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322452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2017版)编制说明1工作情况1.1任务来源2003年下半年受国家中I矢药管理局委托,由上海中更药大学校长严世芸教授 牵头,成立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证候、治法)修订项冃组, 并于2006年结题上报2011年,根据国家标准收录的术语应该有英文翻译等要 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证候、治法部分)修 订及英文翻译(ZYYS-2011(00021)项目任务书,我校于2013年完成修订任务并 提交审核2017年4月,国家中咲药管理局为了解决国家标准与WHO修订国 际疾病分类(ICD)第^一版增设的传统医学章节(WHO-ICTM贝塔版)不兼 容等问题,再次委托我校对《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国家标准进行重新修 订,项目任务书编号GZY-FJS-2017-038o1.2协作单位协作单位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屈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屈龙华医 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 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主要工作过程首次修订时借助于中医医院质量监测中心所收集并提供的全国监测中医医 院2000-2002年3个年度的出院病案首页,将其中含中医诊断的41万余份出院 病案首页,对照《中咲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保临床诊疗术语》所收录的疾病 名术语进行使用频次的统计分析。

      经过仔细分析与认真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组工 作原则: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为基础,参照《中医临床 诊疗术语》分类方法,形成一个更符合中医理论、更为科学的新分类方法,将两 个国家标准合而为一2004年9月13日国家中咲药管理局召集全国中咲行业和信息标准化领域专 家举行了国家标准修订的研讨会会上专家讨论了由上海中|矢药大学起草、包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意见的修订项冃书,大家一致认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总的修订原则最终专家一致同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组建修订工作班子,按照 本次专家研讨会上形成的修订工作原则和操作办法,只对两个国家标准做部分修 改,在初步完成修订稿的基础上,再提请与会专家和各科专业委员会代表一起审 定2005年5月2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了国家标准项目中期汇报会,国家 中I矢药管理局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此次修订在原国家标准框 架下做部分修改,暂不进行结构性调整根据上述修订原则和意见,项日组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了 2项国家标准 修订2005年12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召开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 类与代码(修订送审稿)》和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送审稿)》审查 会。

      会上,专家组认为,课题组立足于国内中洪标准化发展的需求,并着眼中咲 标准化国际化的趋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MGB/T 15657—199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 部分》(GB/T 16751.3-1997) 4项标准进行修订,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对原国家标准进行认真研究,做了大量的修改工作以《中咲临床诊疗术语治 法部分》(修订版)为例,增加了有关病名术语内容,扩充了疾病代码组,增加 了疾病的笔画索引本次修订工作思路清晰严谨,方法先进可靠,论证依据充分, 技术内容翔实、全面,项目技术文档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有关要求,具 有前瞻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代表了国家同类标准研究的国内先进水 平会议同意该修订送审稿通过审查,并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上报审批会 后项冃组汇总了所有专家提出的意见,逐条进行分析和补充根据专家意见,项 冃组将代码长度和个别术语作了调整和修改,整理、校对后,按国家标准样式, 形成修改样稿,于2006年1月底快递至参加审查会的各位专家。

      2006年5月根 据国家标准修订程序,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示,向每位参加2005年12月 17日国家标准审查会的专家发出信函,捉请专家回复书面确认意见并签名截 止2006年7月共收到回函6封其中有建议或意见的专家2位,无意见反馈即 表示专家已认可国家标准样稿项冃组认真分析上述反馈的建议和意见后,采纳 了部分意见,并添加到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修订版)和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修订版)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修订项冃组将经过专家最终 确认定稿的两个标准的修订本,按正式出版的标准文本排版打印后,附录修订工 作总结、审查会会议纪要及专家确认意见,以快递的方式送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肓接指导下按时完成了项目的全国专家审查工作,至 此 ZYYS・2011 [0002]项目结题并进入报批阶段该项冃结题后,项冃组获悉国家标准收录的术语有英文翻译的要求,当即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请示:原修订项S已经完成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 的专家鉴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费资助额度,都已经无法继续承担并完成英文 翻译工作况且国际上对中医术语翻译还没有取得共识,也没有成熟的中医翻译 标准方案可资参考,补充修订版标准术语的英文翻译,和当于在原有标准的基础 上再制定一项中医英语翻译标准,客观上难度极大,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国 家标准的英文翻译单独立项,以研究并制定中医术语英文翻译标准。

      2009年8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委托承担国际疾病分类中医药部 分研究制订工作的函”(国中医药函[20091156号)正式下达,“同意上海市卫生 局牵头承担国际疾病分类中I矢药部分的研究制订工作,请尽快组织全国有关方面 专家,组建相应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依托技术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与条件支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加紧开展相关工作,完成国际疾 病分类(ICD-11)中医药部分的研究制订任务”为了做好WHO ICD-11 TCM部 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上海市卫牛局成立以严世芸教授等为学术顾问,朱邦贤教 授为组长的课题组,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国家中咲药管理局同时下达了中咲术语 国家标准英文翻译任务,确定由中医英文翻译专家李照国教授领衔2010年,国家局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月下旬在上海召开“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WHO ICD-11 TCM推荐方案专家审定会暨国标97版修订英译稿审定会”, 审议WHO ICD-11 TM疾病名术语中国推荐方案及其工作进展,审订中医临床诊 疗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稿英语翻译版,特邀朱建平、王奎、李照国等专家组成英文 翻译审评组,对修订版英文翻译进行审定。

      会后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英译文本 进行了修订2015年2月,根据中医英文翻译的研究进展,对中医国家标准英文翻译作以下调整:1、 保持用词的统一性:如“表”可译作external,也可译作exterior;"里” 可译作internal,也可译作interior两种译法在此前的译文中均有出现为 了保持译文的统一性,将“表”统一译作external ,将“里”统一译作 internalo2、 突出中医概念的特殊性:为了体现中I矢术语的独特性及其非同一般的含 义,使用连字符“-”将相关的两个概念连接在一起如“湿温病”此前译作 dampness warm disease, 调整为 dampness-warm disease, 说明 “湿温" 是一 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湿”和“温”3、 体现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了与中医术语国际标准化的基本趋势保 持一致,一些常用译法作了技术性的调整,如“伤寒”“伤风”的“伤”,国内 一般译作attack,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译法则为damage,并且先后被纳入到WHO 西太区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颁布的国际标准之中所以,在修改吋,“伤 寒"和"伤风"均改译为cold damage和wind damage2017年重修订任务(GZY-FJS-2017-038)启动。

      5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在上海召开“《中I矢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国家标准重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一 次全体会议”,4项国家标准修订专家委员会对本次修订提出了立足于行业发展 需求、捍卫国际化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的要求,并确定本次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是“共识性、适用性、科学性、衔接与协同的一致性” o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协调下,成立了 4项国家标准重修订专家委员, 该委员会由全国中医药教学、研究、临床机构的相关专家组成,下设工作委员会 和审评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次《中咲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国家标准的 修订,审评委员会负责本次修订后国家标准的审核本次标准重新修订了原《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所列疾病名术语, 也涵盖了原《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疾病名术语,并根据临床需要新 增了部分术语本次标准重修订主要涉及如下内容:本次修订按照中医学理论体系、临床进展及国际医学术语标准的发展趋势, 将原国家标准中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类、脑系病类、心系病类、肺系病类、脾系病 类、肝系病类、肾系病类、男性前阴病类、颈瘻病类乳房病类、疮疡病类、皮肤 病类、妇女经带杂病类、胎产及其疾病、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眼病类、耳鼻咽 喉口齿病类、肛肠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病类、症状性名 称等分类方式,修改为外感病类、寄牛虫病类、中毒与意外伤害病类、脏腑病及 相关病类、情志病类、气血津液病类、头身形体病类、皮肤黏膜病类、生殖病类、 小儿相关病类、眼病类、耳病类、鼻病类、咽喉病类、口齿病类、瘤癌病类、临 时诊断用症候术语等17个大类,以解决原《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与《中 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的疾病部分术语、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分类不一致的问题, 从而保持不同术语标准间的协调与映射关系。

      同时,由于一级类目的调整,相应 所属下级类目也相应进行了部分调整本次修订整合了原《中咲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与《中I矢病证分类与代 码》中的疾病名术语,合并两者相同的疾病名术语;补充了原《中医病证分类与 代码》收录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未收录的疾病名术语;删除了《中 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疾病部分中的“外感高热病”,并将“闭病”移入证候部分; 新增加了733个中医常见疾病名术语总计收录1356个疾病名术语(包括53个临 时诊断用症候术语)按照国家标准编制的新规定,本次标准重修订增加了所有术语的英文译名1.4主要起草人和工作内容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世芸、朱邦贤、朱伟常、周强、竺丽明、周崇仁、程 磐基、包來发、窦丹波、苏励、李明、祖亮华、杨丽娜、鲍颖洁、董全伟、娄月 丽、蒋小贝、蔡伟刚本标准修订版英文翻译者:李照国、吴青、姚欣、唐小云、蒋基昌、孙俊芳、 蒋建勇、任俊伟工作组成员由中医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组成根据中医专家与全国专家组的 意见,制定标准修订原则,修改分类和术语条目对两个标准的通用部分进行统 一,并结合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数据监测中心 的使用情况,对原来欠缺的部分补充和完善。

      2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2.1编制原则木标准修订编制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专家指导,原标准兼容,参 照临床实践和信息技术发展更新本标准修订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代表性、权威性和先进性,适用于中医医 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 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2.2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次标准修订在原《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的基础上修订,分为前言、引言、正文(3个部分)、参考文献,以及索引(中 I矢疾病名术语拼音索引、中I矢疾病名术语笔画索引)组成正文内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