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孝文化的发展.doc
3页中华孝文化的发展“孝”最早出现在殷墟的龟壳上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孝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而产生的我国最早的经典Z —《诗经》总集以“率见昭考,以孝以亨”阐释了孝的原始 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 动到了西周吋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多力量 大,这吋候的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春秋战国时期,家庭形态在“一夫百亩”授田制基础上得以确立,使得赡养父母成为 家庭血一亲关系中最基本的义务,善事父母成为当时孝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战国吋代百家争鸣,全社会的思想得到大解放,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孔子,紧紧 囤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深刻内容,提出了 “仁”的思想,为 孝纳入儒家传统文化找到了合理的人性根基和哲学论证,完成了孝从宗教到道德、从宗族 伦理向家庭伦理的转化后经曾子、孟子等历代儒家大师的不断完善,孝文化从此得 以全力一位展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被纳入封建道德体 系中,成为了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 了 “二纲”学说,确定了父尊子卑、君尊臣卑、夫尊妇卑的伦理关系,孝开始直接服从于 “父为子纲”、间接服务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规范。
从汉以后,历代统治者 或思想家都把孝文化作为统治的伦理精神基础晋代以后,封建社会快速发展,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孝成了他们禁锢 人的思想、麻痹人的意识的法宝自古忠孝两难全,人们在尊君与孝亲吋往往发生冲突, 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对人民进行愚忠愚孝教化,孝文化的人伦合理性逐渐被其封建 的神秘色彩所掩盖,家庭小的父与子、夫与妻,社会小的君与臣,都成为一种统治与被统 治的关系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这样的宿命思想,成 为人们在生活中处理矛盾冲突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宋以后的家训族规,无一不有“孝父母” 一条,孝的根木内容都是要求子孙对父母祖 辈的教令绝对听命服从,孝文化走向极端化、专制化、神秘化、愚昧化在这样的思想统 治下,大量的“顺民”涌现,他们不“犯上作乱”,常常用牺牲自我、消灭自我来“尽孝”,以满足封建统治的需要汉至宋明,孝文化被融入极权政治运作系统,其消极意义被无限 发挥,变成扼杀人的工具近代社会,尤其到了晚清民初,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西方文化的渐渐侵入, 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文化先驱开 始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然人性的角度来揭露封建孝文化的专制性、绝对性,并且使传统 孝文化融入时代的内涵。
到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 专制性,转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在此引导下,人们的吋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 人能够在吋代的主潮来临和社会需要个人奉献之时,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绊,站在吋代前 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比如,在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时期——抗FI 战争小,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FI木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 力量和思想武器1939年3月12 口,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 办法》中指出:“唯忠与孝,实中华民族立国之木,五千年来先民所遗留于后代子孙之至 宝,今当国家危机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 年4月26 R, 共也发出《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指岀,“一个 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这里唯一的标准,是忠于大多数与孝 于大多数,而不是反忠于少数与孝于少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是真正的忠孝, 而是忠孝的叛逆”,“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这就是对于古代的封建道德给 了改造和扩充,共产党员必须成为实施这此道徳的模范,为国民之表率”,并且要求“共 产党员在国民精神总动员小,必须号召全国同胞实行对国家尽其大忠,为保卫祖国血奋战 到底,对民族尽其大孝,直至中华民族Z彻底解放”。
在这里,孝成为民族团结、兴旺的 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故事,在今天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徳的母本此外,儒家泛孝之义的人心扩充——积极事功, 光宗耀祖,报效国家民族等观念,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伦理,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 的文化资源的原动力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孝 文化,毫无疑问带着浓厚的封建糟粕性,比如过分强调个人对家庭、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 强调自身的神秘化等中华孝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的我们应半如何尽孝,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给出了答案:孟懿子问孝,子曰:“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礼送葬,以礼祭祀孟武伯问孝,子曰:“对待父母,要在他们生病吋多多关心子游问孝,子曰:“现今流行的观点是,能供养双亲就是孝可是,犬能守御,马能 负重,这也是对人的一种供养;那么,对人来讲,如果没有对双亲的敬爱,又怎能将自己 与犬马区别开来呢? ”子夏问孝,子曰:“对于孝子来说,最难的是对亲人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有了 事情,晚辈出力完成;有了酒食,让长辈先吃,这难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吗? ”今天,我们做到“有事,我们出力完成;有好东西,让长辈先吃了吗?常愧为不孝,时羞为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