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时间轴(按时间顺序).doc
12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轴时间轴1840 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1 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 年 6 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 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 1842 年 中英《江宁条约》 (《南京条约》 )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 ,英国享有 领事裁判权 1843 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1843 年,洪秀全受到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启发,决定成立拜上帝教,写了《原道救世歌》 《原 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1847 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区与冯云山会合,共同订定了《十款天条》 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动历史空前的农民运动 1851 年 3 月,在东乡称天王 1851 年 9 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 1853 年 3 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1853 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体现了太平提昂社会的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没涉及农民 问题和土地问题 1856 年-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 1858 年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58 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割去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59 年 6 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战死 1860 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 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归英国香港界内” 1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割去乌苏里江以东 40 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1861 年,清政府发生“北京政变” (又称辛酉政变) ,得到列强赏识的奕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获胜, 并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 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1862 年,奕奏请创办京师同文馆 1863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1864 年 6 月洪秀全去世,7 月,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失败 1864 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去中国西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 世纪 60 年底-90 年代 洋务运动人物:奕(首领)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刘坤一 等封建阶级口号:自强 求富;指导思想: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做了三件事(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生)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 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1867 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登陆,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的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 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1872 至 1875 年,清政府先后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1874 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84 年,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1885 年 3 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大捷 19 世纪 90 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4 年,日本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 4 天的大屠杀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又中国政府以 3000 万两白银赎回) 、台湾 全岛以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1895 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1895 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1898 年,日本把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1898 年 2 月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自己势力范围 1898 年 3 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 ,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898 年 3 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人物:光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 、 《人类公理》 ,梁启超《变法通义》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等 做了几件事:(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办学会、半报纸、设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 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论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1898 年 6 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 99 年,7 月又强租威海卫1898 年 9 月,守旧势力发动政变,慈禧太后重新“训政” ,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 令搜捕维新派人士9 月 28 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 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9 年 11 月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云南和两广划入势力范围。
189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年,俄国入侵东北,制造了惨案 1901 年《辛丑条约》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两大历史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主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840 年到 1919 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 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901 年 4 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2 年-1911 年各地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 1904-1905 年,日俄两个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1904 年,孙中山发表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为《民报》 ,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05 年 11 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同盟会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 义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1905 年-1907 年,孙中山革命派和康有为的改革派进行论战论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焦点)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 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废除科举考试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 年 4 月,黄兴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 年 5 月,清政府出卖国家利益,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暴动,四川尤其强烈保路风潮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创立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1912 年为民国元年资产阶级性质 的革命政权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 1912 年 2 月 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呈 1912 年 2 月 15 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0 日就职 191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法典 1912 年 4 月 1 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3 年 3 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 年 7 月-8 月,以孙中山为首,李烈钧发动“二次革命”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 款” 1914 年 7 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 1915 年 5 月,袁世凯竟然基本接收日本提出的严损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 (《新青年》 )杂志,称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 年 12 月 12 日,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运动 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 月 6 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中死去 1917 年 1 月,蔡元培人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称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提倡“民主和科学” 1917 年 7 月,孙中山为反对皖系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 年 10 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 年 5 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是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 思主义旗帜 1918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英法俄为首协约国胜利,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失败1919 年 3 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 海,主力从学生转到工人,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表现在三个方面:新的时 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称为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嫌弃了思想解放的推动,为 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 年 2 月,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南陈被李,相约建党” 1920 年 8 月,陈独秀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1920 年 10 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北京共产党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了一个纲领一个决议宣告中 国共产党成立 1921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1 年 9 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掀起了农民运动 1921 年 11 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