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永川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76页重庆市永川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环境 3一、发展基础 3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第二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思路 7及战略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原则 7三、发展思路 9四、发展目标 9第三章 发展布局及重要战略 12一、发展布局 12二、实施六大战略工程 15三、强化区域融合发展 19第四章 主要任务 20一、“十四五”文化发展主要任务 20二、“十四五”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28三、“十四五”体育发展主要任务 37第五章 保障措施 43一、体制机制保障 43二、政策资金保障 43三、人才保障 44四、生态环境保障 45五、安全稳定保障 45附件:1.永川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规划专栏任务分解表 472.永川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重点建设项目及任务分工一览表 523.永川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规划图件 62第一章 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文化旅游体育行业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规划体系,夯实公共服务基础,推动精品文旅建设,繁荣赛事节会,探索多元融合的重要时期,文化旅游体育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文旅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944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3.93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5.92%和25.27%全区现有文化旅游体育企业1600多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17家,永川已建成国内最先进的虚拟影棚,重庆市草木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永川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区“文图”两馆总分馆及镇街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区图书馆、区文化艺术馆建成数字图书馆和文化馆;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投入使用,共建成1766个应急广播终端,实现206个行政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已建立应急广播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渝西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挂牌,茶神路基本建成,黄瓜山旅游环线及慢行道、石笋山环山公路建成投用,高铁永川东站至乐和乐都、中华梨村专线公交车开通,旅游厕所完成改扩建177个,创建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村各2个;全区体育场地设施总量达到2682个,实现城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面积达2.09㎡,人均休闲步道0.4522公里/万人,居重庆市前列。
三)文旅精品不断涌现川剧《清风亭》代表重庆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刘阿本美术作品入选“魅力中国·闪耀世界——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纪念珍藏册”;电影《我想和你们在一起》、方言话剧《管家婆》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区各艺术门类创作发表、演展、获奖的文艺作品共计9500件次,其中省级以上公开发表、演展、获奖的2150件次;茶山竹海被评为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黄瓜山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杨广桥村和梳妆台村获评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石笋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川春游赏花季专题营销荣获全国“文旅融合类—结合典范”铜奖,“永川果真不错”旅游营销品牌获得“金足迹”文旅创新营销和助力脱贫攻坚案例奖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赛事节会助力融合发展中国壁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杯”定向越野赛事基地重庆唯一承办方落户永川,西部足球城实施方案出台,成功创建“全国健身球之乡”“全国气排球之乡”“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成功举办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橄榄球锦标赛、国际壁球精英赛、全国大中学生体育舞蹈总决赛、茶山竹海“阿里”路跑等系列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以及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国旅游日重庆分会场等重要文旅节会,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被评为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黄瓜山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五)文旅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全区第一次旅游资源普查,编制完成永川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永川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西部欢乐城、茶山竹海5A创建、松溉古镇旅游开发、石笋山4A创建、永川博物馆3A创建等重点区域及重点资源开发总规,青峰、吉安、来苏、五间等镇街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汉东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松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板桥古镇保护规划、石龙山摩崖石刻保护规划及一批文化旅游体育项目规划,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六)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实现了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事业管理机构和国有文旅公司的整合,探索实施新的文化旅游体育资源开发及管理模式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系列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纵深推进,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跨界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大趋势,以科技为引领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重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国际旅游枢纽城市、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夯实体育强市建设基础;国家和重庆市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永川努力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永川也和全国一样迎来了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各类文化旅游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推动我区加快补齐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旅游体育项目,促进智慧文化旅游体育建设,推进多维融合发展,优化拓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链,催生文化旅游体育新产品新业态,巩固拓宽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市场,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旅游体育供给质量和效率,打造品质文旅,增强体育效能,为我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永川文化旅游体育发展面临着系列挑战和问题:发展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呈衰退态势,国内经济提速增长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一大环境必然对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内疫情形势仍有起伏,预计“十四五”期间特别是前期,新冠肺炎疫情仍会成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市场提振的最大挑战;人民群众文化旅游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向定制化、个性化、体验式演化,消费市场更有竞争张力,我区文化旅游体育产品和业态相对传统、单一,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现有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市场潜力发掘不够,市场辐射区域较为局限,资源的统筹开发管理和用地保障仍需强化;文化旅游体育市场主体发育相对滞后,自有文化旅游体育品牌效应未充分显现;川南渝西地区文化趋同,永川地域文化特色彰显难度较大;由于我区没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优势地区相比,旅游开发的难度较大;人才支撑系统亟待优化,以文化为引领的多元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 “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思路及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等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推动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产城景融合的美丽公园城市的要求,借力永川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区域性消费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等政策及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坚持新发展理念,健全机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融合发展,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多元融合发展,沉心静气描绘“诗与远方”的美丽画卷,使我区成为近悦远来之地二、发展原则(一)创新引领、高效发展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永川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全过程,突出创意策划,坚持高标准规划,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特色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做实精品项目,以文化创意提升区域品相、品质、品味,以创意创新拓展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空间和产业链条,积极构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新体系,丰富文化旅游体育消费业态,推动形成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新气象,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体育高效持续发展。
二)多规合一、统筹发展坚持文化旅游体育项目用地与永川国土空间布局一体化理念,深度衔接相关规划,在“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导向下,与永川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其他产业“十四五”规划有效协调,优化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的资源配置,完成过渡期内现有空间规划的衔接协同,切实落地实施三)多元融合、特色发展立足本土和区域特色,找准个性化主题,通过围绕主题和特色叠加要素、跨越产业寻找吸引、利用场域延展功能等手段,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文商旅、农商旅、康体旅等多元渗透融合根据永川发展实际,从商贸、农林、水利、科技、工业、健康等产业中,选好优势产业,明确融合路径,努力拓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新领域,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新热点,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优质文化旅游体育产品和服务,塑造自有特色品牌四)市场开放、共享发展用好用活用足“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发挥支点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以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推进区域城乡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体育消费互惠,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五)传承保护、绿色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本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文旅项目开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收益上不断朝着绿色发展、精细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三、发展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坚持“一大战略”、实现“三大目标”、塑造“一大形象”、推进“六大工程”,力争“一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大力提升永川文化旅游体育区域集聚辐射力,推动永川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新格局一大战略”:即“产、城、景”融合发展战略,产城互动,城景联动,以城带乡;“三大目标”:将永川打造成为主城都市区文化高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热地;“一大形象”:“双城会客厅西部欢乐城”,即把永川塑造成西部欢乐城,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会客厅”;“六大工程”: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体育精品项目打造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区域品牌塑造工程、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永川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永川建成重庆主城都市区文化高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热地,成为“双城会客厅西部欢乐城”,助力永川城市增颜值、添气质、聚人气,增强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提升我区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公共文化旅游体育设施扩面提标建设稳步推进,补上优质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设施短板,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文艺创作生产增量提质,创排演出水平明显提升,融合媒体建设快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更加有效旅游开发与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文明旅游氛围更加浓郁全区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构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