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党政风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课程PPT课件.pptx
31页淮海战役,三大战役系列课件,前言,目 录,01,淮海战役简要介绍,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淮海战役】,02,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游击战争】,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济南战役】,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解放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济南城内巷战】,03,战役过程,(一)战前部署,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
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国共产党占据主动决战权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陕领导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讨论一直在进行,1948年10月11日,湘领导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陕领导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陕领导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次日,陕领导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淮海战役】,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扑向徐州】,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
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10日,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超出预料,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 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10日,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超出预料,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 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
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10日,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超出预料,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 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10日,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超出预料,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 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第12兵团由蒙城出发渡过涡河,1948年11月21日,中原野战军集中兵力合围黄维第12兵团。
1948年11月23日,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淮海战役总前委移驻宿县小李家村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将国军第12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 11月27日,第12兵团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最终突围计划失败,只得就地固守待援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固守待援】,1948年12月19日被围的国军曾谋划空军掩护下突围,亦无力执行 1948年12月30日,川领导率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离开宿县小李家村,经过徐州,1949年1月1日,来到河南商丘 总前委指挥部设在商丘以南十几公里处的张菜园村这时,刘伯承、陈毅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尚未返回,粟裕、谭震林正在前线指挥围歼邱、李兵团的作战,川领导一人坐镇总前委,既要指挥前方作战,处理各种电文、报告,又要总结淮海战役各项工作,部署中原野战军的休整、补充任务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张菜园村调整】,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被俘,是淮海战役终结的重要标志。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淮海战役介结束】,04,淮海战役的历史评价,04,04,04,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淮海战役】,他总共列举了十三条失误,主要有: 对进退大计,迟疑不决,结果临时应战,而不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会战,以致形成兵力、态势上的劣势; 顾虑长江与淮河防务,结果处处顾虑,处处薄弱,以致分散了兵力; 战区间协同不良,兵力转用欠灵活,尤其是黄维兵团未能及早东进参战,失去战机; 杜聿明放弃徐州,本属冒险,却不能发挥勇敢果断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解放军,以致陷全军于危殆; 各部队长个人之间,平时精神上有隔阂,战时不能有效协同,以致虽有大军,也难发挥最大合力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认为此次战役,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概括说明决战胜利的原因: 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 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主要以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
三是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役上的正确决策 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在俘虏政策上,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敌人实行分化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1949年1月20日主将粟裕在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中央军委、陕领导、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各兵团、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到会各同志机动灵活的指挥,全体指战员不辞辛劳的英勇作战正如中野在双堆集作战总结中所说的,作战中的物资供应,是达到较圆满之要求的,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可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正如同陈毅元帅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在苏、鲁、豫、皖四省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南,北至山东渤海,南达苏北长江沿岸的广阔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保证决战胜利的空前规模的群众运动。
刀光剑影,热血与烈火交织的淮海战场上,到处运动着支前民工的队伍,形成一道瑰丽的风景线,为宏伟的战争画卷添上了辉煌的一笔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战地,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口音,但都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支援解放军,全歼当面得敌人支前的民工们忍饥受饿,趴冰卧雪,一肩重负,双肩风雨,穿行于炮灰硝烟中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及时的把军粮送到部队最需要的地方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支援解放军】,没能去战场支援的男女老幼,也一心一意的为前线老人们战胜灾荒,赢得了秋季丰收,踊跃缴纳公粮支援前线妇女们昼夜碾米磨面赶制军鞋军衣城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加紧生产军需物资可以说,支援前线是人们的头等大事,一心为着支前,一切服从前线,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删除红色方块,有图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包括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 二级转运民工130万人 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000副,大小车881000辆,挑子305000副了,驮运用牲畜767000头,船舶8539只,汽车257辆,实用粮食43476万斤,各行政区为战役筹运粮食96000万斤组织建设运输干线十余条,粮站110余处,兵站90余处,医院30余所,伤员转运站40余处,以及油盐供应站、弹药库、补给所等。
千百万人民的大力支援,是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