,为了减少频繁交接带来的不便,根据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采用首接负责制即原管理人员核实新住址,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备并继续监测,如果监测期间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转由新住址负责机构处理这是与属地化管理灵活有效结合的一项便利措施 如果通过预留联络号码追踪失败,则联系预留酒店(宾馆)住址:① 转接入住房间,通话或留言;② 来华参加商务活动、学术会议,酒店可提供主办方或商业朋友通讯联系方式;③ 主动去主办方单位或酒店联系本人留学生则联系留学生所在学校招生办或通过其提供的在华联系人通讯方式取得联系如果通过预留通讯方式、住址均无法追踪,则求助社区户籍警,通过护照号码查询去向,取得联系,核实记录新住址如果监测对象在监测期内变换住址,则核实记录新住址,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备,并继续保持联系。
一些监测对象提出了没时间接受监测、担心被歧视、担心影响公务和学习等问题,管理人员都一一给予答复尽量满足监测对象提出的仅通过联系等要求,充分沟通,互相信任,以获得真实有效的记录,在复杂紧张的氛围中体现人文关怀Smith 等\[7\]在 179 名密切接触者管理报告中指出解决监测对象的心理和客观需求对于有效追踪、阻断传播很有必要,还提出如果用数据库量化和动态记录监测对象的需求,匹配相应资源,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3 注重实践,强化联防联控 按照我国首例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卫生计生部门应对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进行了方案中“情形三:医疗机构在日常接诊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和“情形四:疾控机构在来华(归国)人员健康监测中发现疑似病例”实战演练,梳理了病例定义、发现和报告、防护服穿脱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对体温(口温、腋温)复测、安抚患者及其家属、避免引起社区居民恐慌等实际问题操作进行了详细讨论实践表明,演练能发现实际操作性问题,能系统地锻炼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控防护能力经过多次演练,管理团队成员面对语言不通问题开始自发练习有关埃博拉出血热疫区国家(地区)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血液、分泌物) ,症状等关键词汇和语句,时刻待命。
在区旅游、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长宁区多家酒店(宾馆)和涉及留学生事务的高校对本次追踪监测工作表现出高度的配合,积极参与翻译、协助联络、体温初筛、健康状况记录等方面的工作,很多热心的市民朋友对身边的监测对象也给予了语言上的帮助和精神上安抚,提示联防联控意识得到了宣传和贯彻 4 居安思危,提升防控能力 针对 EVD 疫情,我国快速反应,捐款捐物,先后派出多个医疗队赴疫区支援救治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援非行动是在道义和行动上的一大推动\[8\]我国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救治的埃博拉患者成功康复,增强了国内疫情防控人员的信心 居安思危,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在 2015 年 3 月 3 日发布贫穷国家“公共卫生系统指数(Health Access Index) ”,并称全球有近 30 个国家因卫生系统薄弱而极易发生埃博拉式疫情\[9\]我国与西非国家在劳务、商务、留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广泛合作,往来密切,还有援外医疗队常驻疫区各国的努力仍未能使 EVD 绝迹,我国可能面临 EVD 输入风险\[1011\],我们应充分作好防控,及时发现首例,尽量避免二代传播\[12\]。
江华等\[13\]选用传染病 SIR 动力学模型计算 EVD的传播与暴发:如果给定输入病例数,随着应急预案启动时间延长,暴发曲线呈指数型;给定应急预案启动时间,输入病例数与被感染者数上限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线性增加在我国人口为 5 000 万的特大城市,以最好模型估计,若输入病例为 1 人,应急预案于 6 h 内启动,最大可感染人数不超过 10 人,传播范围有限但如果不能及时隔离输入病例,超过 18 h,将面临大暴发虽然该模型中病毒传播能力、易感人群,以及防控手段的相关参数都可能随实际情况发生改变,且难以估计疫情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蝴蝶效应”\[14\],但为我们认识 EVD 的传播和危害提供了预测渠道和直观体验 本文仅是对上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梳理总结,是防控系统内部单方面评估,尚缺乏结构化调查和量化指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EVD、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防控已成为我国和本市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和威胁本次 EVD 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健康管理专项工作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控能力训练,继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昱,任翔,刘翟,等.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J\].科技导报,2014,32(24):1524. [2]毛青,杨智清,陈盛,等.从埃博拉出血热到埃博拉病毒病――更新认识、科学救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4):277281.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bola virus disease\[EB/OL\]. \[20150313\].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03/en/.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tatement on the 1st meeting of the IHR Emergency Committee on the 2014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EB/OL\].\[20150311\]. http://www.who. int/mediacentre/news/statements/2014/ebola20140808/en/.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Directorgeneral briefs Geneva UN missions on the Ebola outbreak\[EB/OL\].\[20150312\].http://www.who.int/dg/speeches/2014/ebolabriefing/en/.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Ebola virus disease\[EB/OL\].\[20150312\].http://www. who. int/csr/disease/ebola/faqebola/en/. [7]SMITH C L,HUGHES S M,KARWOWSKI M P,et al.Addressing needs of contacts of ebola patients during an investigation of an ebola cluster in the United StatesDallas, Texas,2014\[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5,64(5):121123.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welcomes Chinese contribution of mobile laboratory and health experts for Ebola response in West Africa\[EB/OL\].\[20150311\].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statements/2014/chineseebolacontribution/en/. [9]SAVE THE CHILDREN.A wakeup callLessons from Ebola for the world's health systems\[EB/OL\].\[20150311\].http://www.savethechildren.org.uk/resources/onlinelibrary/wakecall0. [10]程?f,刘军,李昱,等.埃博拉病毒病:病原学、致病机制、治疗与疫苗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59(30):28892899. [11]赖圣杰,MINIOTA J,王丽萍,等.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估计\[J\].科学通报,2014,59(36):35723580. [12]曾光,张丽杰.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风险及防控策略\[J\].疾病监测,2014,29(12):929930. [13]江华,潘海霞,孙明伟,等.基于计算流行病学的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与暴发仿真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9):9749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