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0课酬赠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用).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15935733
  • 上传时间:2017-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4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0 课 酬赠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用)一、学习目标:1、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2、通过《节妇吟》 《近试上张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3、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意创造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二、学习重点: 学习诗中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三、知识储备:1、酬赠诗: 诗人赠送酬答之作2、特点: 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3、酬赠诗是 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4、 酬赠诗通常是 有赠就有酬、 有来就有往的, 而且常常和赠诗的韵, 如 《酬乐天频梦微之》 四、作者及写作背景:1、张籍 ( 约 766— 830) ,字文昌,原籍吴郡 ( 今江苏苏州 ) ,生长在和州乌江( 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 乐府诗题 ,题下原注: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李师道 ,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藩镇为增加实力, 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 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 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此诗便为 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2、元稹 (779 — 831) ,字微之,河南 ( 今河南洛阳 ) 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 监察御史等职 长庆二年官至宰相, 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 53 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 元稹与自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 ?元白? 他 主张继承 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 《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 等诗,借以 ?讽当时之事,以 贻 后代之人 ?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 他说: ?词直气粗,罪尤是惧, 固不敢陈露于人 ? 有 《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 (815) 这一年 王承宗、李师道 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 武元衡 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镇势力以 ?越职言事 ?之罪名,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听说后,写有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又《 得乐天书 》 :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自居易有《 梦微之 》诗相送,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3、朱庆馀,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 ( 今浙江绍兴 ) 人宝历二年 (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 ?闺意献张水部? 近试, 临近考试 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 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4、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 ( 今山西运城 )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进士, 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 顺宗永贞元年 (805) , 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 ( 今属湖南 ) 司马元和十年 (815) 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 诗人时当壮年, 正是大展宏图之际, 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

      《新唐书》本传言他 ?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浩初上人,著名禅师龙安海的弟子,时在柳州,与柳宗元友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 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 信手写就一首诗, 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而这一类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酬赠诗 ?说起酬赠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 李白的《赠汪伦》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等等就属此类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 酬唱 ?,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 二者并称 ?酬赠诗?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节妇吟》1、基本解读:全诗分两个层次1)首四句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为 第一层次 ,写 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汉乐府 ?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 簪 ?,可知 赠珠是表示爱情 。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2)后六句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 为 第二层次 ,写 还珠 前四句写 还珠原因 , 后二句写 还珠情态 ? 妾家 ? 句写其富有; ? 良人 ? 句写其贵重 《史记〃 淮阴侯列传》 :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 ?良人 ?供职朝廷,位臵显赫,宠信有加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 知君 ?句 上接 ?缠绵意? ,? 事夫 ?句 上接 ?妾家 ?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 双泪 垂 ?写还珠情态,指对 ?君 ?的感激; ? 何不相逢未嫁时 ?是对 ?君 ?的表白,似乎 ?君 ?更比 ?良人 ?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2、概括 主旨: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 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 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3、小结 :此诗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 抒发男女情事之诗 ,骨子里却是一首 政治诗 ,题为《节妇吟》 , 即用以明志 。

      诗中的节妇和那个 ?君? 分别喻指 诗人张籍自己和对方李司空师道 ?珠? 喻指 李司空对给张籍的招揽 ?接珠 ?表示对李师道好意的领会, ?还珠 ?表明对朝廷的忠心;先 ?接 ?后 ?还 ?既达到了最后拒绝的目的,又没有因此而得罪对方 ?你虽有一番‘好意’ ,我不得不拒绝 ?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 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 李师道读了, 也就无可奈何了4、鉴赏要点:1)此诗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2)此诗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3)暗示(或比兴)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与汉乐府《陌上桑》 、 《羽林郎》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较之汉乐府二诗则更为委婉含蓄二)学习《酬乐天频梦微之》1、基本解读:1)前二句“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写两地迢迢千里,通信相当不易;收到老朋友的诗,诗说梦中见到了自己,心里非常欣慰2)后二句 “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 ” 写自己疾病缠身,神情恍惚,虽颇多梦,梦中见到的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想在梦中见到你,却偏偏就没有梦见 元稹在通州因患严重疟疾, 身体状况日下, 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而 ?病?除了身体疾患之外,更有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凄苦无比2、 概括 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 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同时写 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3、鉴赏要点 :此诗写梦境手法独到 本来白居易《梦微之》诗写梦就颇有特色,诗中不说自己对老友的思念,却从对方着墨,反过来问他何事忆及自己,致使自己梦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友这使得自己对老友的关心和牵挂更显真情; 元稹这首诗一反常情, 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的怀念之情三)学习《近试上张籍水部》1.基本解读:1)首句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停 ?,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2)次句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3)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 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 羞涩难言, 但又不得不说,只好? 低声 ?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2、 概括 主旨: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对话,是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3、小结: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要读出诗中 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诗中的新娘、 夫婿、 舅姑分别代指诗人朱庆余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考官; 应试作文在诗中又是用 ?拜舅姑 ?来比喻,应试作文用 ?画眉 ?来比喻4.鉴赏要点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 干谒 ,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 这首诗写得巧妙, 绘声绘色, 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四) 、学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1.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 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 (主旨)1)前二句 “ 海畔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肠 ” , 从 肠断这一思绪 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 比喻 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 ? 海畔尖山 ?,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时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肝肠寸断2)后二句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 写诗人由? 望故乡 ?而 心生的幻想 : 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 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 古乐府《悲歌行》云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诗人 借佛教释迦牟尼 ?化身 ?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 ?化身千亿 ?了。

      2.鉴赏要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沉痛心情1)用语险峻,富有浪漫的想像力2)比喻、拈连、化用典故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很好地表达了诗的主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