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组团赴日韩考察.doc
12页1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赴日韩考察报告2007 年 11 月 5 日-2007 年 11 月 14 日,由中国水保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治国教授一行 10 人(水规总院孟繁斌、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向东、长江勘测设计院谈昌莉、山西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蔡继清、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陈晨宇、北京林业大学朱清科、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孙发政、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利军和韩国土地公社北京代表处金成洙(翻译))组成的考察团对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生态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管理考察考察团先后拜访了日本关东森林管理局东京事务所、中野绿化工技术研究所工程试验基地、日本国会、韩国水道建设团等机关和部门,了解了日本砂防、治山的业务管理机构设置、韩国水道(供水)、水土保持专业的管理体制;学习了日本治山的手段、方法,韩国水道工程的工程设计和水处理工艺,以及其水土保持措施;考察了日本山梨县山地砂防工程带、日本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富士山火成岩地区的治山与砂防工程、山区公园的边坡治理,韩国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首尔市清溪川河道生态治理通过考察,进一步学习、了解了日、韩两国生态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对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日本(一)日本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况日本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地势陡峻,平原少,大部分山脉海拔为 2000~3000m山间多狭小谷地,山丘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70%以上山地地质脆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水土流失灾害形成潜在危险区 16 万处,威胁 750 万人,其中陡坡地崩塌危险区 7.8 万处,滑坡危险2区约 1.1 万处,泥石流沟约 7.1 万条日本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 4 万多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11%,涉及近 4000 万人日本水土流失防治起步较早,尤其经战后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坡耕地已治理完毕,原有的水土流失面貌已得到根本改观,水土保持工作已进入一个防治暴雨、地震、火山爆发产生的自然灾害和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的新阶段日本为了发展农业,促进国土均衡利用,将国土划分为平地农业区、山间农业区和中间农业区,精心经营和保护每一块土地,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建设,达到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舒适性三大目标,很有特色日本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不断转化从行业分类和工作范围上讲,已从农田及农村范围延伸到城镇、工矿、公路、铁路、采石(矿) 、海(河) 岸防护、娱乐场地建设等方面,涉及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各相关领域和部门;从治理侵蚀类型上讲,已从农用坡耕地面蚀转向水土流失山地灾害防治;从治理程度上讲,已从初步治理转向了点、线、面结合的全面治理阶段。
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水土流失灾害防治,是日本面临的不可选择的重大问题,因此,日本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流失灾害防治,放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从 1897 年第一部《防砂法》出台之后,不断加以修正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水土保持法律,从国家到都道府县和市町都有机构,按有关水土保持法律实施治理规划,并将水土保持经费列为国家预算,逐年增加在治山治水、预防开发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以及防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日本的森林覆盖面积为 2400 多万 hm2,森林覆盖率位居世界前列 ,达 69%这得益于日本政府严厉的限制森林采伐政策:日本政府规定,森林的采伐,主要在 500 万 hm2 的林地上进行所以,其砂防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通过种树,来达到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水、保土的目的所种树种以松树(日本黑松)、柏树、杉树为主3由于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再加上其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较大,所以泥石流易发区比较多,这些不良地质区的砂防工作任务艰巨,植被恢复比较困难二)日本砂防工学“水土保持”工作在日本由“治山”和“砂防”组成治山”工作由森林管理局负责,其上级机构为农林水产省(部)下属的林野厅(司);“砂防”工作则由国土管理所负责,其上级机构为国土交通省(部)下的河川局。
但两个机构的业务范围有很大的交叉,界限不很明显一般来讲,坡度大于 1/100的地区由农林水产省负责管理,坡度小于 1/100 的地区由国土交通省负责管理治山”的重大工程由国家来直接投资与管理,小的工程则由地方(省)来投资和管理对于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砂防)工作,一般由各行业自己来提出治理措施,并负责投资、实施,但对于位于林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则必须要由林野厅来审批,非林区的开发则由其它部门来负责三)本次考察日本砂防与治山技术概况1. 泥石流易发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以秋田县鹿角市八幡平为例:该地区于平成 9 年 5 月的一场融雪引发一起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区长约 650m,宽约 350m,面积达 17hm2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措施,于平成 15 年 10 月治理完毕,并初见成效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集水井、排水工程、打钢管桩、固床工程、护岸工程、山间腹地治理工程等这里的排水工程、打钢管桩、固床工程、护岸工程等,在我国的泥石流治理中也有应用,叫法也基本相同山间腹地治理工程则相当于我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即类似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采取坡面排水、修建谷坊、植树造林等措施。
只有集水井工程,在我国的泥石流治理中较为少见,其方法是:在滑动面的背部,由上而下打一竖井,滑动面与竖井间由斜向竖井方向的管道相连这样,滑动面后若有积水,则通过这些管4道及时排入集水井,破坏产生泥石流的其中一个条件,避免泥石流的发生竖井的直径从 1m~10m 不等,每个竖井的平均投资为 1 亿日元2. 富士山火成岩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措施由于富士山地区属于火山区,植被生长困难、泥石流严重而这里却是一个交通密集的枢纽地区,分别有国道 1 号线、东海道线、东名(名古屋)高速道从这里经过,所以,这里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边坡绿化采取的第一种也是我们看到最多的一种手段,就是水泥网格植草、植灌护坡据设计人员介绍,这些草灌品种都是当地的乡土品种,绝没有外来物种另一种绿化方式是坡面用土工格栅固土,然后挂网绿化现场看到,这些治理措施的绿化效果都非常好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一方面归功于合适的边坡治理措施,但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里特有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量较大,可以保证植物的很好的生长就像在我国,类似的边坡治理措施也在大量采用,但南北方却是不同的绿化效果,降雨量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这种利用乡土植物种类绿化的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
3.有珠山火山喷发区的治山与砂防工程有珠山位于日本北海道伊达市,于昭和 52 年 8 月 7 日火山喷发,约喷出 2亿 m3 的火山熔岩,当地森林、居民受灾严重昭和 53 年 10 月,,又发生了罕见的大雨,泥石流严重,使灾害进一步加强之后,当地政府和百姓进行了灾后重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各种谷坊工程、固土工程、木栅工程(类似于柳谷坊)、筋工(挂网),最后实施航空播种具体来讲,在平原区采用编栅工萌芽(密植灌木)、种树的办法来绿化;在缓坡区采用笼土留工和木栅工的组合(相当于小型石质固土工程和木桩固土工程的组合)来绿化;在坡度大于 40 度的陡坡区,则采用挂网、客土的方法来5绿化;对于山沟,则采用谷坊来挡土、绿化经过近 10 年的治理,基本达到了满山披绿,效果十分明显二、韩国(一)韩国概况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的南半部西临黄海,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为 190 公里,东濒日本海(亦称东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对,北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山水相连韩国国土面积为 99222 平方公里,占半岛总面积的 45%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地占国土总面积 60%由于受海洋暖流及东南亚潮湿季风的影响,韩国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双重特征。
一年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一年中以 7 月和 8 月最热,南部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可达 29~31℃;12 月和 1 月最冷,北部地区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 6~9℃昼夜温差不大雨雪丰富,平均年降水量 1000~1200 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较明显4 月到 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25%,6 月至 8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50~60%年日照时数达 2280~2680 小时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山顶多成泻圆状态,如太白山脉是韩国最长的山脉,北起黄龙山,沿东海岸向东南延伸到太白山,长约 500 公里,平均海拔 1000 m,东坡为断崖绝壁,西坡较缓,高山相连平原主要分布在西海岸的河川流域及海岸地带,浸蚀平原多,冲积平原少面积较大的平原有:湖南平原(约 500 km2)、全南平原(约 300km2)等;韩国的河流大都经过半岛的西部和南部,分别流入黄海和太平洋,水流以太白山为界,自东部流下,短而湍急主要河流有 37 条,其中长 100 公里以上的有:洛东江(525 公里)、汉江(514 公里)、锦江(401 公里)、临津江(254 公里)、蟾津江(212 公里)、荣山江(116 公里)等。
韩国湖泊较少,最大的天然湖是位于济州岛汉拿山顶火山口的白鹿潭,海拔 1850 米,湖面直径约 30 米,周长61 公里,深约 6 米最大的人工湖是昭阳湖,位于江原道春川市东北 13 公里处,1973 年建成,面积 6930 万平方米韩国海岸线总长约 5259 公里东海岸长 415 公里,因受山脉走向的影响,海岸多悬崖绝壁海区广,海水深,潮差小,冬季不冻,利于航行,著名的港湾有迎日湾、竹边湾和蔚山湾等重要的港口有釜山港、马山港等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韩国海域岛屿星罗棋布,较大的有济州岛(面积 1840 平方公里,系韩国第一大岛)、巨济岛(面积 383.44 平方公里)等 (二)韩国的水土保持概况由于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加之海岸侵蚀严重,韩国历来十分重视水土保持高丽时代就有治山治水的记载,韩鲜王朝时代也做了不少治河、治山工作,1907 年到韩国政府成立,当时日本殖民统治者,也开展了一些水土保持工作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62 年制定了水土保持法,先后修订 10 多次,2001 年林业部修订后由颁发1948 年以后先后开展了等造林水保十年规划(1948-1957)、稳定东海岸沙丘规划(1953-1957)、灾后恢复三年规划(1952-1954)、水土保持工程五年规划(1953-1957)、第二次水保五年规划(1957-1961)、治山七年规划(1965-1971)、六大水系综合恢复规划(1967-1976)、四大流域开发规划(1971-1981)、迎日地区特殊水保规划(1973-1977)以及四次治山绿化规划(1973-1978、1979-1987、1988-1997、1998-2007)。
1990 年以后为了加生态景观与观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中十分注重绿化与景观问题,沿海岸线大量种植合欢、玫瑰等植物,在小溪流上修建谷坊、拦砂坝和小型水库,以减轻水土流失和泥沙灾害对于饮水水源地的水库设置污水净化设施与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还颁布了山地基本法、山地管理法等韩国的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坡面工程主要是采取放缓坡度,开挖截流沟等措施,并对坡面进造林种草;二是沟道工程,主要在侵蚀7严重小沟道采取谷坊工程和拦砂坝工程,在小溪流中修建塘坝或小水库作为农业用水等;三是海岸防护工程,主要是铺设巨石,防止流浪侵蚀此外对于住宅、工厂道路等边坡采取挡墙中、排水、绿化等防护工程;对滑坡还制定预测预报的方案并予以实施三)、本次韩国考察的水土保持工程概况本次韩国考察主要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河道恢复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考察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1、韩国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