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加试)答案.pdf
3页1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16.01 语文 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A(家长里短,家庭日常生活;柴米油盐,泛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无微不至,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家常便饭,比喻常见的事情;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2.B(A 句式杂糅,“的获得”与“而取得”必须删除一个C前后不照应,“要我学”对应“外因推动”,“我要学”对应“内因驱动”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为“如果教师”;“丧失学习信心”前需添加“使学生”3.C(A“习静”与“清斋”结构不同;B“击筑”与“高歌”结构不同,“白日”与“杨柳”结构不同; D“雨干”与“春种”结构不同4.B(①②句中,②句中的“此”指代①句中的内容;⑤④⑥③的排列中,⑤着眼于选材组材,属于写作的第一步;④着眼于立意构思,建立在材料选择的基础上;⑥着眼于主题意义的挖掘, 建立在立意构思的基础上;③着眼于作品对作者的影响力,是前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5.C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B(“属”,相继,连接7.B(意在强调对在自己不曾登门拜访的情况下,得到曾肇的称赞,自己非常感激)8. ( 1)感谢曾子开对自己的知遇之恩(1 分);( 2)请求曾子开指点自己的文章,以取得进步。
1 分)9. ( 1)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评分建议:“游从之间” 1 分,“其鄙文”1 分;“数称之”1 分2)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4 分,评分建议:“善词令” 1 分,“谒者”1 分,“理色” 1 分,“阍人” 1 分)(3)(我)闲居无事,只是顾念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3 分,评分建议:加主语1 分;“燕居闲处”1 分,“万一” 1 分翻译为:不能答谢您万分之一的深厚情谊,亦可参考译文】史院学士, 我不才, 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生性粗俗浅薄,加之学习的知识迂腐而不切实际, 所有刻苦学习而仅有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应被当世抛弃,又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 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 认为我之以前曾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然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 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
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二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而您只是看2 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呜呼,阁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闲居无事,只是顾念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 献给您 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自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
那么, 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 “煮牛, 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来衡量裁断三、古诗词鉴赏10. (1)驿使北来,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 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音讯,却“归尽”而无讯息1 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2)( 1)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2 分)( 2)第四句借典故抒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2 分)(3)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分,“忠君爱民”1 分;“壮志难酬” 1 分他感怀皇恩, 渴望引兵抗敌、 迎取二帝还朝,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但权力已失,虽欲效法古代贤臣,救国救民,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空留惆怅1 分,意思相近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挟飞仙以遨游(3)梦啼妆泪红阑干(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无边落木萧萧下( 6)靡有朝矣(7)不患寡而患不均(8)桑榆非晚五、现代文阅读(一)12. 以自己“争辩”的失败,表达对“大人”以年龄、资历来压制“小人”权利的不满;交待出月亮与 “我” 结仇由来已久, 引出下文对月亮更大的不满;由感性故事切入,富于趣味,为下文理性议论做了铺垫。
每点2 分13. (1)使人苟安于现状(答作“人们借月亮发牢骚,得安慰,变得短视”亦可);(2).使人丧失斗争的勇气(答作“临到紧要关头,不能坚持到底”亦可)每点2 分)14. “粗人” 指不受旧有文化束缚,积极、果敢、 勇于斗争的人 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旧有“月亮文学”的批判,指明了改造旧文化的方向,呼唤积极的时代文学、时代精神,孕育时代新人每点2 分)15. 本文一反咏月、赏月的旧有文艺腔调,反思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不落俗套(2 分);由“月亮”联系到“月亮文化”,从自然现象延伸到社会文化的批判,由小观大;确是“独辟蹊径” (2 分);本文不为文艺而文艺,着眼现实,“言之有物”;并非“故作惊人之语”(2 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6. 相对于焚书,坑儒只是一个偶然事件;(2 分)当时被坑杀的主要是方士,不是儒生;(2 分)焚书的危害要比坑儒大得多2 分)17. 他们把儒家信奉的是君臣相对主义演变成绝对君主主义,推动了焚书坑儒这一恶政;(2分)他们推动的焚书坑儒毁掉了民间讲学的传统,毁掉了春秋以来的文化;(2 分)他们是文化禁锢政策的始作俑者2 分)18. 读书人对生存的担忧、对暴政的恐惧已超过对不能自由思想、不能自由言说的枯燥生活3 的不满;( 2 分)揭示了文化禁锢的高压政策对知识分子和文化的摧残和打击;(2 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暴政高压的强烈谴责。
2 分)七、作文(略)语文Ⅱ(附加题)20.以此得官 / 谓为才力 / 何异盗食致饱 / 窃衣取温哉 / 世见躁竞得官者/ 便谓弗索何获答出一处给1 分,超过5 处不给分)21.颜之推(字子介)22. 君子应当尊崇道德(2 分),等待时机(2 分)从反面作答,得2 分附译文】君子应当坚守真理,尊崇道德,积累声价,等待时机;(如果)爵位俸禄不能得到,(也只能)听天由命有人)追求竞逐(权势),不顾羞耻惭愧,(与人)比较才能,夸耀功劳,声色俱厉, 既怨恨东边的人又恼怒西边的人;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官职,自以为有才能,(又)与盗取食物吃饱,窃取衣服取暖有什么不同呢?世上的人看见急于(与他人)竞争获得官职的人,便以为不去索求怎能获得(官职)不知道在时运(要)到来时, 不去追求也会到来的看见沉静退隐没有得到任用的人,便以为不去有所作为怎能功成名就不知道不给你机遇,徒然追求也没有益处23. B、 D B .以赵伯韬为“多头”,益中公司为“空头”;D.两条线从平行到融合24. (1)黛玉看了宝玉递来的《西厢记》后,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这等于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2 分)碍于当时的礼教,(黛玉毕竟是受过严格传统教育的大家闺秀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有些委屈,觉得宝玉欺负自己2 分)但黛玉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一道歉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西厢记》中的词语打趣他,(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通过共读《西厢》,双方也明白了彼此的心意2 分)24. (2)①《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②《边城》中的顺顺③《茶馆》中的唐铁嘴④《阿 Q正传》中的赵秀才) 25.①占主流地位的看法,把《文心雕龙》认作是一个文学理论体系;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 《文心雕龙》 实际是一个文章学的体系3 分,答出一点给1 分,答出两点给3 分)26.①服从于建设新文艺的需要,注重其具有的现实价值;②抓牢原文中的话,认为刘勰自己是那样认定的6 分,答出一点给3 分)27.①不受研究角度和研究兴趣的影响,摈弃研究中的功利主义心态;②把握其基本意旨,对其本身论及的的真理和本质加以发现和确认;③在得其精神与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裁断,自成其学6 分,答出一点给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