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四川教育新理念最新复习资料答案1.doc
21页第一单元课堂教学的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 )A、课堂教学 B、家庭教育 C、课外活动 D、专业培训2、课堂教学也是教育改革的( )A、原则 B、起点 C、方式 D、原点3、( )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A、创造能力B、创新能力C、改革能力D创造意识、4、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禀赋是( )A、创造力 B、创新力 C、模仿力 D、学习力5、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事物,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事物是( )A、不等价的 B、形式相同,实质不同 C、等价的 D、不能相提并论6、若孩子们的( )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A、创新能力 B、创造能力 C、观察能力 D、动手能力7、从( )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A、启蒙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8.( )的冲动和能力,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A.求同思维 B.逆向思维 C.求异思维 D.正向思维9.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 ),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A.创造性 B.求异思维 C.个性意识 D.团队意识10.与生俱来的本能是( ) A.个性意识 B.问题意识 C.创造意识 D.团队意识11.由于小孩子们无知而上学,因此当孩子们提问问题浅薄或荒廖或回答问题不正确时,应该说是( ) A.问题意识强 B.个性意识强 C.正常现象 D.不正常现象1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 )日渐淡化 A.问题意识 B.创新意识 C.劳动意识 D.自尊意识13.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 )A.问题纽带教育 B.去问题教育 C.解决问题教育 D.无问题教育14.“创造始于问题”是( )的主张 A.陶行知 B.叶圣陶 C.孔子 D.孟子15.知识的本质在于( ) A.确定性 B.稳定性 C.学习性 D.不断地推陈出新16.态度和精神必须渗透在( )的过程之中A.学科教学B.家庭教学C.自我学D.课堂教学17.哪一位化学家证明:物体燃烧是由于有一种帮助燃烧的气体的存在( )。
A.爱因斯坦 B.法拉第 C.牛顿 D.拉瓦锡18.( )提出的“日心说” A.牛顿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开普勒19.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基础并发展了“日心说”的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开普勒20.( )是一门人为的科学,是根据人自己的定义进行的演绎、推理A.数学B.化学C.几何学D.物理学21.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 )A.中间环节 B.动态延伸 C.组成部分 D.手段22.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动手能力差B.理论知识不成体系C.知识的割裂D.教育方法不正确23.教育的最后目标( )A.在于种种境界的体验.B.在于种种境界的综合C.在于学以致用D.在于贡献24.( )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A.研究性教学 B.散点性教学 C.综合性教学 D.试验性教学25.若想把知识变成思想,把思想再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 )A.观念 B.实践 C.研究和引导 D.观念和实践26.人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 )。
A.心理基础 B.精神支柱 C.保证 D.前提27.所谓研究,首先最重要的是要( )A.觉察到问题 B.解决好问题 C.正确面对问题 D.避轻就重28.( )是从问题出发的,是调动、综合各科知识的活动 A.研究性教学 B.实验性教学 C.课堂教学 D.综合性教学29.( )上的突破就可能预示着科学上的突破 A.教学 B.实验 C.实践 D.思想意识30.( )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A.综合性教学时代 B.信息时代 C.网络时代 D.电算化时代31.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 )的学习相结合 A.转变式 B.逆向式 C.跳跃式 D.A、B和C32.认为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更多的是( )A.索菲亚 B.叶圣陶 C.孔子 D.恩格斯33.科学给人的乐趣主要在于科学的( )之中 A.发现 B.学习 C.探索 D.应用34.在前沿性 ( ) 的问题上,也许心理的障碍比科学上的障碍更难跨越。
A.科学 B.技术 C.教与学 D.A和B35.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3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会导致哪种意识日.渐淡化( ) A.劳动意识 B.创造意识 C.问题意识 D.奋进意识37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化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 ) A.综合 B.分析 C.推理 D.逻辑38.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 )A.课堂教学的关键 B.创新性教学的关键 C.学科教育的关键 D.综合性教学的关键39.研究的第一步是( ) 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 B.实验 C.提出某种建议 D.调查40.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是( ) A.批判精神 B.创新能力 C.实践能力 D.综合素质4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4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43.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C.重视问题解决 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44.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 ) A.客观性 B.规定性 C.不确定性 D.永恒性二、多项选择题1.( )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A.问题意识B.学习意识C.问题能力D.学习能力E.创新意识2.下列选项中,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包括( )A.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 B.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C.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D.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3.教师的目的是( )A.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目的 B.以加深问题的深度为目的C.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的 D.以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E.以传授知识为目的4.知识的本质是( )。
A.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B.在于它的不确定性C.在于它的不稳定性 D.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E.在于供人了解和学习新事物5.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科学精神是( )A.怀疑的精神 B.批判的精神 C.探索的精神 D.创造的精神 E.肯定的精神6.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相比,其特征是( )A.都是科学家的发 B.都能计算出大概结果值 C.用实验可以验证 D.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 B.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C.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D.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E.结果教学比过程教学重要8.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 ) A.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 B.教师综合意识的更新C.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D.教师综合性教学的能力9.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 A.探索意识 B.问题意识 C.创新意识 D.求逆意识10.研究性教学是( ) A.重要的教学方法 B.独立性学习能力的保证C.处理问题能力的保证 D.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11.20世纪最具创造性才能的两位科学家( )。
A.爱迪生 B.爱因斯坦 C.比尔·盖茨 D.牛顿12.散点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这里的选择包括( )A.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 B.选择最个性化的知识 C.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D.选择最好的老师13.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14.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三、判断改错题1.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 ( )2.创造性与人的智力水平正相关 ( )3.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也不一定有创造 ( )4.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特别是另辟蹊径需要慢慢培养。
( )5.教师的作用和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 )6.问题能力在于教师,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学生的提问 ( )7.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 )8.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科学态度,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态度 ( )9.牛顿的三大定律发展了“日心说”,并为其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 )10.牛顿力学的核心概念是相对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 ( )11.物理学是一门人为的科学,是根据人自己的定义进行的演绎、推理 ( )12.结果教学比过程教学重要 ( )13.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