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永正我怎 样教语文》读书笔记.doc
7页1《《我怎样教语文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我怎样教语文》》作者:于永正作者: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于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 “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 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 学工作1985 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 范”称号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1999 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 ,推广其“五重” (重情 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 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 模范” 2002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 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 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 1984 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 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做学术报告 2000 多场次,上公开课 3000 余次, 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教海漫记》 《于永正与五重教育》等多部著作 于老师自 1962 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
他对小学 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 ,也不为过 于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把他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 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于老 师的课或者读了于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于老师的课有 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 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 写作 “有滋有味”不仅来自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不能 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 贫乏更可十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 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 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一一以上,是于老师最想说的,也是最想与广大语文老 师交流、探讨的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 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 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
在 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 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所以本书写的 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 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看了目录,我最想看的就是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因为在我七年的语文 教学生涯中我最苦恼的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不会写作文,记得我小学的作文 都是背的,所以怎么教学生写作文我是一点办法没有,看到这个题目我仿佛找 到了救星,迫不及待的就先看了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 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2我没有什么“造诣” ,只是喜欢作文教学,喜欢在这方面动脑筋而已我的 学生的确先喜欢上我的作文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首先,因为 我喜欢作文我这样回答,您也许一时摸不着头脑,老师喜欢作文,学生怎么 就会喜欢作文呢?因为我对作文情有独钟,经常动笔写点东西,对作文是怎么 一回事句感悟的多一点,因而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一点,这是一 因为从读初中就养成了动笔的习惯,因而也就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老师 发现得多,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就多;老师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 这是二。
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老师喜欢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资源” ,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以上讲的是第一个方面 其次,我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亮点的过程; 评讲呢,则是“放大”闪光点学生用了一个传神的词,写了一句有意思的话, 我就做上记号,加上横批到了平讲课,便大讲它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的 一句话,我能夸他几句、十几句话,这就叫“放大”闪光点我常常把“芝麻” 说成“西瓜” 学生取得成功,而且被老师发现了、表扬了,兴趣就会慢慢产生, 就逐渐喜欢作文了以上两个方面是我最主要的体会,也可以说是“经验”吧写作的规律是什么?第一,多读书 “不学诗,无以言” 、 “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 、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古人这些话都是将读书对作文的作用 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 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相守它的“利息” “利息”的内涵是很丰 富的,其中包括“语言” 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 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第二、多积 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 杨万里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必有诗。
”刘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讲的就是这两种积累 的重要性要开展多种活动,要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但仅仅带去 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感受” 中学会“感受” 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老师要有一颗好奇心,带学生去 感受感动了你的事物,把你的感受描述给学生听第三,多做多到什么程度 为好?一星期一篇就差不多了我主张写日记或周记好多学生对写日记很头 疼,那是没引导好我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也行 但一周之内,得有一篇较长一点、像一篇作文的这样要求,孩子们就乐于接 受了布置作业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量大不大?难易程度怎样?学 生又没有条件完成?学困生能否做出来?等等 第一辑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 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书本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 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 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 ,还要盯着“人” 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 , 一只眼睛盯着“人” ,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我的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了我什么?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二十语文!我教语文,第一, 十分重视朗读第二,十分重视写字第三,我特别喜欢教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蹲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 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 ,是稳定并使兴趣持3久的及时 我的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 多读书 ”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祰中解救出来, 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 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 年轻的时候,不会教;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 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 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优秀的语文老师,有远见卓识 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他们的眼睛绝不只盯着一本语文课本 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无论是硬笔字、软笔字,概莫能外 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 ,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老师读 不好,反复听别人的录音也可以和音乐老师教唱歌一样,要范唱、领唱教 低年级小朋友,必须领读不要怕某些理论家讥笑我们“抱着学生走” 该抱不 抱,是不负责任 教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这就是“读写结合” 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 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 (包括朗读) ,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 量,扩大阅读面” ,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怎样表达” 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老师 做小学语文老师不容易不能只看文凭,得有真本领一个优秀的小学语 文老师是个“文化人” ,以“文”化“己” 这个“文”主要指读书不读书, 正如黄永玉教授所说——就“没有消化生活的胃” 语文老师不读书,别说“消 化生活”了,就连一篇课文也“消化”不了!一开口、一动笔,甚至一投足, 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读书人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 言谈举止,以至心灵状态读书同时读自己,明理导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 的重要目的 “文化人”的另一方面,是以“艺术”化“人” ,语文老师要有点 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细胞多的人,语文教学一定会 充满灵性。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 与人交流多与同事交流,如果“谈笑有鸿儒” ,常与专家交流更好经常读书、 读杂志、读报纸也是与别人交流的形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使你茅塞 顿开交流是一种便捷的、常常会使人顿悟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 例如,字,会写的,且写得规范了,一定不要再写了;对书已读得很多、作文 写得很好的学生,就要动员、启发他们多“玩” 对学困生,就要耐心、细心的 指导,鼓励他们多朗读,吸纳语言、培养语感;多读课外书,开阔眼界,扩大 知识面;一些难做的作业不妨搁在一边老师要珍惜每位学生的宝贵时间, “少 做题,多读书”才是正道 每个学生都不是只是的容器,他们是“人” 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 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他们需要玩,需要活动,需要有属 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4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 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应该在这里 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 ,还要盯着“人” 。
一只眼睛盯着“语文” , 一只眼睛盯着“人” ,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第二辑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鞋子、读书、 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生写字,老师要喜 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 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 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我懂得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没有两 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 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 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这就是我的学生观,也是我的教育观通过学习和 反思,也是我认识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 出状元 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 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蹲下来” ,才能不但 容忍,而且理解孩子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出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 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
因为泰戈尔说过:“爱的别名是理解 ” 所谓“趣” ,就是可要上的油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不要以为 热热闹闹才算有趣,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这 样理解就浅了 首先要钻研好教材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还有一 点是幽默请示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师爱学生,对学生有期待,必然赢 得学生由衷的爱,学生也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老师的课上得有趣,必然会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情感是在认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