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一次性注射针头致儿童眼内炎32例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3页1一次性注射针头致儿童眼内炎 32 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性注射针头致儿童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 32 例一次性注射针头致儿童眼内炎的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农村儿童受伤后就诊迟,虽经积极的手术治疗,但视功能损害严重结论化脓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积极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眼内炎;一次性注射针头;玻璃体切割术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featuresandthefinalresultsoftreatmentof32caseswithendophthalmitisinchildrencausedbydisposablesyrngeneedles.MethodsThedurationoftrauma,clinicalmanifestationandthefinalresultsoftreatmentwereinvestigatedrespectively.ResultsTheeyeswithlongdurationoftraumaareseverelyimpairedvisualfunctionevenhavingbeenoperatedimmediately.ConclusionToapplyantibioticandcortisoltherapyintovitreousandvitrectomyassoonastheendophthalmitisisdiagnosed,theoutcomeoftreatmentcangetbetter. 【Keywords】vitrectomy;disposablesyrngeneedles;endophthalmitis 近年来一次性针头致儿童眼内炎时有报道,且占儿童眼内炎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对儿童视力及眼球威胁极大,现将我科收治的 32 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2 例 32 眼,男 24 例,女 8 例年龄 3~13 岁,平均 6.3岁,均为农村青少年,其中,右眼 18 例,左眼 14 例,就诊时间 6~42 天,平均13.5 天,均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后来我院诊治,病程较长 1.2 诊断标准均有一次性注射针头刺伤史,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阳性,前房大量渗出或积脓,玻璃体腔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反光,眼部 B 超提示玻璃体混浊或伴有视网膜脱离 1.3 治疗方法全身给予静脉输注二联以上抗生素,局部玻璃体腔取样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注射头孢他啶 2.25mg/0.1ml 联合地塞米松0.4mg/0.1ml,加强支持治疗,做好玻璃体切割术前准备,药物治疗 1~5 天后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徒手玻璃体腔注药:取颞下方平坦部,先抽吸 0.1ml 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更换注射针筒,缓慢注入药液 0.1ml注入的药液为头孢他啶2.25mg/0.1ml 联合地塞米松 0.4mg/0.1ml 2玻璃体切割术:取平坦部常规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开始,即刻收集玻璃体切割物 1ml 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术中尽量彻底切除玻璃体;晶状体混浊影响操作时,先行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均见玻璃体弥漫性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并有豆渣样物黏附于网膜血管周围,网膜呈灰白色,动脉变细或闭塞,静脉迂曲怒张,视神经乳头苍白术中根据网膜情况分别行巩膜外环扎、加压、眼内光凝及硅油或 C3F8 注入 2 结果 2.1 眼内炎控制经上述积极治疗,25 例眼内炎的临床症状得以控制,术后视力提高 12 例,不变 7 例,视力检查不合作 6 例,眼球萎缩 7 例 2.2 细菌培养结果徒手玻璃体腔取样,其中 5 例无法抽出玻璃体,送检的 27例中,培养阳性有 7 例,占 25.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5 例,链球菌 1 例,大肠杆菌 1 例玻璃体切割术取样,培养阳性有 11 例,占 34.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 8 例,链球菌 1 例,大肠杆菌 2 例 3 讨论 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也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本组病例均来自农村乡镇,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在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管理上普遍存在较多问题,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流入社会被儿童当作玩具玩耍而致伤致残,教训深刻 本组病例视力恢复均较差,眼球萎缩 7 例。
主要原因是就诊时间较晚,丧失了抢救时机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的穿孔伤,伤口小,创口闭合隐蔽,不易被家长注意或发现,而学龄儿童自伤后因害怕家长责怪往往隐瞒病史,等到出现患眼红、痛,视力下降才来就诊,因此在我国广大农村,公民的保护和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玻璃体切割联合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1] ,多数学者主张在确诊后 24h 以内手术[2] ,Peyman[2]认为眼内炎超过 36h 则预后差,玻璃体切割能减少眼内微生物数量,清除大量被感染的玻璃体细胞,排除细菌培养基,减少玻璃体内细菌增殖,提高眼内抵抗力,有利于药物扩散,并有助于减少机化物对视网膜的牵拉,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3] 而且有报道发现[4] ,无论细菌数量多少,在 4 天时玻璃体内均已无菌,表明炎症的继续发展并不取决于感染源的继续存在,在细菌内毒素及其他毒性产物的作用下,已经激发的炎症仍能按炎症的发展过程继续进行并恶化,因此玻璃体切割术关键在于还可以及时清除细菌所产生的毒素,中断炎症的发展过程笔者体会,无论病程长短,视力有无光感,只要眼球尚未出现萎缩,一经确诊仍应积极抢救,不要轻易放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本组 5 例术前视力已无光感,经积极治疗视力恢复到指数-0.01。
3本组病例细菌培养中约 1/3 可找到菌种,笔者考虑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可能与就诊迟、病程长有关[4]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 70%以上,与文献[5]报道一致玻璃体腔注药不仅可达到较高的治疗浓度,而且可取样做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操作简便,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眼内炎的首选方法一般以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和糖皮质激素为主,目前认为第三代先锋霉素头孢他啶 2.25mg 可代替氨基糖苷类,对视网膜毒性低,且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有作用[6] 我们应用头孢他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内炎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78.1%保住了眼球,37.5%视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NawrackaZ.Lateresultofthetreatmentofsuppurativeendophthalmitisvitrectomy.KlinOczna,1991,102(2):92. 2 刘祖国,文旭.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25:92. 3 李俊,褚仁远,孙兴怀,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感染性眼内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2:108. 4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67. 5 胡建斌,罗又蓉.65 例眼内炎临床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3. 6CampochiaroPA,RichardWA.Toxicityofintravitreousceftazidimeinprimateretina.ArchOphthalmol,1992,110:1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