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水溶性实验的趣味化和生活化设计(化学教与学已录用).doc
3页简易喷泉实验装置--二氧化碳水溶性实验的趣味化和生活化设计王发应(金沙中学 贵州金沙 551800)摘 要: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和废弃物进行设计,改变了教材实验方法所需仪器多,操作繁琐,耗时长的不足将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收集集于一体,简化了实验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关键词:操作简单 趣味性强 定性检验 定量验证一、研究背景教材实验的不足:(1)需要组装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收集气体,整个实验过程所用仪器多,操作繁琐,耗时长2)只能定性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趣味性不强为寻求一种操作简单,趣味性强的实验方法,我们查阅了近年来针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改进的研究成果,图1[1]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喷泉实验的设计,增强了趣味性,是目前比较优秀的一个实验方案,但仍然存在实验过程所用仪器多,操作繁琐的不足,而且实验所需的横口管和微型集气瓶在普通中学无法找到,自制也很难,所以并不容易在普通中学进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反复试验后,对其进行了如下改进二、改进方法取一支废弃中性笔芯,将其靠近蜡烛火焰并慢慢旋转,待其软化后拉成尖嘴管,截去尖嘴前端部分,然后在另一端套上一段约20cm长带开关的输液管;取一个完整、密封性好、弹性好的250mL矿泉水瓶(如农夫山泉矿泉水瓶),用烧热的铁钉(或电烙铁)在瓶盖中央钻一个与中性笔芯管外径大小相当的孔,将上面制成的尖嘴管插入孔中,接触处用胶水粘牢密封(如图2A所示);往矿泉水瓶内加入约两勺小苏打,再加入20mL醋精(如图2B所示),两者立即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用燃着的木条在瓶口检验,当燃着的木条熄灭时,说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掉瓶内的废液(如图2C所示),向瓶内缓慢加入半瓶水(约125mL,如图2D所示),将带有尖嘴管的瓶盖(图2A)拧紧在瓶口,关闭开关(如图2E所示);先提醒学生观察此时矿泉水瓶的形状(未变形),然后用力振荡几下,再让学生观察,会发现矿泉水瓶严重变瘪(因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如图2F所示);然后将装置倒转过来,将输液管插入盛有稀红墨水的大号水杯中,打开开关,由于矿泉水瓶体有较好的弹性,具有恢复原状惯性,从而产生较大的吸力,将红墨水从输液管中迅速吸入瓶内,从尖嘴管口喷涌而出,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如图2G所示),当变瘪的矿泉水瓶慢慢恢复原状时,瓶内充满了淡红色的液体(红墨水被瓶内的水稀释,如图2H所示)三、改进后的特点1、所用器材全为生活常备物品和废弃物,取材方便,装置简单,制作也简单,实验成本低,既适合教师课堂演示,也适合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容易推广;2、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集于一体,省去了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减少了仪器的使用量,不仅简化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还减轻教师课前准备和课后处理仪器的负担,进一步降低了实验成本;3、通过喷泉实验的设计,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4、不仅完成了教材实验中定性检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性的实验,由于在喷泉实验结束后,矿泉水瓶恢复原状时,瓶内也充满了液体,进而定量验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一体积水约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1]赵东洋,焦国芬.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化一体化设计.化学教育.2008,(1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