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在生长干部学员中开展装备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竞赛的理论探讨.docx
5页关于在生长干部学员中开展装备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竞赛的理论探讨 刘荣祎[摘 要]指出: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鲜活实践,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当前,生长干部学员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兴趣动力不足,而毕业学员反映专业课程学习存有差距,尤其是导弹专业相关学员更是作为火箭军基层部分队干部补充的主体力量,是学校培育战略导弹部队骨干军官和未来领导者的生力军,在装备的学习运用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可在“以比促学、以赛促训”的方式上进行探索[关键词]知识运用;技能竞赛在导弹相关专业生长干部学员中开展装备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竞赛是指参考火箭军培训式比武的相关做法,借鉴“精武杯”、“金头盔”等比武竞赛的基本经验,依托装备平台,集武器系统专业技术基础训练和实战运用于一体的比武竞赛,旨在提高相关专业学员装备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构建火箭军军校竞技品牌、探索部队院校联教联训工作方式的一种途径一、目的意义从教学改革形势看: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作为培养火箭军初级指挥员的学历教育院校,在以培养战略导弹部队骨干军官和未来领导者的目标的背景下,提升学员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任职能力是当前火箭军部队对人才的需求。
毕业班学员、研究生等作为战时干部的应急补充重要来源,而参战部队并没有过多资源用来集训干部,需要尽快缩短能力周期,通过开展以应用能力为对接的活动,而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索,作为教学活动的补充,以形成一定的战时人才储备从部队训练模式看:当前,随着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和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发展,火箭军的训练重点已由过去以技术为中心的训练模式转变为实战化的训练模式,部队训练更加注重整体作战能力建设,相关专业排长需要在熟练操作指挥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原理,并能准确定位故障,迅速排除故障,需要构建武器装备的系统逻辑思维,形成快速反应能力,而目前的课堂教学着重于构建系统思维,部分综合素质项目虽也注重锻炼快速反应能力,但在装备系统方面,融系统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方法路子可以进行探索加强从军校办学经验看:当前,全军部队开展“以比促训”的项目较多,“精武杯”已经吸收兄弟院校广泛参与,全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勇士杯”而“精武杯”是在借鉴外军相关经验发展而来而勇士杯、精武杯等均是建立在陆军班战术或特种作战条件下的军事基础科目竞技比武,而从火箭军部队的实际来看,其作战模式不同于陆军战术,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火箭军部队依托院校、训练结构陆续推广了针对不同军官群体的比武项目,而独缺最初级指挥员比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装备之间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比武竞技的标准尚未统一,而学校作为集大成者,可以先行探索,并且,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亟需探索发射架指挥长的比武经验,且通过比武,可以有效促进院校教育与部队技术训练的对接,更好发挥院校优势资源,指导部队训练。
从创新训练方式方法看:常态开展“考比拉”作为部队技术训练的有效经验,院校在行政管理、共同课目、基础课目教学等方面得到了充分运用,如基层分队开展“双争”评比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毕业学员分配实施细则》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工作和学习动力从部队训练实践来看,激发训练动力、提升训练水平的经验做法之一,对促进导弹武器系统相关专业的生长干部学员专业课程学习,有着借鉴意义二、内容设置(一)在竞赛内容上,突出导弹武器系统综合知识综合运用,适度探讨不同装备之间的共同专业基础,打通专业壁垒,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探索,引导学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武器装备知识综合运用和战时使用等方面,促进学习向部队、向未来、向实战靠拢;(二)在考核方式上,借鉴火箭军 “两新”部队作战力量建设的成功做法,吸收“两长一手”评比办法,采取笔试、口试答辩、方案拟制等多种考核方法,突出实战化,考察技术基础和战术运用能力;(三)在评委组成上,为避免“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评委组或筹划组可充分发挥学校智能优势,吸收专家教授、部队技术尖子、基层骨干等人员组成综合裁判组,在经验固化后,也可在筹划、考核等方面适度吸收学员参加,锻炼战时组织指挥能力;(四)在成果运用上,区分资格鉴定和等级晋升的方式方法,考虑与部队“两长一手”评定形成对接,即在综合能力素质方面与部队初级发射架指挥长或操作手相当的人员,考虑在学员综合素质评定上予以倾斜。
在政策制度上,可以考虑在火箭军“两长一手”政策制度相关基础上形成对接,即在评选“两长一手”奖励时可以优先考虑,在遴选学员参加大项任务时,优先考虑竞赛成绩优胜者的人员参加三、前景展望一是有利于营造营造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浓厚氛围;解决军味不浓、武化不足,学员到部队任职“水土不服”等现实问题,需增进院校与部队的联教联训,即要在充分了解当前火箭军部队训练形势和未来趋势,科学定位院校的智能优势,打造具有火箭军特色的军事竞技品牌,激发广大学员的参与竞技的激情动力,将院校打造成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探索的实验室,形成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导向的学员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二是可为新形势下专业教学改革趟路;在第二炮兵由“兵”变“军”的大背景下,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在此前提下,如何提升学员驾驭装备能力,增强岗位适应和转换能力,具备在不同部队任职或到战区任职的能力素质,需走开专业素质拓展这条路,挖掘学校专业教学基础雄厚的特点优势,为武器装备发展后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趟路三是可探索更好发挥院校在军事训练尤其是技术训练中的职能定位在改革强军的大背景下,着眼培养火箭军的骨干军官和未来领导者,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从官之初抓起,坚持问题导向,依托院校智能资源进行“两长一手”等关键人员的比武竞技,可在此基础上形成火箭军统一标准的资质认定,可有效发挥院校智力在部队建设尤其是新型作战力量技术训练上的“贡献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