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英语4U1U3U4U5U7课文翻译.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770002
  • 上传时间:2017-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2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A1|人在自然界|1、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王国里他们时刻被大自然所包围并与之相互影响人类呼吸的空气、喝下的水和摄入的食 物,无一不令人类时刻感知到大自然的影响我们与大自然血肉相连,离开大自然,我们将无法生存 2 人类不仅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同时也在改变着大自然人类把自然资源转变为各种文化,社会历史的财富人类降服并控制了电,迫使它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服务人类不仅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转移到不同的气候环境,也改变了他生活环境的地貌和气候并使动植物因之而发生转变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越来越少,而间接的依赖却越来越多我们远古的祖先生活在大自然的威胁及破坏力的恐惧之中,他们常常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获取然而,尽管工具不甚完备,他们却能同心协力,顽强工作,并总是有所收获在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中,大自然也发生了改变森林被破坏了,耕地面积增加了大自然及其威力被看成是和人类敌对的东西譬如,森林被认为是野性的和令人恐惧的,因此人类便想方设法使其面积缩小这一切都是打着“文明”的旗号进行的,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哪里建立家园,耕耘土地,哪里的森林就被砍伐 4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类越来越关注的是在何处得到和如何得到生产所需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问题。

      科学与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已经使人类意识到了工业在改变地球的进程中对地质产生的重大影响 5 目前,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整体之间过去存在的动态平衡,已呈现崩溃的迹象生物圈中所谓可替代资源的问题变得极为尖锐人类和社会的需求,即便是简单得像淡水一样的物质,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清除工业废物的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 6 现代技术的特征是生产和使用日益丰富的人工合成产 品人们生产成千上万的人工合成材料人们越来越多地用尼龙和其他人造纤维把自己从头到脚地包裹起来,这些绚丽的织物显然对他们无益年轻人或许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更关注的是外表,而不是健康但是上了年岁之后,他们就会感受到这种有害的影响 7 久而久之,这些合成物质转变成废弃物,那些原本毒性不大的物质在自然循环中变为极其有害的物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如今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难道是无法避免的吗? 8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理性而明智地协调生产和对大自然的关爱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要依靠个人、企业或者某些国家的力量,而且要依靠全人类的力量解决人与大自然关系危机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资源,以及其他尚不为人所知的宇宙中的自然能。

      9 但是,回到我们原先的主题上,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那些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物圈和谐的人类行为将会带来灾难,而这种灾难也许是全球性的古代东方智者的话讲得真是恰如其分:朋友们,你要是亲近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用那永恒不变的规律永远呵护你!U3 知识彩虹我这辈子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50 年中有 39 年)是在纽约的中小学或大学里度过的,不是在上学,就是在教学 于是,你或许会认为,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我应该了解一些情况,确实知道一些东西,对知识和对生活该会积极地予以把握和肯定了可是,我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事实 上,我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 当然,说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这种说法是矛盾的然而,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现实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科学家们对物质现实世界研究得越多,就越无法对它进行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了解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 知识本身就是矛盾的打个比方,假设你的知识是一个点,就像这个句子末尾的句号一样请注意这个句号微小的圆周,假设它代表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分界——换句话说,就是你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认知 但现在想象一下那个小小的句号在渐渐扩大,它的黑色部分占据页面越来越多的地方。

      随着它的扩大,它的周缘也跟着扩大如果那个正在增大的黑色部分代表你的知识的 话,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你会意识到自己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 你在求知过程中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起初,你甚至并不知道还有某个学科的存在当然,这个学科是早就存在 的,只是你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1988 年有了第一台电脑以后,我去杂志店,想找一些关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书,结果发现这类书琳琅满目,让我吃惊同样,当我有幸获得讲授电影分析这门课的机会时,我发现有关这个领域的专著也多得令我眼花缭乱 假设你决定研究这一课题你买了一本有关这一课题的书,一本你能找到的最好也是最全面的(或是你认为是这样的)书,或许你是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但你很快就会发现,阅读这本书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要解答你的疑问 譬如,今年早些时候,我非但不知道自己对技术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兴趣,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有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越读越意识到技术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比起短短的几个月之 前,现在我对这个课题的了解是多了但另一方面,所有这些阅读让我看到了自己真正懂得的东西是多么的少,而需要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东西又是多么的多。

      每读完一本书,我总是觉得需要再读三本书,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课题我的思考和写作也在同时进行事实上,正是写作让我接触了这一课题我们通常认为只有那些知识渊博、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从事写作然而,在我看来却恰恰相反写作并不是总 结,而是拓展 身为作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这个矛盾所困惑——知道的越多,越感到自己无知我深深领悟了道家的教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我对自己该不该写作毫无把握,即使写了,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写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先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解除了这种矛盾对我的禁锢,最终才确信正是写作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不是知识让我有资格从事写作我觉得自己的作品不是文章或者专栏,而是essays,即“随笔 ”,essays 是一个法语词,意思是“尝 试”我不懂得真理,只是努力要找到它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学习,或者不应该阅读、写作、思考和交谈我也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去尝试永无止境的探索并非毫无希望我只是认为,对知识中矛盾的理解,必然会把我们从教条主义的压迫和僵化中引导出来,迈向个人的灵活和自由这正如道家所说:“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我们必须将因知识而生出的自豪感和因无知而生出的谦卑感加以揉和。

      他们说得好,真理就在那里,但或许就像彩虹一样,我们却永远不能真正地抓住它,也不能把它握在手里并真正地掌握它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 按照今天得到的真理而生活,并准备明天把它叫做谬论4A1|工作、劳动和玩耍| 威斯坦·H· 奥登 就我所知,汉娜·阿伦特小姐是界定工作和劳动之间本质区别的第一人一个人要想快乐,第一要有自由感,第二要确信自己有价值如果社会迫使一个人去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说,他所喜欢做的事被社会忽视,看作没有价值或不重要,那他就不会真正快乐在一个严格意义上已废除奴隶制的社会里,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取决于他是否为完成此项工作得到了报酬然而,今天的劳动者可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工资奴隶如果社会给一个人提供一份他本人不感兴趣的工作,他出于养家糊口的需要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劳动者 2 与劳动相对的是玩耍玩游戏时,我们能从中得到乐 趣,否则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但这完全是一种私人的活动,我们玩不玩这个游戏社会是不会关注的 3 处在劳动和玩耍之间的是工作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为他支付报酬的工作感兴趣,他就是一个工作者从社会角度看是必需的劳动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自愿的玩耍。

      一个职位是劳动还是工作,并不取决于这个职位本身,而是取决于占据这个职位的个人自己的情趣这种差异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异并不吻合譬如,一个园丁或者鞋匠也许就是一个工作者,而一个银行职员则可能是一个劳动者一个人是工作者还是劳动者可以从他对闲暇的态度上看出来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闲暇不过是他需要放松、休息从而进行有效工作的几个小时,所以,他可能只有少量的闲暇,而不会有大量的空闲工作者可能会死于心脏病,并会忘记自己妻子的生日而对于劳动者来说,闲暇就意味着摆脱强制,所 以,他自然会想象:他不得不花费在劳动上的时间越少,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时间越多,那才越好 4 在一个现代化的技术社会里,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够像我一样有幸成为工作者呢?我估计大概有 16%,而 且,我认为这个数字将来也不会增加 5 技术和劳动的分工成就了两件事:通过在许多领域取消了特别才能和技术的需要,把过去本来令人愉快的大量受雇职业的工作变成了令人厌倦的劳动;通过提高生产力,缩短了劳动所需的时间已经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社会:其人口的大多数,也就是其中的劳动者们,将会享受到早期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几乎同样多的休闲当人们回想起过去贵族们的举止行为时,前景并非乐观。

      的确,在未来这样一个大众社会里,人们要解决“无聊”这个问题,也许比过去的贵族们要困难得多后者(贵族们)把他们的时间都仪式化了,譬如,有打松鸡的季节,有在城镇消磨的季节等等广大民众更有可能以时尚来取代一成不变的仪式,而时尚将会为了某些人的经济利益频繁地变化再者,广大民众也不会再去狩猎,因为,要不了多久可供猎取的动物就没有了至于贵族们其他的消遣项目,比如赌博、决斗和战争,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危险驾驶、吸食毒品和毫无理性的暴力行为中找到同样的乐趣工作者很少从事暴力活动,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敌对心理”用在工作上,不管是工匠的体力活,还是科学 家、艺术家的脑力活 “敌对心理”在脑力劳动中的作用可以在“紧紧咬住问题” 这个短语里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5A1|声誉|声誉极像一个追逐自己尾巴的动物,抓住了以后除继续穷追不舍外,再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声誉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气迫使名人陷入穷途末路真有点讽刺意味,不是吗? 2 名人有名多因有一技之长,如唱歌、跳舞、绘画、写作等等成功的表演者展示出一种风格,获得声誉而且这种声誉常常使这位表演者确信,必须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因为这就是大众所需要和喜爱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歌手年复一年地用老调唱老歌,画师画千篇一律的风景或画像,演员反复饰演同一角色,他们势必都会感到厌烦。

      由于公众的要求,艺人竟变成了自己功名的奴隶倘若他或她想改变笔调、舞步、唱腔的话,大众就会弃他而去,转而把那飘忽不定的声誉赐予他人,一段时间后再转给他人,这样不停地转下去 3 一个人有了名誉,就有了名气,就能赢得忠实的追捧者的高度关注,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一个表演者很容易相 信,自己的成就当真和新闻报道的一样大可是大多数人、大多数艺人并没有得到美誉和财富那些失败的表演者又如何呢?其他任何一个失败者又会如何呢?奇怪的是,对许多人而言,失败往往就是对失败的回报!有些人对你表示怜 悯,他们庆幸自己不是你你的亲朋好友也会降低对你的期望,使你不必去和那些比你有天赋并获得成功的人较量他们会找出种种借口来解释你不能功成名就的原因:你太敏感了呀;你对金钱没有兴趣呀;你对声誉所能带来的权利不感兴趣呀;因为声望要使你丧失隐私,所以你不感兴趣呀;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借口,但对失败者或假装不在意自己失败的人来说,却是安慰 4 历史充分证明,有些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遭遇失败,的确能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继续对自己充满信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安琪儿,往家里看吧!》被退稿 39 次才得以出版,才使他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并赢得了声誉。

      贝多芬不屈服于他残暴、专横的父亲,还忍气吞声当过乐师,但终于克服一切,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音乐家托马斯·爱迪生 10 岁左右,还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就被赶出教室,因为在老师的眼里,他脑子笨,又不乖以失败为动力,奋发有为,成名成家的例子还有很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