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市社会经济概况.doc
9页漳州市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枕山面海,北与泉州接壤,西与龙岩紧连,南临广东,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金门隔海相望,是闽南的重要城市,1986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名城漳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芗城、龙文区,龙海市,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南靖、平和、长泰、华安县(即二区一市八县),国土总面积 1.26 万平方千米,占福建全省面积的 10.4%,全市总人口 470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 43.3 平方公里,人口 41.6 万人;全市的城市化水平 40.6%人口漳州市 2005 年全市户籍人口 456.60 万,人口自然增长率 3.8‰,其中乡村人口 378.5 万人,全市平均人口密度 362 人/km 2其中漳州市区人口 58.25万人,人口密度芗城区 1557 人/km 2,龙文区 948 人/km 2以下是近 20 年来全市户籍人口数与人口变动系数的统计表表 2-2 漳州市历年户籍人口数与人口变动系数年份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85 年 386.35 16.29 5.42 10.871990 年 416.7 32.1 5.58 26.511991 年 420.9 16.39 5.11 11.271992 年 423.33 11.98 5.41 6.571993 年 426.64 13.53 5.23 8.31994 年 429.45 12.94 5.22 7.721995 年 432.22 13.57 5.57 81996 年 436.23 16.81 5.59 11.221997 年 438.76 13.04 5.27 7.771998 年 441.54 12.17 5.37 6.81999 年 445.49 13.54 5.18 8.362000 年 450.27 16.42 5.78 10.642001 年 451.96 11.63 4.95 6.682002 年 453.25 10.03 4.45 5.582003 年 453.93 8.78 4.05 4.732004 年 455.84 10.7 5.03 5.672005 年 468.00 10.73 5.03 5.70由上表可知,漳州市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入量大,育龄夫妇多,人口净增数量还是相当可观,人口密度较大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5 年来,漳州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17 元,增长 11.8% ,农民人均纯收入 4320 元,增长 8.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7427 元,增长 11.7%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858 元,增长 7.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 23.4 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29.14 平方米 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 626.36 亿元,增长 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3.93 亿元,增长 3.7%;第二产业增加值 249.86 亿元,增长 17.6%;第三产业增加值 222.57 亿元,增长 9.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4 年的 25.6:38.4:36.0 调整优化为 24.6:39.9:35.5以下是全市近 20 年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2-3 漳州市 20 年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万元)年份指标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5 年地区收入总值 228492 532618 2280979 4513022 6653629地区生产总值 227882 530595 2262763 4497973 7010595第一产业 106681 207937 683508 1136606 1419208第二产业 57686 143127 892936 1610100 2905295第三产业 63515 179531 787504 1751267 2686092人均生产总值 602 1294 5233 10607 14255全部工业总产值 156081 471641 2954500 4735800 81734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8 1378 4305 7059 10117农民人均纯收入 403 822 2164 3530 4320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市经济呈现了腾飞的势头,生产总值成倍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是取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同时居民人均收入也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处于旺盛时期。
以下是全市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表 2-4 漳州市各个时期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时期项目 单位七五时期(1986-1990)八五时期(1991-1995)九五时期(1996-2000)十五时期(2001-2005)第一产业 亿元 72.83 183.98 382.46 439.09第二产业 亿元 90.17 684.72 2131.98 3605.05第三产业 亿元 62.68 444.03 1310.60 2279.87表 2-5 漳州市各个时期三大产业的构成构成(以地区生产总值为 100) 构成时期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七五时期(1986-1990) 39.1 27.0 33.8八五时期(1991-1995) 30.2 39.5 30.4九五时期(1996-2000) 25.3 35.8 38.9十五时期(2001-2005) 20.2 41.5 38.3由以上两个统计表可知,全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第二产业发展迅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作用日趋明显,反而是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给全市的环境、社会和资源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阻碍作用也在日益显现出来。
分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表 2-6 分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万人)行政区总人口 城区人口工业总产值(万元)GDP(万元)人均 GDP(元)三次产业构成市区 58.39 41.80 230.82 156.62 24804 4.3:46.7:49.0龙海市 83.24 17.57 311.07 155.38 16445 15.7:61.7:22.6漳浦县 81.39 9.62 45.20 71.15 7904 37.5:21.6:40.9云霄县 41.51 11.50 16.13 31.13 7050 41.4:17.9:40.7东山县 21.04 13.00 31.54 32.61 15079 38.4:31.2:30.4诏安县 58.00 8.74 36.56 44.23 7316 41.3:25.1:33.6平和县 54.45 6.80 16.93 42.60 7544 46.7:15.9:37.4南靖县 35.22 4.00 80.02 50.25 13636 36.7:39.6:23.7长泰县 19.48 4.68 38.10 26.66 13588 27.7:44.6:27.7华安县 16.28 2.00 16.69 18.01 10428 42.1:30.4:27.5水资源利用情况根据《2005 年度漳州市水资源公报》 ,漳州市现有水资源利用现状如下:水资源2005 年全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 146.94 亿 m3,折合迳流深为 1165 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 21.9%,属相对丰水年。
各县(市、区)地表水资源量在 1.26~27.20 亿 m3之间,受自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影响,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平和、南靖等县地表水资源量相对较多,占全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的 18.5%和 17.9%,龙文区、东山县则仅占 0.9%和 1.4%2005 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 35.01 亿 m3,占全市境内水资源量的 23.7%,其中山丘区 33.93 亿 m3,平原区 1.08 亿 m3行政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平和县和南靖县,分别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 20.1%和 21.2%,最少的是龙文区和东山县,仅为 0.8%和 1.1%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重复计算量 33.93 亿 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 148.02亿 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3163 m3,处于全省的中等略偏低水平表 2-7 2005 年漳州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亿 m3)行政分区名称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芗城区 4.71 2.83 0.69 0.59 2.93龙文区 2.10 1.26 0.27 0.19 1.34龙海市 19.14 11.48 2.14 1.54 12.08漳浦县 37.82 23.45 4.33 4.28 23.50云霄县 19.8 12.07 2.39 2.33 12.13东山县 3.94 2.13 0.39 0.26 2.26诏安县 21.88 13.35 2.98 2.92 13.41平和县 43.18 27.20 7.03 7.03 27.20南靖县 40.46 26.30 7.43 7.43 26.30长泰县 17.56 11.06 2.70 2.70 11.06华安县 25.50 15.81 4.66 4.66 15.81全省 236.09 146.94 35.01 33.93 148.02供水2005 年全市工程供水总量 19.56 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 13.2%。
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 19.14 亿 m3,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分别占的 32.6%、51.1%和 5.1%;地下水资源供水量 0.42 亿 m3各区供水情况见表 2-8表 2-8 2005 年市区供水情况表(万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县(市、区) 蓄水 引水 提水 自来水 自备水 源 合计地下水总供水量芗城区 340.8 770.5 277.0 2723.6 398.7 4510.6 252.0 4762.6龙文区 255.6 193.7 329.2 311.3 806.6 1896.5 23.5 1920.0龙海市 9261.8 35312.3 1161.8 711.8 1432.6 47880.3 778.1 48658.4漳浦县 25248.2 6974.7 907.1 714.1 3242.3 37086.3 557.8 37644.1云霄县 5243.2 10947.1 751.2 917.3 3086.9 20945.6 558.8 21504.3东山县 1120.5 416.2 620.4 534.5 117.2 2808.8 1324.7 4133.5诏安县 8326.6 7420.6 2053.5 437.5 601.4 18839.6 435.8 19275.3平和县 7512.2 16706.0 760.2 267.7 321.2 25567.5 93.6 25661.1南靖县 1843.4 5822.5 1378.9 345.3 2911.0 12301.2 133.6 12434.8长泰县 2159.1 3757.9 1316.0 113.2 261.3 7607.4 26.5 7633.9华安县 1132.3 9528.7 129.3 144.9 1031.2 11966.4 0.0 11966.4合计 62443.7 97850.2 9684.6 7221.2 14210.4 191410.2 4184.4 195594.4用水(1)工程用水量2005 年全市工程供水总量 19.56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 19.14 亿m3,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分别占地表水资源供水量的 32.6%、51.1%和5.1%。
地下水资源供水量 0.42 亿 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