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语文微格教案案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33781272
  • 上传时间:2018-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学语文微格教案案例学 科 语文 课 题 《六国论》 执 教 者 张影 指 导 老 师 杨伟蓉 时 间: 二 O 一一 年 十 月 二十二 日 教学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掌握全文大意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授、提问等内容)教师应用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行为(预想的学生回答、讨论等)需准备的视听材料等每天出门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导 入 照镜子、看记事本、安排行程….. 对,照镜子,人为什么要照镜子呢?提问 可以知道身上的衣着的不足、发型是否凌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何以史为镜,我们来看苏洵如何层层剖析六国灭亡之故事确认 课文《六国论》书本题解: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什么叫六国论?讲解提问 讨论后回答:齐、楚、燕、韩、赵、魏、秦。

      02简单介绍一下战国时的背景确认 齐、楚、燕、韩、赵、魏、秦试据《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说说赵魏两国对秦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赵采取抵抗的策略,魏则实行妥协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赵的策略的讲解、提问注意力集中,联想,思考确认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讲解提问注意力集中,回忆,思考04确认 据“燕赵之君 ……”和“齐人未尝赂秦 ”,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三国赂秦而另三国不赂秦,作者却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不是以偏概全?强化板书不是,正因为有以偏概全之嫌,所以作者又提出了“ 不赂者以赂者丧” 的命题,这就变得全面了:由此可见, “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包含着两个分论点,请说说是哪两个?变化提问思考并回答“ 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确认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 和“不赂者以赂者丧 ”06既然如此,那文中哪一段是论证“ 赂秦而力亏”的?提问 思考确认 回答:第二段对,哪一段是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 ”的?二者的顺序能颠倒吗?提问 思考,引起兴趣确认 回答:不能,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

      第二部分就是论证赂秦和不赂秦的国家分别灭亡的原因?有哪个同学能够大抵概括一下?提问 思考,从文中找答案 韩魏楚赂秦,齐燕赵不赂秦确认 回答:韩魏楚:“薪不尽,火不灭”齐:“与赢而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之计”赵:“牧与馋诛”很好 (板书) 板书变化确认 赂秦而亡国,不赂者以赂者丧第 4 段该是结论了,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提问 思考并回答: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0810那同学们知道“ 为积威之所劫” 是什么意思吗?应变提问根据课文注解翻译,回答:长时期积累下来威势,即长期优势,这里是说“不要被敌方的长期优势所挟制非常准确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是个别结论(针对六国而言)还是一般性结论?提问 思考并回答:是一般性结论正因为是一般性结论,由此又引出第5 段, 但此段涉及当时北宋的历史背景,留到下节课再说现在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全文大意,可以练习背诵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