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调研报告.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542610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一调研报告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一、农业基本情况: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 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 后,行政区域面积达266.5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40个村民小组、10780 户农户、人口 35241人,人均收入为4182元,山林面积33.5万亩,生态公益林 20.1万亩、毛竹林15.4万亩、小竹林3.3万亩、用材林7.2万亩、经济林10万亩(板栗2万亩、青梅2000亩、山核桃300亩)、水田1.7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 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7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 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 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 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4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缥舍板栗协会、 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㈠粮油生产情况: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作物播种面积22370亩,其中春粮3500亩、油菜6500亩、夏秋蔬菜3800亩、瓜类2600亩,粮油总产值达5200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 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 禽土畜牧业开发等1、 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 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 600亩,度产冬笋200吨,产值达350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20 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150万斤,产值达300万元,尚 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150吨,产值80万元2、 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象舍、 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 值达1500万元3、 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 297亩,去年产量8000余斤,产值6万余元;缆舍板栗基地,面积4000亩,去 年产量500吨,产值400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1500亩,去年产 量10万斤,产值12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500余亩,产 量1万余斤,产值30余万元。

      4、 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300亩、 文岱村和杭河村200亩、唐舍村林场50亩、大坑村800余亩,其中高山西瓜380 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1000余亩、高山西瓜380亩,产值达800万元5、 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8000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3000 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30多头, 预计今年可达40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300余万元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 村片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 舍冬鞭笋基地、禦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28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 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有4家共带动农户数4200户,解决劳动力2900 人,年支付工资4000万元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 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 观念的更新分析原因: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 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农民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 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 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 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因 此而错过机遇的不胜权举㈡在农业发展各要素中,特别是农民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农业科技整体 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科技成 果应用的空间就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科技水 平低,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依靠传统技术维系;经营管理粗放型,农产品附加 值自然不会高,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滞后镇地处安吉西部山区,距县城递铺37 公里,11省道&&段正处启动阶段,交通、信息相对滞后。

      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 渠道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还经常受骗),信息服务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 时,将很困难,很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宰市场,这 时广大农业生产者仅有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已远远不够,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 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 观念的更新政府职能与农民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和脱节,农民奔市场靠谁带领,有种 说法是靠政府带领,现实证明靠政府带领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 引导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 盾,以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农民依赖思想的存在,什么东西都由政府来指 导,很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三、应对的措施及发展方向我镇农业发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 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 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和促进我镇农业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基地、创品牌 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200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 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 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400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1000 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 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 “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250元的目标, 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 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 杨梅、香框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 林实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1000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 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200亩吊瓜基地建立3000亩高山果蔬基地,建 立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1000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 立500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 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缓舍板栗 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 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 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30人,建 冷库房1—2座,农产品进超市1—2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三) 政策促活机制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 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 倍奖励四) 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 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 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

      确保每年全镇 净增50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五) 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 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 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2004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2000人,争取转 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六)加强领导,搞好服务一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从上到下重视、抓好“三农”工作二 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拓宽“融知”渠道、提高“融知”质量,二是集聚民资投 入一产,为农业龙头企业等“融资”搞好服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