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弱课程教学之我见.doc
3页薄弱课程教学之我见——唱游式故事湖滨镇柳白小学 王大蒙英国教育学家 Andrew Wright(1995)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orie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ir world an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看来,故事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英语,了解英语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分享那么何为故事教学法呢?故事教学法就是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故事中动人的情节吸引了他们,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而“唱游式故事”又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故事,一般的英语故事多用陈述性语言,一些平淡、冗长的句子常常使一些初学者退避三舍唱游式故事”也不同于歌曲和童谣,歌曲和童谣由于内容单一.容易使记忆孤立 “唱游式故事”汲取两者之长.用一个有趣的、完整的故事情节把歌曲、chant 和简单句串联起来,既具有歌曲和童谣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特点,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语感积累的特点。
在故事教学中,学生乐于参加,往往一个故事完成,老师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动物世界,学生以及老师头上戴着的动物头饰不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并进行了相对应的问答,比如:①Who are you? We are Zooms. ②What do you like? We like eating.这样将课本上已学的知识和新授知识进行了整合,在学生与老师的情绪达到高涨的时候,老师在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了故事中,那么唱游式故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1.符合有效输入语言的原则:(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 理想的输入语言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是语言习得得必备条件;而故事特别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听故事时,学生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故事中许多词语的重复出现既自然又令人愉快,这样语言方面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2)趣味性和相关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语言故事能为孩子们学习与运用语言创设情境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语言习得的内容不必按照语法程序安排,因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各不相同,故事教学没有把儿童禁锢在同一起跑线上。
4)足够的输入量(Input enough) 故事教学来源于教材,又丰富于教材,使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达到 i+1,保证了语言的输入量2.符合小孩子的身心特点各种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儿童孩提时代的母语学习很又帮助,对于他们的外语学习也具有相似的效力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在表演故事活动中,孩子们暂时忘却了自身的身份,扮演了其他角色,在心理上变得自信起来克拉申认为,可理解得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能见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潜意识地滤出他们在心理上不认可的输入,让其情感上认可的材料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然后才能发展语言能力无意义的句型操练、对话练习、语法练习都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不会产生习得而故事教学完全弥补了这些3.符合整体式语言教学理念整体式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应在“自然” 、 “真实” 、 “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学习者能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以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据此建构意义。
4.充分体现语言的文学性特点语言教学的精华是文学,语言教学的艺术性是离不开文学的 “语言本身是个艺术品,但小学英语教材最薄弱的就是不重视语言本身的艺术性小学英语的文学性可从这几方面考虑:(1)韵文、歌曲实际上我们小学英语和过去中国人学中文应该又可比之处,我们过去老一辈人的中文水平是比较高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的启蒙阶段是以韵文为主由于韵律的支撑,学起来就会容易人们对语言的美有种天然亲和感,这样体现出语言美就会好一些 (2)文学的艺术性或者文学可开发的先地就是 story.教小孩英语应该有故事,有形象,有情节 ”唱游式故事教学既充分体现语言材料的艺术性和表现形式的文学性,又使学生学习轻松、有趣,并且记忆深刻那么又如何组织故事教学呢?Step1. 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用图片和实物,或用一些动作和声响,或在英语中插入一些母语初步教授一些新单词、新句型、新语法现象在进行故事教学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又了较多积累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让学生直接阅读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Step2. 突破重、难点 新单词、新句型的操练,可灵活运用游戏、竞赛、唱歌等多种教学法Step3. 再次熟悉故事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印象及检查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哑剧在讲台上做动作或表情,孩子们在台下猜测并说出句子。
Step4. 背诵故事故事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同样的一个故事学生喜欢反复听讲,乐此不疲,所以能背诵故事也在情理之中背诵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有上下文、有内容、有逻辑、有情节的连贯话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发展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Step5. 复述故事(1) 角色扮演 英国儿童教育专家 Jayne Moon (2000) 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而表演故事为孩子使用英语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赋予了语言以生命力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对话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他们会说的语句重建英语情景,这样就完成了从情景到语言,再从语言到情景的过程儿童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发挥了充分的想像力,获得了成就感2) 表达看法让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故事中人物的特征,以及对角色的看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闪烁出创新的火花遇到个别偏激的看法,并不直接加以驳斥,而是让其他同学就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更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和同学提问,让他们在讨论中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3) 续讲故事如在教授完故事之后可让学生设想 What will happen next? 这个预测型提问给了学生一个求知的动力源泉——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放飞了他们的思维和想像,为他们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故事的最终目的不是能讲述或表演故事,而是能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故事教学法,可充分采用和整合视、听、说、写等各种学习手段,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自发和主动参与,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运用故事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也能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等特点,还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所以说,故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