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律师法律法学死刑既惩罚人又尊重人法考试卷笔记.docx
15页死刑既惩罚人又尊重人,法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的废除死刑的第四个理由是: A. 死刑无法有效预防犯罪 B. 死刑违背社会契约论 C. 死刑会毒化人们的心灵 D. 死刑存在误判风险 **答案:C** 2. 康德认为,对犯罪的惩罚应遵循: A. 功利主义原则 B. 报应主义的绝对命令 C. 人道主义原则 D. 预防主义原则 **答案:B** 3. 聂树斌案最终改判无罪的关键证据来源于: A. 王书金的主动坦白 B. 新技术鉴定 C. 原审程序违法 D. 公众舆论压力 **答案:A** 4. 贝卡利亚主张死刑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保留? A. 犯罪者拒不认罪 B. 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 C. 犯罪者社会地位高 D. 被害人家属强烈要求 **答案:B** 5. 以下哪项是康德墓碑上的名言? A.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B.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C.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D.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答案:D** 6. 聂树斌案中,王书金上诉的主要理由是: A. 自己未被起诉杀害康某 B. 要求减轻刑罚 C. 聂树斌可能被误判 D. 对司法程序不满 **答案:A** 7. 贝卡利亚认为死刑的威慑作用不如: A. 终身监禁 B. 短期监禁 C. 罚金 D. 社区服务 **答案:A** 8. 以下哪项是黑格尔关于刑罚的观点? A. 刑罚是犯罪者的自我立法 B. 刑罚应以预防犯罪为目标 C. 死刑是唯一合法的极刑 D. 刑罚需符合社会契约 **答案:A** 9. 聂树斌案平反后,河北省高院给予其家属的国家赔偿金额是: A. 100万元 B. 268万元 C. 500万元 D. 未公开 **答案:B** 10. 贝卡利亚反对死刑的核心理由之一是: A. 死刑违背自然法 B. 死刑成本过高 C. 死刑无法重复利用 D. 死刑导致社会分裂 **答案:A** 11. 聂树斌案原审判决时间是: A. 1995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答案:A** 12.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原则是: A. 自由意志 B. 社会契约 C. 功利最大化 D. 道德律令 **答案:D** 13.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应: A. 与犯罪严重性成正比 B. 与犯罪者的社会地位成正比 C. 由法官自由裁量 D. 与犯罪次数成正比 **答案:A** 14. 聂树斌案再审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 王书金主动坦白 B. 被害人亲属申诉 C. 司法系统自查 D. 媒体曝光 **答案:A** 15. 贝卡利亚认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是: A. 个人权利让渡 B. 国家强制力 C. 犯罪者与社会的平等 D. 法律的绝对权威 **答案:A** 16. 康德提出“道德律令”的含义是: A. 个人欲望的满足 B. 社会规范的约束 C. 自律的理性法则 D. 政府制定的法律 **答案:C** 17. 聂树斌案中,原审未采纳王书金供述的主要原因是: A. 王书金是精神病人 B. 王书金供述不实 C. 司法机关未调查 D. 案件已过追诉期 **答案:C** 18. 贝卡利亚强调刑罚的: A. 及时性 B. 严厉性 C. 公开性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9. 聂树斌案改判后,最高人民法院的态度是: A. 维持原判 B. 撤销原判,宣告无罪 C. 重新审判 D. 未表态 **答案:B** 20. 黑格尔认为刑罚的目的是: A. 恢复法的尊严 B. 惩罚犯罪者 C. 预防再犯 D. 教育公众 **答案:A** 21.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的“确定性”是指: A. 刑罚必须明确 B. 刑罚必须迅速执行 C. 刑罚必须严厉 D. 刑罚必须公开 **答案:A** 22. 聂树斌案中,王书金被指控的案件数量是: A. 1起 B. 2起 C. 3起 D. 4起 **答案:D** 23.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应是: A. 对幸福的追求 B. 对法律的服从 C. 对道德律的尊重 D. 对社会的贡献 **答案:C** 24. 贝卡利亚反对死刑的第二个理由是: A. 死刑无法恢复社会平衡 B. 死刑违背宗教教义 C. 死刑可能误杀无辜 D. 死刑成本过高 **答案:C** 25. 聂树斌案中,原审律师辩护的主要问题是: A. 未申请证人出庭 B. 未提出证据不足 C. 未申请延期审理 D. 未质疑证据真实性 **答案:B** 26. 黑格尔认为,犯罪是: A. 犯罪者自我立法的体现 B. 社会制度的失败 C. 道德教育的缺失 D. 天性使然 **答案:A** 27.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的“严厉性”是指: A. 刑罚必须足够严厉以威慑犯罪 B. 刑罚必须与犯罪严重性匹配 C. 刑罚必须迅速执行 D. 刑罚必须公开透明 **答案:B** 28. 聂树斌案中,王书金主动坦白的时间是: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答案:A** 29. 康德认为,法律的最高价值是: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障个人自由 C. 实现功利最大化 D. 维护道德伦理 **答案:B** 30. 贝卡利亚主张废除死刑的根本原因是: A. 死刑违反自然法 B. 死刑无法重复 C. 死刑毒化社会 D. 死刑存在误判风险 **答案:C** 31. 聂树斌案中,原审未调取的关键证据是: A. 王书金的供述 B. 现场物证 C. 证人证言 D. 被害人日记 **答案:A** 32. 黑格尔认为,刑罚的正义性在于: A. 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 B. 惩罚犯罪者的罪行 C. 预防未来犯罪 D. 教育公众 **答案:A** 33. 贝卡利亚主张的“刑罚及时性”是指: A. 刑罚必须迅速执行 B. 刑罚必须与犯罪时间接近 C. 刑罚必须明确 D. 刑罚必须公开 **答案:B** 34. 聂树斌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时间是: A. 2016年 B. 2017年 C. 2018年 D. 2019年 **答案:A** 35.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唯一来源是: A. 社会契约 B. 自由意志 C. 自然本能 D. 宗教信仰 **答案:B** 36.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的“公开性”目的是: A. 增强刑罚的威慑力 B. 保障司法透明 C. 避免司法腐败 D. 让公众参与审判 **答案:A** 37. 聂树斌案中,王书金被判处的刑罚是: A. 死刑 B. 无期徒刑 C. 终身监禁 D. 有期徒刑 **答案:A** 38. 黑格尔认为,刑罚的“法的正义性”体现在: A. 惩罚的公正性 B. 惩罚的及时性 C. 惩罚的严厉性 D. 惩罚的合理性 **答案:A** 39. 贝卡利亚主张废除死刑的第三个理由是: A. 死刑无法恢复社会秩序 B. 死刑违背人道主义 C. 死刑可能误杀无辜 D. 死刑成本过高 **答案:C** 40. 聂树斌案中,原审未通知王书金参与诉讼的原因是: A. 王书金未被列为被告人 B. 王书金未主动申请 C. 司法机关未发现关联 D. 王书金在国外 **答案:C** 41. 康德认为,法律的权威来自: A. 国家强制力 B. 人民的同意 C. 道德律令 D. 社会契约 **答案:C** 42.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的“确定性”与“及时性”共同作用是为了: A. 增强威慑效果 B. 保障司法公正 C. 避免冤假错案 D. 降低司法成本 **答案:A** 43. 聂树斌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的法律依据是: A. 《刑事诉讼法》第252条 B. 《刑法》第13条 C. 《宪法》第37条 D. 《刑事诉讼法》第242条 **答案:D** 44. 黑格尔认为,犯罪是: A. 自由意志的滥用 B. 社会制度的失败 C. 道德教育的缺失 D. 天性使然 **答案:A**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