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最新部编版全册带答案).docx
5页部编版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姓名: 班级: 目录:古诗词(共七首)一、《行路难》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水调歌头》 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五、《商山早行》 六、《无题》 七、《行香子.树绕村庄》 古诗词赏析类选择题: 一、《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 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 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答案】D【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翻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分析: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三、《水调歌头》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水调歌头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B、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怀人,由幻想超脱人间,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词人的祝福.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了月光的转移,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引出下文何事一问.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翻译: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1、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2、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来&源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五、《商山早行》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1、下列能准确表现深秋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B )A.鸡鸣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六、《无题》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翻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