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和法律实务.ppt
22页推进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和推进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和法律实务法律实务 邢泸生邢泸生 一一、 一、贯彻依法行政的科学内一、贯彻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涵和重要意义(一一)、、依法行政的核心理念依法行政的核心理念 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以及行政机关运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以及行政机关运行的基本准则和重要职责为了适应全面行的基本准则和重要职责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2004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纲要》》,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执政方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依法执政方式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及全体同志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部以及全体同志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坚决贯彻 ¡依法行政的核心理念依法行政的核心理念: :行政必须依法、行政行政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合法、行政必须负责必须合法、行政必须负责1 1、依法行政的发展和法律政策依据、依法行政的发展和法律政策依据小平同志讲:小平同志讲:““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住些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住些””。
法法制具有民主、公开、稳定、权威和可预见的优越性制具有民主、公开、稳定、权威和可预见的优越性19821982年年制定的新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制定的新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政党和社会团体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9931993年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依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法行政、依法办事执政党对政府的原则性要求)执政党对政府的原则性要求)19951995年年修订的修订的《《地方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第第5555条规定:条规定:““地方各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政府行权的法政府行权的法定准则)定准则)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依法行政¡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订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订案,规定: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同年,国务院召的治国方略同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发布了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20042004年年3 3月月2222日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实施纲要》》确定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基本确定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基本原则、要求、主要任务和各项实施措施,是建设法原则、要求、主要任务和各项实施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 20082008年年5 5月月1212日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法行政的决定》》2 2、依法行政的成效和基本经验:、依法行政的成效和基本经验:¡成效:表现在立法、执法和依法管理的各个方成效:表现在立法、执法和依法管理的各个方面¡基本经验:基本经验:¡ ((1 1)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 2)依法行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依法行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中心;¡ ((3 3)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 ((4 4)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的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成良性互动。
提高成良性互动¡ (二)政府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二)政府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键¡1 1、、政府的性质所决定政府的性质所决定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志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志主要是通过政府实现;执政党的执政目标和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实现;执政党的执政目标和政策也主要通过政府实施也主要通过政府实施¡2 2、、政府的行权范围所决定政府的行权范围所决定政府行政权的范围涉政府行政权的范围涉及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及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政府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甚至个领域,国家政府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法治化的进程活领域法治化的进程¡3 3、、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主导者地位所决定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主导者地位所决定行政管行政管理现代化和法治化需要政府实现,法治是将理现代化和法治化需要政府实现,法治是将““效率效率””和和““民主民主””二者统一的最佳途径政府行为法治二者统一的最佳途径。
政府行为法治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管理水平,特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管理水平,特别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别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4 4、、政府的行政执法主体性质所决定政府的行政执法主体性质所决定我国政府执行我国政府执行着着80%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90%90%的地方性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和所有的政府规章,政府执法守法的状况直接关系和所有的政府规章,政府执法守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和权威,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和权威,““政府是守法的政府是守法的老师老师””(三)依法行政在当前的重要意义和(三)依法行政在当前的重要意义和特点特点1 1、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转变依法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转变依法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的必然要求;3 3、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行政的法学涵义和实务二、依法行政的法学涵义和实务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政府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和行使行政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和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制度任的制度依法行政包括的基本要素:依法行政包括的基本要素:(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必须依法设立并具备相应行政主体是指必须依法设立并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社会组织资格和条件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社会组织行政主体必须合法行政主体必须合法 资格和条件包括:依法设立、拥有并能资格和条件包括:依法设立、拥有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能对行政行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能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否则其行为不具有法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否则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主体资格由法定、授权、委托律效力行政主体资格由法定、授权、委托等方式取得等方式取得 社会管理类和政务类机关行政主体主要社会管理类和政务类机关。
行政主体主要依据依据《《地方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组成人员主要是公务,组成人员主要是公务员,依据员,依据《《公务员法公务员法》》(二)依法行政的法(二)依法行政的法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包在我国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府规章 在依法行政中应注意立法权限和法律冲突在依法行政中应注意立法权限和法律冲突原则方面的规定注意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原则方面的规定注意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查制度. . 1 1、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时拥有和行使的国家行政权力行政社会事务时拥有和行使的国家行政权力行政职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单方性和不可处分职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单方性和不可处分性 2 2、行政职权是行政职能的具体化和法定化。
行政职权是行政职能的具体化和法定化行政职权是法律赋予的,来源于人民授权行政职权是法律赋予的,来源于人民授权 (三)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三)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3 3、行政职权与行政方式、行政职权与行政方式¡ 行政规范、行政规范、 行政决定、行政决定、 行政规划、行政规划、 行政配置、行政配置、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 行政干预、行政干预、 行政保障、行政保障、 行政保护、行政保护、 行政支持、行政支持、 行政服务、行政服务、 行政监督行政监督¡( (采取什么行政方式与思想理念、形势判断、法律政采取什么行政方式与思想理念、形势判断、法律政策实施等直接相关策实施等直接相关) 4 4、、行政职权行政职权的具体形式有:规范制定权、规划制定的具体形式有:规范制定权、规划制定权、决定权、命令权、审批权、征收权、裁决权、权、决定权、命令权、审批权、征收权、裁决权、给付权、强制权、审计权、处罚权、处分权、救济给付权、强制权、审计权、处罚权、处分权、救济权(行政复议)等。
权(行政复议)等 ¡5 5、行政职权与责任、行政职权与责任¡宪法第宪法第27条规定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减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减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纲要纲要》》规定规定:实现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实现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实现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钩,实现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四)行政行为(四)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而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职责而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性质上分类有:抽象与具体、羁束与自由性质上分类有:抽象与具体、羁束与自由裁量、内部与外部、共同与单一、作为与不裁量、内部与外部、共同与单一、作为与不作为、要式与非要式、依职权与依申请的行作为、要式与非要式、依职权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等。
政行为等 内容上分类有:内容上分类有: 行政决定、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决定、行政许可、行政确认、 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 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复议、 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对对5858个省级行政机关和个省级行政机关和7878组织性执法主体的组织性执法主体的““三项清三项清理理””,具体执法职权,具体执法职权56545654项,其中:行政许可(项,其中:行政许可(788788项)、行政确认(项)、行政确认(103103项)、行政征收(项)、行政征收(6969项)、行项)、行政给付(政给付(1313项)、行政裁决(项)、行政裁决(1212项)、行政强制项)、行政强制((245245项)、行政处罚(项)、行政处罚(36343634项)、其他项)、其他790790项 (五)行政责任(五)行政责任 1 1、、 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因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应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因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往往因行政过错而被追究行政责任往往因行政过错而被追究2 2、行政过错的类型(不作为和乱作为,失职和渎职)、行政过错的类型(不作为和乱作为,失职和渎职)¡失职失职. .不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不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 失职、失职、 玩忽职守玩忽职守¡渎职渎职. .乱作为:直接违法、违规、违纪;乱作为:直接违法、违规、违纪; 滥用职权、行政侵权、弄虚作假、滥用职权、行政侵权、弄虚作假、 事实依据错误、程序违法、行政越事实依据错误、程序违法、行政越 权等¡3 3、职务犯罪方面: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职务犯罪方面: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签订、故意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环履行合同被骗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非法批准征用、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
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主体特征:主体特征: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特征:主观特征:直接故意(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希望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放任结果发生);过失(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放任结果发生);过失(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客观特征客观特征:: 数额(如贪污罪立案标准是数额(如贪污罪立案标准是50005000元,挪用公款罪是元,挪用公款罪是1 1万元至万元至3 3万元、受贿罪万元、受贿罪50005000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差额罪是差额3030万元) 后果(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后果(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 ((1 1)、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否则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据,否则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不错位);为(不错位); ((2 2)、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政活动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越权无效(不越位);活动,越权无效(不越位); ((3 3)、行政主体不仅有义务遵守法律规定,)、行政主体不仅有义务遵守法律规定,而且要积极主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不失而且要积极主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不失位);位); ((4 4)、行政行为不仅要符合实体规定,也)、行政行为不仅要符合实体规定,也要遵守程序性规定(不缺位)。
要遵守程序性规定(不缺位)4 4、行政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行政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5、行政责任的追究程序:¡机关首问制,机关首问制,¡限期办结制,限期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