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docx
8页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3 年,他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他认为,除了极少数先天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 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决定论发展观1. 否认遗传的作用2.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多选、简答)1. 教育标准要多样 在教育儿童时,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确定教育的方法2. 不体罚儿童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用体罚来教育儿童,做法不科学且会 对儿童造成伤害3. 培养儿童各种习惯 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教育在培养儿童习惯时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4. 幼儿培养目标 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 自信的人5. 科学的性教育 要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三、儿童情绪发展(单选)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 经过条件反射,促进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 怕 初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如突然屏息、呼吸加快、闭眼、双手紧握或乱动、放声大哭 等。
华生认为引起儿童天生惧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突然的噪声;二是失去支持其余的惧 怕都是后天形成的2. 怒 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例如,一个婴儿被束缚,他 就会挣扎、动手动脚、哭喊尖叫、脸色变青等,这是愤怒的最初表现后来由于成人对孩子 的限制,只要与儿童最初的身体受限制联系起来,儿童就会被诱发出各种愤怒的情绪3. 爱 最初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的表情和行为 这些就是天生的爱这种天生的爱的情绪与儿童所接触的人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儿童爱的情 绪的发展二)儿童情绪发展的实验华生以阿尔伯特(年龄为 7 个月)为被试,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其惧怕情绪的发展该 实验被心理学界公认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经典实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华生的实验研究很成功,但是实验是以成长中的儿童为被试,让其 形成惧怕心理,这与伦理性原则相违背,应该受到批评四、人格发展 华生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了解人格最可靠的 方法是对其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华生还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习惯的形 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可以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单选、多选、名词解释)1900 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弗 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其人格的发展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 相互协调的结果1. 本我 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它是最原始而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是最强有力 的部分它包括人类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即寻求最大 满足和最少痛苦本我的核心是本能本能很多,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了两种本能:一种是求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亡本能2. 自我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与现实世界 接触为了促进个体和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到儿童期,逐步学会了不 能全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后果,考虑现实环境的制约,即自我它遵循 现实原则,即社会现实可能允许的范围自我位于本我与超我之间3. 超我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良心,是超我中具有惩罚、消极和批判的部分,它要求 个体不能违背良心第二部分是自我理想,由个体的理想所构成,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希望 个体为之而奋斗。
它遵循道德原则4.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关系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它们控制的程度不一样超我有 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做到让有些本我延缓满足,而且也争取不让本我完全满足;自我则是 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以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均衡发展,即超我监控自己的行为,以适应 社会的道德规范;自我一方面应处理好本我的本能要求,另一方面又应符合超我提出的规范 要求,以期发挥自己的功能如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或超我有一方占优势,支配另一 方的发展,这时就会导致心理发展异常一旦三者的关系完全失调,就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 病二)心理发展阶段论1.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弗洛伊德以“性”的发展作为划分的标准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不仅指性爱的本能活动, 也指各种情感(对自我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朋友的爱等等)2. 心理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 口唇期(0~1 岁)口唇初期(0~8 个月)的性感区是嘴唇儿童的快感主要来自于嘴 唇与舌头的吸吮和吞咽活动口唇晚期(8 个月~1 岁)的性感区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主 要来自那些如咬和吞嚼等活动第二阶段:肛门期(1~3 岁)。
这个时期的性感区集中在肛门周围肛门初期的快感主要 来自粪便的排出肛门晚期的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克制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 岁)这个时期的性感区集中在生殖器区这个阶段决定一 个人未来对异性的顺应情况此阶段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第四阶段:潜伏期(6~ -11、12 岁)弗洛伊德认为,进人潜伏期,儿童的性的发展处于 停滞阶段,也可以说是出现了倒退儿童把所有的精力都投人到学习中去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 岁以后)这是发展的最后阶段,女孩在11 岁左右进人青春 期,男孩在 13 岁左右进人青春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上一个阶段沉寂了的性冲动又重 新活跃起来防御性冲动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采取禁欲的办法;二是采取理智化的解决办 法.(二)儿童焦虑情绪的发展1. 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种类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或忧虑婴儿一出生,与母体分离时体验到的就 是人生最大的焦虑,这又被称为出生创伤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感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的 基础焦虑有三种:第一种是客观性焦虑,由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焦虑这是一种最容易降低的焦虑,只要采取必要的行为就能排除这种焦虑 第二种是神经性焦虑,由担心本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引起的焦虑。
第三种是道德上的焦虑,由担心违背超我而使本我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虑2. 儿童焦虑的特点(1)存在个体差异(2)存在年龄差异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 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二)心理发展的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心理社会性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阶段阶段 1:主要矛盾 形成品质0-1 岁 学习信任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 希望阶段 2:1-3 岁 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自制阶段 3:3-6 岁 主动与内疚阶段 主动性对内疚感 目的阶段 4:6-12 岁 勤奋与自卑阶段 勤奋感对自卑感 能力阶段 5:12-20岁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忠诚阶段 6:20-40岁 亲密与孤独阶段 亲密感对孤独感 爱情阶段 7:40-60岁 繁殖与停滞阶段 繁殖感对停滞感 关怀阶段 8:60 岁以后 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智慧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多选、名词解释)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他属 于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 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同化、 顺应和平衡三种方式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 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同化是图式的量变顺应是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顺应是图式的质变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及其内容1. 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时连续的,但也 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这个次序是不能变得,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 段的必要条件,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质的飞跃在心理的发展的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而有一定的交叉2. 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简答)皮亚杰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阶段 特征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从被动反应到积极而有意义的反应;②认为眼前消失了的物体 仍可能存在;③通过操作物体来了解其属性;④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部环境;⑤能发 现到达目的的新手段;⑥缺乏用语言命名物体的能力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①自我中心主义;②直观形象思维;③思维不可逆;④知觉的集中性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①思维守恒性;②去自我中心主义;③进行群集运算;④具体逻辑推理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①假设-演绎推理;②命题推理;③组合分析;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多选、名词解释、简答)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1. 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新的可能性,但成熟 本身不是心理发展的充分条件机体的成熟是必要因素2. 练习和习得经验该经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第二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 这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3. 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 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4. 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心理结构的特性皮亚杰提出,心理结构具有三个特性:1. 整体性指心理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2. 转换性指心理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由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3.自调性指心理结构根据本身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无需借助外在的因素五、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临床法所谓临床法,就是设置一定的任务要求 儿童完成,研究者边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边与他们进行交谈的一种研究方法临床法具有以 下特点:(1)丰富多彩的小实验2)灵活的谈话3)自然性质的观察4)借用数理逻辑来分析研究结果5)在研究道德发展时,皮亚杰使用了对偶故事法第四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维果茨基提出人的高级心 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为了解释人 类的高级心理功能实现的具体机制,他提出工具论的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 种是物质工具,人运用这种工具进行物质生产和劳动操作人由于使用了物质工具,才最后 脱离动物世界另一种则是符号、语词的精神工具,人运用这种工具进行精神生产和心理操 作有了精神工具,就导致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