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代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045386
  • 上传时间:2022-03-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7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代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                    葛琳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是指女大学生群体通过媒介传播所呈现的公开形象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受三种意义的“现实”影响:一是个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现实)”,三是人们自己头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在现实社会里,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客观现实”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中介传播的“象征性现实”获取的换句话说,媒介报道的“象征性现实”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客观现实”认知的正确程度,并将可能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的态度因此,通过对不同类型媒介进行媒介内容分析,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探寻媒介对女大学生形象再现时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新浪网、网易、搜狐、新华网(门户网站),中国青年报、新京报、齐鲁晚报、东亚经贸新闻(传统媒体),猫扑、天涯论坛(论坛社区)共计10家媒体作为抽样对象涉及网络和报纸两种媒介形态,涵盖了门户网站、大型网络论坛、全国性报纸、地方区域性报纸这4种媒介类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选取任意的一个时间点(2011年3月2日),以“女大学生”作为检索词分别对上述10家媒体进行新闻标题的检索在对每一家媒体的检索结果当中,按照时间排序选取前20条作为样本,获得总量为200条的样本库对于上述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按照思想观念、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其他(女大学生并非行为主体)四个类别划分出一级维度:然后依据涉及内容的不同在“行为方式”一级维度下,划分出学习与学校、工作和就业、生活、情感这四个方面,作为次级维度通过纵向和横向两种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一、纵向比较:媒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一)媒体关注集中点媒体倾向于关注女大学生行为通过考察发现,媒介对于女大学生的报道更加倾向于关注行为方式,而忽视了其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在总量为200条的样本中,涉及“行为方式”的报道占85%,相较之下,涉及“思想观念”的占11%,涉及“认知方式”的仅占2%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媒介对女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报道多持批判的态度,而且多集中在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方面,对女大学生所特有的现代观念等现代女性应具备的观念几乎没有涉及媒体倾向于关注女大学生生活在媒介报道高度集中的“行为方式”这一维度下,有一半以上(52.94%)的报道集中在女大学生的生活方面,这一数值远远高出其他各类别一倍以上。

      涉及女大学生工作与就业方面的报道占20.59%,情感方面的报道为17.06%而恰恰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任务的“学习”却被湮没了,媒体有关女大学生学习与学校生活的报道仅有9.41%,和对于女大学生生活方面的报道数量相差了四倍多在媒介视野里,女大学生被关注的首先是这个“女”字,同时这个“女”字被赋予了年轻、高学历的含义,最后被人们注意到的才是其作为“学生”的实质所在二)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在获取的200条样本当中,根据报道内容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其中刻画的女大学生的形象倾向分为正面形象、中立形象和负面形象三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再按照报道所体现的女大学生的不同品质分为若干个小类其中女大学生为正面形象的共23条,占总数的11.5%.中性形象的51条,占25.5%,负面形象126条,占63%很明显,媒介树立的女大学生形象当中,负面形象占了大多数,远远多于正面形象媒体塑造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1)极端化的正面形象在对女大学生的正面报道中,女大学生形象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机智勇敢、不怕吃苦和刻苦学习等”在这些报道当中,女大学生往往出身贫困,经历坎坷,遭遇过种种不幸却始终发愤图强,把上大学作为一种崇高的、充满理想的事业。

      她们的精神值得赞扬,她们的行为值得学习,但是面对这样的女大学生形象,人们只是觉得她们高高在上,出现了传播者的主观认识与现实脱节的情况2)正面形象塑造中的“负面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介塑造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报道当中,相当一部分包含着“负面因素”如,《机智女大学生设计擒色狼》、《女大学生寻机报警掀翻百人“鼠窝”》、《女大学生被抢劫和抢劫者网聊劝其重新做人》等报道当中,总体来看的确凸显了女大学生机智、勇敢、善良等美好的品质,但同时也塑造了女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缺乏分辨力的负面形象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的新闻中,“有两种形式是最最吸引人的,两者都对激起的感情感到自在,并且对得到的刺激感到热切这两种形式就是情欲和搏斗”上述三例报道,就容易把受众的兴趣从对事件所体现女大学生品质的了解引向对事件内容的关注,而且这种强烈的关注欲望,容易使读者忽略事件本[来自wWW.lw5u.coM]身的意义所在媒体塑造的女大学生负面形象负面形象占了媒介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的大多数,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功利型婚恋观:性(性侵犯、同居/性行为、性交易、包养/情妇);道德缺失(违反道德、行为轻浮);被欺骗/欺侮/偷骗/绑架/勒索;被同情/救助;对他人施加侵害;其他违法行为;死亡(自杀/他杀/意外),被伤害(事故、车祸);挥霍金钱;整容/减肥,等等。

      研究发现,对于女大学生负面形象的报道呈现出一种“整体分散下的多点集中”形态即,在每个小类下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新闻报道,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化同时,性、对他人施加侵害、功利型婚恋观、被欺、死亡,是负面形象最为集中的5个类别负面形象数量庞大、内容多样媒体对女大学生负面形象以及负面品质的聚焦式再现,使得女大学生被类目化、标签化而成为空洞的能指,进而成为“弱小、无知、放纵、功利、残暴、道德沦丧”的代名词二、横向比较:不同类型媒介间比较按照媒介形式的差异,可以将抽样对象分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根据传播范围的差异,又可将传统媒介划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两类同样,依据信息发布者以及信息形式的差异,网络媒体也可以被划分为门户网站和网络论坛社区分别针对它们各自的报道特点以及女大学生形象的再现状况进行差异化的比较和分析一)传统媒体传统媒介尤其是报纸,是正面形象的主要再现者在23条对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报道当中,四家门户网站共有6条,四家传统媒体包括了14条在排除掉重复的数量之后,网络媒体中树立的正面形象只有2个,传统媒体则有13个,而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展现出来的女大学生的正面品质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传统媒体是女大学生正面形象最主要的再现者,在树立正面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同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新周期明显过长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报道20条标题包含“女大学生”这一关键词的新闻,门户网站的平均时间是16天,而传统媒体则长达395天.几乎是门户网站的25倍相同时间内,对受众刺激频率的悬殊差距,使得在网络媒体集中的舆论攻势下,传统媒体的声音几乎弱不可闻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够使读者对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抱有信心,那么这种信心很快就又会在网络媒体集中而稠密的负面报道冲击下被重新淹没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传统媒介,因为媒介定位、传播区域和受众对象的不同,在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上也存在着差异《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发行,以青年人为主要目标读者群体,“教育和影响当代青年”是其核心功能因而,其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以及思想观念和认知的发展在10家抽样对象当中,《中国青年报》所涉及的女大学生正面形象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形象最丰富同时,其所涉及的负面形象最少,而且并未在某一方面出现集中在对事件的叙述上,语言客观公正,对于女大学生的不端行为多持批评和反思的态度《新京报》、《齐鲁晚报》和《东亚经贸新闻》作为区域性的地方媒体或多或少的存在“低俗化”的倾向由于其的主要目标读者是广大的市民群体,因而在报道内容和风格上多少要受到当地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

      虽然同属于区域性的地方媒体,但是由于所处地域的差异,《新京报》、《齐鲁晚报》和《东亚经贸新闻》这三者之间也有较大的不同它们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中,正面形象分别是4个/3个/O个,中性形象分别是5个,3个/1个,负面形象分别是11个/14个/19个,呈现出一种“梯度[来自wWw.lW5u.Com]”排列二)网络媒体:网络不仅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信息来源,而且网络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也得到大学生相当程度上的认可,更容易对大学生的言行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对网络媒体中女大学生形象的塑造情况进行关注首先,网络媒体更倾向于关注负面形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随意性较强,对于很多新闻报道的发布,往往把关不严,容易造成偏差性报道此外,网络的生存发展依托的是网页点击率因此,一些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往往将能引起受众好奇心、偷窥欲和感官刺激的新闻链接和报道放在显要位置而一般意义上说,负面新闻报道较能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在这种追求点击率的网络环境下,与女大学生相关的负面报道往往被人为夸大所以,与传统媒体较注重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树立不同,网络媒体更倾向于关注负面报道在诸多门户网站中,相较于新华网这类带有政府官方色彩的网站而言,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因为其强烈的商业色彩,更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更加倾向于对负面信息的报道。

      对于网络社区、网络论坛而言,把关人的约束力越发式微另一方面,网络社区和论坛不再承担维护社会公德的使命这些都使得“眼球效应”在网络社区论坛得到凸显——发帖者竭尽全力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造成醒目、轰动的效果,以便把别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网络隐匿性的遮掩下,网民通过匿名行为可以将平日鲜有机会表露的、被社会道德规范压倒隐蔽的层面,即“本我”展现出来同时,网络媒介亦可以在操作方式、运营模式和编辑方针上,为了直接获取受众的点击率,争夺眼球与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转向对人的生理层次需求的满足其次,网络媒体呈现高度重复、同质化特点由于专业媒体的数量剧增,并在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出现了,也就是各家报纸和电视的新闻出现雷同,没有自己特色网络新闻多来源于对其他媒体的转载,加之其自身复制、粘贴的便捷特性,极为容易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出现对于同一事件的相同标题的报道、标题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报道以及对同一事件不同版本的报道这使得重复和同质化这一现象在网络媒体表现的尤为显著参考文献】[1](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英)安德斯·汉森,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 1年1月注释:①天涯论坛的检索范围仅限于“天涯杂谈”,对猫扑网的检索仅限“猫扑·资讯中心”②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第128页(作者系吉林大学新闻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