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考研意愿的调查研究问卷.doc
11页关于大学生考研意愿的调查研究作者:颜旺,邱小燕,何吉摘要: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6名在校大学生的考研意愿进 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考研意愿的现状及影响考研意愿的因 素,解释当前考研招考人数下降的原因,力图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高校 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一、调查报告背景进入21世纪来,随着适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各高校不断增加大 学生的招生规模,相应地,各研究生招生机构也随之扩大研究生招生 数量在这种形势下,考研,逐渐成为众多莘莘学子的选择根据历年《中国教育年鉴》资料(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自 1997 - 2006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幅为 32348.7人,年平均增速为23.59%的速度(见表2)表1 1997 - 2006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⑴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招收人数(人)508325730071847102923132762在学人数(人)136426153110178525233144306479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招收人数(人)164269220185273002310037341970在学人数(人)392243514573654286787293896615表2 1998 - 2006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变动分析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招生人数比上年的增长幅度(人)646814547310762983931507比上年的增速(%)12.7225.3943.2528.9923.73年份2003200420052006招生人数比上年的增长幅度(人)55916528173703531933比上年的增速(%)34.0423.9913.5710.30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招这一背景下,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 数也不断攀升(见表3、表4)。
自1988 - 2007年这10年间,报考人 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幅为11.48万人,平均增速为20.28%表3 1998 - 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⑵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报考人数(万人)24.227.431.939.24662.4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报考人数(万人79.794.5117127.5120表4 1999〜2008年报考人数增长情况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比上年增加人数(万人)3.24.57.46.816.4比上年增加百分比(%)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比上年增加人数(万人)17.314.622.510.5-7.5比上年增加百分比(%)27.7218.3223.818.97-5.88但自2007年开始,报考人数增幅趋缓,2008年的硕士研究生报 考人数则是在经历了连续“高涨”后进人“盘整”期,报考人数近 10年来首次下降(与2007年相比,报考人数减少了 7.5万人,即减 少 了 5.88% )o那么这这种下降,究竟是长期持续增长后出现的短暂时性调整? 还是适考人群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是“考研热”的理性冷却?还 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退却?这些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政府就业、就学政 策的制定,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甚至教育体制的变 革。
结果结合近10多年来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及招生规模的持续 扩张,可以发现,1997 ~ 2006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报考出现热潮 是不难理解的表5是我国1997 - 2006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历年招 生人数从其中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人数无论是招生 人数还是在校大学生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年平 均20.8%的增速在发展,而招生人数以年平均20.75%的增速在增长 这两个指标的增速非常接近于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速23.59%和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速20.28%所谓的“考研热”实际上是普通高 考扩招的自然“延伸”表5我国1997 - 2006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及招生人数⑶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在校大学生人数(人)31743623408764408587455609007190658招生人数(人)10003931083627154855422060722682790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在校大学生人数(人)903363111085642133349691561776717388441招生人数(人)32049763821701447342250445815460530(表中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和招生人数是指普通高校本、专科大学生)但是,2008年研招报名中出现的“降温”现象却值得关注。
因 为,在普通高考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反倒出了报考人数的减少,这确实是个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二、调查分析本调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本次调查以怀化学院在校本 科生为抽样总体,怀化学院总有16个系,针对不同系的人数及专业 分发不同数目的问卷分发问卷的情况如下:系名发放问卷数收回问卷数音乐系109生命科学系4037美术系1010艺术设计系1010化学系2020物理与信息工程系2020体育系2019人文教育系2013工商管理系2017中文系1010政法系1010计算机系2020数学系2010外语系2012经济学系109总计260226随机调查的人中女同学有133人,男同学有93人,07级的有 79 A, 08级的有82人,09级的有65人当问及“你是否打算考研” 这一问题时,有45%的学生选择“考研”,55%的学生选择“不考研” (见图1),说明不考研的人数还是占多数针对不考研的同学,他 们选择不考研的原因,38%的同学选择先稳定工作再考虑考研,38% 的同学认为工作经验比书本知识重要,18%的同学认为家庭经济条件 决定毕业后要参加工作,8%的同学觉得考研对知识提高意义不大(见 图2)。
针对当前毕业生“考研热”,觉得就业压力大的占74%,觉得 是毕业生个人追求的占17%, 4%是家长要求,5%的认为是用人单位 需求(见图3),由此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想 以继续深造来缓解就业压力,考研是小部分学生的追求目标在问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别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时候只有7%的人选择 工作能力,绝大部分的同学觉得差别在知识面上占45%,选择薪酬的 有28%,认为是升职机会的有20% (见图4),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 研究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学到的知识会比普通高校在校生的多,并且 要深入不考研的学生先毕业,先找工作,工作3年经验会比刚毕业 的研究生丰富,所以觉得他们的差别主要不在选择工作的能力上针 对考研的同学,他们考研为了有更高的起点,为以后找份好工作的有 62%,仅仅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有3%,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 知识结构和层次有24%,考研是他们父母的期望,为了完成父母心愿 的有11% (见图5)当问及到他们准备考研的专业时,不同的专业 选择不同,72%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21%是本专业,4%的 认为是热门专业,3%为其他(见图6),从中可以看出兴趣对学习很 重要。
选择考研A类的有70%, B类的有29%,只有1%的选择C 类(见图6),由此可见,好的学校好的城市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是绝多数的大学生的追求目标不同的人考研的对待考研的态度也有 差别,随大流,考上考不上无所谓的有11%,争取第一年考上有70%, 第一年考不上,继续考直到考上为止有5%,第一年考不上,则不再 考研有14%,大部分人有着坚强的意志,争取在第一年就考上研究生 第一年考不上,再继续考的人就很少了考研要经历一段辛苦的时期, 当问到“你已经为考研努力了很长时间,临近考试时却碰到一份非常 不错的工作,你怎样选择”的时候,20%的同学认为考研更加重要, 考上以后不担心工作问题,16%工作比考研更重要,因为考研的目的 其实还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60%谨慎的权衡利弊,再作出决定, 4%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做在研究生就业前景上,觉得就业前 景较好,至少比本科生理想得多为51%,认为就业前景会很好,因为 研究生代表高学历,高素质,高薪水有10%,认为就业压力很大,就 业竞争依然很激烈的有38%,认为就业很困难,甚至比不上本科生有 1%在就业这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都面对着就业压力大的烦 恼,只是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研究生就业前景比本科生好。
在大一是 就开始准备考研的有27%,大二准备考研的有28%,大部分在大三才 准备考研有43%,在大四才决定考研的很少,只有2%在大一大二, 考研目标还不太明确,大三时基本上已经确定,并且准备考研了,在 大四才准备的很少了对知识提咼意义不大 n8%先稳定工作在 决定考研 38%家庭经济条件比书本知识重要38%用人需求的“误导”5%家长要求毕业生个人追 求 17%4%74%图4图511%■有更咼的起点, 为以后找份好工 作■缓解就业压力3%□进 少兀善提冋 自己的知识结构 和层次□完成父母心原1%第一年考不上,则不再考研14%考上考不上无所谓第一年考不上,继11%续考直到 考上为止5%争取第一年考上70%三、结论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涨从数据来看,准备考研的同学占45%,不准备考研的有55%,大部分同 学不准备马上考研的的原因是想先稳定工作在考虑,再者他们也认为 工作经验比书本知识重要,两者比率都为38%当问到准备考研的同 学“研究生就业前景”这一问题时,认为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竞争依 然很激烈的有38%,在就业这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都面对着就 业压力大的烦恼,并且那些在第一年考不上想继续考直到考上为止的 同学只有5%,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以后报考的积极性。
综上,在 校大学生的考研积极性并不乐观,这正好印证了前面所言的硕士研究 生报考现状,预计硕士研究生报名“降温”现象在近年内仍将继续此外,在调查大学生考研的目的时,为了有更高的起点,为以后 找份好工作的有62%, 72%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们把考研当作一个更高的起点,认为考研可以提供一个提升自己专业知识 的平台,读完研后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同学把 影响招考人数的下降归结为研究生"就业优势的丧失",并进一步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