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 00529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2).docx
32页第一章 文学观念1、 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 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162、 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173、 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184、 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215、 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 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雪莱《为诗辩护》.236、 实用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古代的 “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247、 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278、 客观说:指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
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 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279、 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 德国姚斯.2910、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 组织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3311、 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3812、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4813、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4914、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62答:表现在:一种为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我们把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七、 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是怎样表现的? 143-145答: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情感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的价值形象。
第一、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是通过 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第三、是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求善之心的回归,第四、通过对社会和 人生本质上的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生活的病苦和对美的渴望八、 简述西方典型论的三个阶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46答:1、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道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 期;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2、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于“五四”以后传入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建国以后九、 试述文学典型的特征149答: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体特征,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 法”息息相关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这些典型的总特征,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 一个”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体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
十、文学典型是怎样体现丰厚历史意蕴的?请举例说明o 151答1、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历史的内容,从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2、如鲁迅笔下的阿Q表现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意蕴,阿Q的命运里道不见的“思想”仅有大的方面将有:对中国国民性的痼疾的认 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历史教训的总结,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面貌的认识和中国农村各阶层状况的分析等等,这便是典型提供的丰厚 的历史意蕴十一、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在那些方面? 151答:1、文学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现出的无穷魅力;2、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3、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典型创造的独创性十二、简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1、一方面,没有典型的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2、另一方面, 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3、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 关系,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无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 生反作用。
十三、试述意境的特征161答: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2、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3、生命律动是意境的本质特征;4、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十四、举例说明意境虚实相生的结构原理和虚境与实境的关系165答:1、例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的结构十分明显:除 夕阳黄昏、春燕翻飞於六朝荒凉旧的画面是实境外,其余对六朝繁华景象的联想,对历史变化的洞察与领悟,对现实的联想与对比等,均在 虚境之中,这数层意蕴均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得来,由此可见,虚境的开拓才是意境创造的目的所在2、虚实境的关系:一般来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者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和审美效果,制约 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再好的虚境也要由实境得来,虚境与实境看似两 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道对实境的描写上十五、试述生命律动与意境美的关系166答:生命律动是意境展示的生命本身的幽情状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生命律动便是意境的本质特征十六、简述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75答: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的,以象征为基础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 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
十七、举例说明什么是象征手法177答: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夸父》,(课本177页,此处省略)是一首立意警策的象征诗,表达了诗人对名族前途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 与担忧,全诗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中国人仰慕西方文明、穷追不舍的现象,最后提醒我们,既然追不上了,何不迎头撞上去,从东方的“旭阳” 那里寻求美好的未来十八、象征意向的求解性与意境鉴赏时的共鸣性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180答:余光中的《夸父》用的是象征手法,立意警策;而李白的《月下独酌二》(课本162页),是意境创造中化实为虚的艺术处理十九、何谓荒诞?荒诞性在文学作品是怎样表现的?请举例说明179答:1、荒诞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2、例中国古代神话中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还有埃及的 狮身人面像曾是人与兽的嫁接等等,都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情二十、意象化的主要工作和常见方法有哪些? 182答:作家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称为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它的原则可以归为以下三点:1、以荒诞 意象表达真实的意念;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向组合;3、 意象应合的原则二十一、象征意象在文学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187答:寓言意向和符号式意象两种例: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人物形象虽影子般模糊,但通过舞台组接了夫妇对面不相识的事,显 示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与隔阂集作家的忧虑和思考这就是寓言式;再例:埃及的金字塔是取基大顶尖、象汉字的:“金”字造型, 这就是符号式第四章 叙事作品1叙事: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1912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 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2003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者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 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2074叙述标记: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2115故事: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2165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2166情节: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187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2188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2219表意性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22210圆形人物:是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22311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2241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22513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22514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22615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22916真实的作者与隐含的作者:创作作品的本人;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 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22917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 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隐含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 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 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23018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23119显在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23120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23321接受者与真实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他由叙述者所设定,隐含在叙述动作中235一、 什么是现代叙事学? 194答:对叙事做作品的研究侧重于形式结构方面,较多的注意到叙事文学的抽象结构的关系,而不是一部作品的具体特色,因而又被称 做结构主义叙事学二、 如何对叙事层面进行划分? 198答: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有的学者把这三个方面命为:故事、文本和叙 述三、 什么是叙述时间? 200答: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R短和前后顺序四、 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01答: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前者是虚构的,只存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