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ppt

82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68888570
  • 上传时间:2019-01-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2M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律失常,周剑,目的要求,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心房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三、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第一节 概述,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 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窦房结:,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 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 长10~20mm,宽2~3mm 由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组成 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增快,传导加速,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二)异位心律 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⑵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颤动,心律失常的分类,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强 2.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折返发生的条件: 1.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2.单向传导阻滞 3.传导缓慢 4.早搏诱发,心律失常的诊断,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事件记录器 食道心电图 临床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的治疗,病因、病理治疗 药物治疗 电复律、除颤 手术 RFCA 起搏器,抗心律失常药物,Ⅰ类:阻滞Na+通道 Ⅰa:奎尼丁(APD) Ⅰb:利多卡因、慢心律(APD) Ⅰc:心律平(APD) Ⅱ类:-B Ⅲ类:K+通道阻滞剂 Ⅳ类:CCB,其它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洋地黄 ATP MgSO4 KCl,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主要处理原发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窦性心动过缓,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窦性停搏,一、心电图特点 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二、临床意义 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一、心电图特点 一度体表心电图无法诊断;二度I型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小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二度II型的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两倍三度者与窦性停搏难以鉴别 二、临床意义 参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ick sinus syndrome,SSS),一、病因:纤维化、退行性改变,冠心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与心动过缓相关的心脑供血不足症状如头晕、黑蒙、晕厥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ick sinus syndrome,SSS),三、心电图特点 1.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2.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 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4.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 5. 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房颤动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缓和/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6.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ick sinus syndrome,SSS),四、病窦综合征的诊断: 典型的心电图;临床症状与心电图相关; 动态心电图及事件记录器有助于诊断。

      五、心电生理检查 1. 固有心率 2. 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 六、治疗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应安装起博器上图房性早搏 下图室性早搏,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一、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2. 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无室内差异性传导时); 3.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临床意义 多半发生于病理状态,但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房性心动过速,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 心电图特点:①心房率150~200bpm;②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③常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④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然存在;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发作开始心率逐渐加速2. 治疗 ①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停用洋地黄,补钾,可选利多卡因、苯妥因钠及普奈洛尔等 ②非洋地黄引起者:减慢心室率;可用IC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律;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射频消融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较为少见,治疗同阵发性室上速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发生于慢阻肺或心衰患者,也可见于洋地黄中毒心房扑动,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250~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心房扑动,四、治疗 1. 原发病治疗; 2. 电复律或超速起搏; 3. 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洋地黄; 4. 药物复律:注意复律前应用药物减慢心室率常用药物有ⅠA、ⅠC和Ⅲ类 5. 射频消融:适用于顽固性者心房颤动,一、病因 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 孤立性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与心室率快慢有关; 2.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脉膊短绌; 3.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恢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三、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bpm; 2. 心室率不规则; 3. QRS形态正常四、治疗 1. 复律: ① 患者选择,需综合考虑: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大小;病因禁忌症:病因未除、心房大、房颤持续时间1年、SSS无起搏器保护 ② 复律前的准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定有无心房附壁血栓;华法令:前三后四,INR控制在2.0~3.0;肝素:紧急复律时可以应用③ 电复律:电转复推荐使用200 J或者更高;危险主要是栓塞和心律失常 ④ 药物复律: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

      2. 窦性心律的维持 上述复律药物亦可用于窦性心律的维持 3. 控制心室率 ① 通常情况下,当静息时心室率在60-80 bpm,中量运动时90-115 bpm即被认为是心率已经得到控制; ② 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 ③ AFFIRM试验结果提示,控制心室率可能比转复窦性心律对患者更有益处4. 预防血栓栓塞 ① 除60岁的孤立性房颤外,其他都需抗凝治疗; ② 华法令:安全有效,使INR保持在2.0~3.0; ③ 阿斯匹林:不能耐受华法令的可给阿斯匹林300mg/天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一、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及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之前,之中或之后; 2. QRS形态正常 二、临床意义: 多无需治疗房室交界区逸搏与心律,一、心电图特点 1. 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P位于QRS之前或之后; 2. 逸搏心律为连续交界区逸搏,频率35~60bpm 二、临床意义:一般无需治疗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一、心电图特点 1. 逐渐开始,逐渐中止; 2. 心室率70~150bpm; 3. QRS波群形态正常。

      二、临床意义 主要针对病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50~25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四、发病机制 存在房室结双径路:α、β,当房性期前收缩发生于适当时间,下传时受阻于快径,经慢径前传至心室,由于传导缓慢,原先处于不应期的快径恢复兴奋性,冲动经快径返回心房,反复折返,形成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理象及折返,五、治疗 1. 中止发作 ① 迷走神经刺激法; ② 腺苷与钙拮抗剂,首选腺苷,其次为维拉帕米,静推; ③ 其他药物:胺碘酮、洋地黄、β阻滞剂等,不作为常规; ④ 直流电复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首选 2. 预防复发 首选射频消融,可以根治预激综合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或全部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旁路,或房-希氏术旁路、结室纤维、分支-室纤维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三、心电图特点 房室旁路典型表现为: 1. 窦性心搏的PR间期短于0.12s; 2. 某些导联QRS波群超过0.12s,起始部分粗钝; 3. ST-T继发性改变。

      预激综合症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是通过房室结前向传导,经旁路逆传,心电图QRS形态及时限正常;约5%的患者,折返旁路相反,心动过速时QRS宽大畸形,易与室速混淆 预激综合症发生房颤或房扑时,若冲动沿旁路下传,由于其不应期短,会产生极快的心室率,可发生低血压、晕厥甚至猝死四、治疗 1. 中止心动过速 可参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故不可单独用于曾经发作过房颤或房扑的患者 预激合并房颤或房扑,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立即电复律 2. 射频消融,上图房性早搏 下图室性早搏,室性早搏 R on T现象,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状态 二、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三、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2. 配对间期恒定; 3. 代偿间歇完全;,四、治疗 1. 无器质性心脏病 无需治疗; 2. 急性心肌缺血 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R on T;成对或连续室早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3. 慢性心脏病变 避免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可以有效减少猝死发生率。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一、病因: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症状与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有关: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缺血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无症状,三、心电图特点 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