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临习《曹全碑》 .doc
15页怎样临习《曹全碑》一、 《曹全碑》简介《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 ,碑高 253 厘米,宽 123厘米,隶书,字共 20 行,满行 45 字,有碑阴 5 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 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 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结构特点:《曹全碑 》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第三,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图二“直” 、 “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 ,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4.收放自如。
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 “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 “荆”字上放下收, “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5.笔断意连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6.上紧下松 《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竖画在字中起着稳定重心、支撑骨架的作用因此竖画要写得挺拔,以使其在字中起到承重、支柱的作用 《曹全碑》中的竖画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1)尖尾竖 《曹全碑》中的竖画多用圆笔尖收,逆锋起笔,逆势铺毫下行,使笔毫与纸摩擦,用力要均匀,收笔时笔锋渐提微尖,于空中虚势收锋,线形呈锥状这种竖画不同于楷书中的悬针竖,它是在书写熟练后,空中回锋、虚势收笔的结果,要比悬针竖饱满,有含蓄蕴藉之意如图一“秉” 、图二“绅”等字这种竖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右下驻,回中后直下,在出锋前再稍向下按,然后轻起,使竖画的两头稍粗,中间略细,线条圆浑饱满如图三“殷” 、图四·叶” 、图五“年”等字竖画,它们的具体写法是逆势藏锋入纸后下行,至尽处轻起,笔画形态由粗渐细,线质丰润舒展2)圆尾竖这种竖法与尖尾竖不同的是其收笔的地方它收笔时笔锋实回,笔画末端浑圆,有点类似于垂露竖,但又不是像楷书的垂露竖的写法,它比尖尾竖更浑厚有力如图六“平” 、图七“枝”字中的竖画3)短竖,如图八“除” 、图九“陆”等字中的竖它藏头、护尼、盈中,点画粗细一致,头尾显圆,线条更为温润含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右驻,回中直下,注意匀速行笔,最后至收笔处收笔上回。
4)并列竖当一字之中有多竖出现时,则应注意其有相向和相背的差别,以及长短参差和粗细、直斜与收笔的变化如图十“国”字的两竖呈相向的姿态,图十一“商”字的两竖呈相背的姿势,图十二“前”字的两竖一长一短、一正一欹,于平整之中显现灵秀、生动之态,让人回味无穷《曹全碑》的笔法变化丰富多样,近代姚华先生以为“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出也又,结体有与寻常相反而见美者,如‘月’字左撇势促,而又直竖行而下,行若悬针,偏旁亦往用之,舒敛皆与常相忤,而势能相救,由此可悟其变” 这就要求临习者仔细体会笔法的变化,即或起笔形态,或收笔形态,或长短、粗细,或走向中的一种在变,也可能几种都在变笔画组合而能变化,表现在笔画上,显得多姿多态;而在书写的人,则说明已掌握了多种不同的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能有意识地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是我们临习的目的之一否则,如果笔画写不准,则无法进入结构临习,就无法把笔势在笔下表现出来1.点的写法点是笔画的基础,其他笔画都是点的延伸。
在隶书中,点又是其他笔画的短缩 《曹全碑》的点多变化,笔笔劲健而不含糊其用笔是逆入平出,略露锋,然后提笔收出人们认为此碑中的点是字之眉目,全藉它们以显顾盼精神,故其点虽属平画,但均有向背,随字异形此碑中的点画主要有以下几种:(1)竖点竖向的点,宛如竖画的头部,实际上它就是竖画的短缩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稍驻,再提回中直下如图一“乾’字的竖点2)垂点该点是上尖下圆,势态由上而下,收笔处形似垂露,故称垂点写法是向上轻微逆入,然后下驻,笔腹着纸后向右上边行边提,挑起轻收如图二“寺”字的点3)撇点其形态与平撇类似,故称撇点实际上它也是平撇的短缩其写法是逆锋起笔,向右下稍驻,向左下行,兼行兼提笔出锋,注意出锋不宜太直率,宜含蓄如图三“从”字左上的撇点4)捺点其形似捺画的短缩,故称为捺点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行,至将尽处轻驻再右上轻提,边提边收如图四“分”字的捺点5)挑点该点画是向右上挑起,故称挑点其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一驻即起,回中后向右上兼行兼提,轻挑后缓缓收起如图五“北字左边的下点6)横点该点画形似短横其写法是轻轻一驻入纸,即向右平行,至收束处又轻驻书写该点时宜求精巧如图六“商”字的上点7)曲头点。
该点画形似横折的短缩,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短横,至折处稍驻,接着向下行笔如图七“郎”字左部的上点挑画和折画:挑画是从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用力由重而轻,力贯始终在隶书中挑画较短,起笔向左下逆入,略顿,随即转锋向右上行.缓行缓提,行笔不宜快,收笔敛锋提起,要有险劲之势如图一“政”字的挑画应注意的是,挑画形态单一,其变化主要在粗细、弧直、平斜之中,但要有短箭上弩、千钧待发之姿折画是两种笔画交接的拐角,是两种笔画的组合它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横折如图二“石”字的横折笔画,是横与竖的拼接,分两笔完成先藏锋逆入写横画,再向右缓行,至转折处笔画另起,藏锋逆入,向下写竖,最后缓缓提锋收笔写这类折画时手腕翻转要活,衔接宜自然,写竖画时抬笔不能过高,以免出现“耸肩”的败笔再有一种横折是在折处不重新起笔,而是提笔顺势向上再向下行笔这种折画的横画上弧,竖画或外弧或内弧,自然而有生态如图三“竟”字的横折2)椭圆折这种折必须注意在由横画折向竖画时,采用转法,转折处圆匀不留折痕,一笔而成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在转弯处仍有微小的提按调锋动作,如图四“朐”字的第二笔折画对此,临习时千万要仔细分析、观察3)竖折如图五“世”字的竖折,是由竖画和横画组成的折画。
具体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竖画,至转折处略提锋换向,笔锋稍驻再问右行,在转折处要写得方峻利落这种折画在此碑中的穿插运用,使《曹全碑》在秀丽之中增添了几分遒劲4)横折撇这是横画与撇画组合而成的,如图六“反”字的横折撇具体写法是,先藏锋逆入写横画,至换向处稍驻,然后向左下写撇但在写图七“服”字的这一笔画时应注意是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