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pdf
7页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吉教育科研字[2016]4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梅河口、公主岭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厅直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是实施“高教强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智力支撑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破解复杂难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要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舆论”的作用,全面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责任感,用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区域教育决策、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稳固机构设置,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省、市(州) 、县(市、区)教育科研院所或高教研究所(室)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领导下的独立建制的事业单位或专业科研机构,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主导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本地政府和编制部门的支持,稳固现有教育科研机构设置各市(州) 、县(市、区)教科所要参照吉林省吉教文字〔1995〕7号文件的规定确立相应级别中小学校要建立教育科研室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州) 、县(市、区) 、校四级教育科研组织体系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所(室)建设,配备专兼结合、 素质较高的研究队伍, 充实和加强教育科研力量,明确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教育科研单位承担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是全省教育科研组织与管理的最高(专门)机构全省县(市、区)以上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本级教育局局长任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组长,教育局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教育科研院所的院长或所长任(兼)办公室主任。
高等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将高教科研纳入学校科研管理范畴,由本校科研管理部门或高教研究所(室)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做好本级教育科研的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教育科研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切实担负起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各级教育科研院所、高教研究所(室)要突出公益性,履行好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舆论的职能,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科研院所,要着力为政府和行政部门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主动适应和引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办学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注重思想引领,突出行动跟进,讲求方法创新;高等院校高教研究所(室)要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从顶层设计的视角,谋划学校建设发展,要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突出教育科研在转型发展、 内涵建设、 特色办学中的智库作用,通过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繁荣发展 四、建立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财政经费投入机制,保证教育科研经费逐步增加要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
各高等院校要有一定经费用于教育科研,对于本校教师承担的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给予配套经费支持,以保障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加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属省级课题,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下简称省教科办, 挂靠在省教育科学院)主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切实加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检查、评估进一步完善课题立项评审制度、结题答辩评审制度、重要事项变更审批制度等,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益,督促课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预期研究任务 六、加强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评价考核 建立教育科研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绩效和成果推广进行专项督导建立市(州)和县(市、区)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工作的考核制度,考核由省教育科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七、统筹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教育类学会、协会的指导,把学会、协会的教育科研科普活动纳入到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中来,相互协调,密切合作,统筹群众性科研力量,整合群众性教育科研资源,形成教育科研合力,创新协作攻关的科研方式方法, 形成推动教育科研发展的新机制、 新模式。
充分发挥其学术性社会群众组织的优势,活跃教育科学研究氛围,共同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 八、健全教育科学研究奖励制度 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奖,统一归口同级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主管和组织;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作为省级教学成果奖的一类,单独评审,其获奖成果与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视同仁评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要把教育科研工作达到基本要求作为评定的基本资格评定特级教师,也要参考参评对象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建立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个人评选制度,定期对教育科研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九、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的联动合作协同创新 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联动合作”,形成全省教育科研联动、合作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以教育科研系统为基础,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为载体和纽带,发挥省教育科学院在协同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整合教育科研院所的力量,形成教育科研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高效服务 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水平、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基地。
发挥基地在促进全省教育科研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基地建设,培养科研骨干,打造教育科研精品,形成科研特色和风格, 促进教育科研管理规范化, 推动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共享,使基地成为辐射全省教育科研的核心和窗口,引领教育科研发展方向,提高全省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十一、加快提升教育科学研究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快构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专门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及时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深度融合的教育科研新模式积极推动网上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优质数字教育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整合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教育科研信息化服务品牌 十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在教育科研机构队伍建设方面,选派专家型人才担任主要领导,根据本地或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发展需要建立内设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要选派高学历、科研能力强、具有一流政策水平和经验的人才充实到专职科研队伍中来,禁止占用教育科研机构的编制安置其他人员在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方面,要调动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尤其是校长和教学名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开展校本研究。
要建立骨干教师科研培训与交流制度,建立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参与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繁荣全省教育科研、切实推进教育科研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 年 12 月 8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