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章节价值工程.ppt
18页第十章 价值工程 一、价值工程概述一、价值工程概述(一)价值工程的概念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简称VE),也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简称为VA),它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有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创造活动 1.价值式中,V表示对象的价值,F表示对象的功能,C表示对象的成本价值的提高取决于功能和费用两个因素,提高价值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1)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则价值提高2)成本下降,功能不变,则价值提高3)成本有所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则价值提高4)成本大幅度下降,功能略有下降,则价值提高5)成本下降,功能提高,则价值提高2.产品的功能(1)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2)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3.寿命周期成本(1)寿命周期(2) 寿命周期成本和寿命周期费用寿命周期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即: C=C1+C2式中, C──寿命周期成本; C1 ──生产成本; C2──使用成本由于用户习惯上把成本称为费用,如购置费用、能源费用、维修费用等,所以从用户角度考虑,上述公式也可写成下列形式:寿命周期费用=购置费用+使用费用(3)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一、价值工程概述(二)价值工程的特点1.价值工程是以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功能为目标。
2.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3.价值工程是有组织的活动三)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开展价值工程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外习惯于采用提问法,即针对价值工程的对象逐步深入地提出合乎逻辑逻辑的七个问题,并通过回答问题寻找答案,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第十章 价值工程 二、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与信息资料收集 (一)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1、经验分析法,又称为因素分析法t产品设计年代已久、技术已显陈旧;t重量、体积很大,增加材料用量和工作量的产品;t质量差、用户意见大或销售量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t成本高、利润低的产品;t组件或加工工序复杂影响产量的产品;t成本占总费用比重大、功能不重要而成本较高者第十章 价值工程 2.ABC分析法ABC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将产品的成构成进行逐项统计,将每一种零件占产品成本的多少从高到低排列出来,分成A、B、C三类,找出少数零件占多数成本的零件项目,作为价值工程的重点分析对象 一般来说,将零件数量占总数的20%左右,而成本却占总成本的70%左右的零部件规定为A类;将零部件数量占总数的40%左右,而成本占总成本20%左右的零件规定为B类;将零件数量占总数的60%左右,而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0%左右的零件规定为C类。
从这种分类,就可以看出,在价值工程的选择对象中,应以A类零部件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分析对象,B类只作一般分析,C类可以不加分析通过ABC分析法分析,产品零部件项数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就能一目了然,价值工程的重点在A类零部件,属于“关键的少数”数值BCC A成本第十章 价值工程 零件名称一对一对比结果得分功能重要性系数ABCDEABCDE×01001×10000×00111×11110×324010.30.20.400.1合 计101.03.强制确定法下面以一个产品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确定对象的过程例:已知组成某一产品的部件为A、B、C、D、E其成本费用分别为1.8万、0.8万0.8万、1.1万、2.5万,总成本为7万,确定价值工程活动中的对象及分析顺序强制确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1)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第十章 价值工程 3.强制确定法(3)计算价值系数及确定分析对象的顺序价值系数是指某零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与其成本系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零件名称功能重要性系数现实成本成本系数价值系数对象选顺序(1)(2)(3)=(2)/7(4)=(1)/(3)ABCDE1. 0.30.20.400.1 1.80.80.81.12.51. 0.260.110.110.160.36 1.1541.8183.63600.278431-2合 计1.007万1.00-价值系数计算结果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价值系数小于1的产品或部件,说明其重要程度小而成本高。
若选为价值工程的工作对象,可以用降低成本或提高重要程度方法来提高产品价值2)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产品或部件重要程度大,成本低也可以选为价值工程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该产品或部件的质量,增大价值3)价值系数等于1,说明该产品或部件的重要程度和成本相当,因此不再选为价值工程工作对象4)价值系数等于0,表明零件不重要,可以取消和合并根据表1-2-3中所列的价值系数偏离1的程度可以确定价值工程活动的对象的顺序为C、E、B、A第十章 价值工程 (二)信息资料的收集1.使用及销售方面的内容2.技术方面的内容3.经济方面的内容4.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内容5.国家和社会方面诸如政策、方针、规定等方面的内容收集信息资料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即:目的性、计划性、可靠性、适时性 第十章 价值工程 三、功能分析(一)功能定义1.功能定义的目的(1)明确对象产品和劳务过程的各构成要素的功能,借以弄清产品和劳 务的特性2)便于进行功能评价 便于构思方案2.功能定义的方法 功能定义要求简明扼要,一般采用“两词法”,即用两个词组成的 词组来定义功能常采用动词加名词的方法(二)功能整理 所谓功能整理就是按照用户对功能的要求,明确已定义的功能类别和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
功能整理回答和解决“它的功能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功能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分析出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2.明确功能的上下位和并列的关系3.排列功能系统图第十章 价值工程 四、功能评价四、功能评价(一)功能评价的概念功能评价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一定一定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求出实现某种功能的最低成本(或称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准其计算公式为式中:F——功能评价值(目标成本);C——功能现实成本(目前成本);V——功能价值(价值系数)功能改善期望值=C-F此时,功能评价值F,常被作为功能成本降低的奋斗目标,亦称标准成本 通过功能评价的概念,可以总结出功能评价的基本程序:计算功能成本的现实成本(目前成本);确定功能的评价值(目标成本);计算功能的价值(价值系数);计算成本改善期望值;选择价值系数低、成本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或功能区域作为重点改进对象 第十章 价值工程 四、功能评价(二)计算功能现实成本1.当一个零部件只实现一项功能,且这项功能只由这个零部件实现时,零部件的成本就是功能的现实成本2.当一项功能由多个零部件实现,且这多个零部件只实现这项功能时,这多个零部件的成本之和就是该功能的现实成本。
3.当一个零部件实现多项功能,且这多项功能只由这个零件实现时,则该零部件实现各功能所起作用的比重将成本分配到各项功能上去,即为各功能的现实成本4.更多的情况是多个零部件交叉实现了多项功能,且这多项功能只能由这多个零部件的交叉才能实现此时,计算各功能的现实成本,可通过填表进行 第十章 价值工程 零 部 件功 能 或 功 能 区 域 序号名称成本(元)F1F2F3F4F5 成本比重成本比重成本比重成本比重成本比重1A15010066.7%5033.4% 2B2505020%15060%5020% 3C50025050%5010%20040% 4D100100100% 合计C0C01C02C03C04C05 100030015025025050 例如:某产品具有F1~F5共五项功能,由四种零件实现,功能现实成本计算如表 功能现实成本计算表 第十章 价值工程 (三)确定功能的评价值或目标成本(F)1.经验估算法F3F0F1F2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方案a 460元功能领域1功能领域2功能领域3第十章 价值工程 2.理论计算法©首先分析该功能是否可以利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选择有关公式进行计算3.实际调查法(1)广泛收集企业内外完成同样功能的产品资料,包括反映功能水平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可靠性、安全性、操作性、维修性、外观等 (2)将收集到的产品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按照各自功能要求的程度排出顺序 第十章 价值工程 4.功能重要程度评价法第一步,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方法如下:(1)强制确定法(FD法)(2)多比例评分法 0-4评分法和强制确定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打分标准有所改进。
当评价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比较时,分为四种情况:a.非常重要的(或实现难度非常大的)功能得4分,很不重要的(或实现难度很小的)功能得0分;b.比较重要(或实现难度比较大的)功能得3分,不太重要的(或实现难度不太大的)功能得1分;c.两个功能重要程度(或实现程度)相同时各得2分;d.自身对比不得分例如表1-2-5 功能重要性系数计算表(0-4评分法) 表1-2-5评价对象F1F2F3F4得分功能重要性系数F1×34290.375F21×3150.208F301×010.042F4234×90.375合 计241第十章 价值工程 (3)倍数确定法这种方法利用评价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而定出重要性系数,用以选择方案具体步骤如下:a.根据各评价对象的功能重要程度(或实现难度)排序在排序中按照上高下低的原则排列b.从上至下把相邻的两个评价对象根据功能重要程度(或实现难度)进行比较如F1是F2的2倍,F3是F4的3倍等c.令最后一个评价对象得分为1,按照上述各对象之间的相对比值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诸如直接评分法、逻辑判断评分法等种评分方法可以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
第二步,确定各功能的功能评价值在第一步求出功能重要性系数之后,可以根据新产品和老产品不同情况,求出相应的功能评价值第十章 价值工程 四)计算价值系数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例如表1-2-8,功能F1的现实成本为562元,则F1的价值系数为459/562=0.817五)计算成本改善期望值功能评价计算表 表1-2-8功能①现实成本②功能重要性系数③功能评价值④价值系数④÷②成本降低期望值②-④改善优先次序F15620.514590.8171032F22980.262360.792643F31530.171531.000F41160.06540.466621合计11291.00900_229_第十章 价值工程 (六)选择改进对象t选择改进对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价值系数大小和成本改善期望值的大小t当价值系数等于或趋近于1时,功能现实成本等于或接近于功能目标成本,说明功能现实成本是合理的,价值最佳,无需改进,如F3t当价值系数小于1时,表明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说明该项功能现实成本偏高,应该作为改进对象,如F1、F2、F4t当价值系数大于1时,表明功能现实成本小于功能评价值,说明功能现实成本偏低。
其原因可能是功能不足,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加成本,更好地实现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功能评价值确定不准确,而以现实成本就能够可靠实现用户要求的功能,现实成本是比较先进的,此时务虚再对功能或功能区域进行改进t在选择改进对象时,要将价值系数和成本改善期望值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即选择价值系数低、成本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或功能区域作为重点改进对象第十章 价值工程 五、方案创造与评价五、方案创造与评价(一)方案的创造1.头脑风暴法(BS法)2.模糊目标法3.专家函询法(二)方案评价1 .概略评价2.详细评价(三)方案的实验研究与提案审批(四)价值工程活动成果的评价第十章 价值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