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200字.docx
16页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200字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好的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儿园小班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的投放目标不够明确,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制约了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小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在我带教小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游戏实践案例观察与记录,剖析反思了材料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得到一些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成为活动的颈瓶,根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追踪观察记录和分析,我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困难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1来自幼儿的“争抢玩具”现象、无人问津”现象、“游离游戏”现象、“喜新厌旧”现象、“无序活动”现象2.来自教师的“适时调整”问题、“取舍材料”问题、“盲区指导”问题、“无从下手”问题二、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角色游戏活动的质量。
我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跟角色游戏的材料投放不够合理、不够科学有必然的联系1.从幼儿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投放不够形象生动、情景性不够,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材料投放数量不够,无法开展平行游戏;材料投放简单划一,没有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材料投放混乱,各种材料混合摆放,造成幼儿活动中的混乱2.从教师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没有及时更新,致使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活动或是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材料投放从教师考虑的角度出发,缺乏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材料投放源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投放材料,但也要考虑高于生活;材料投放缺乏隐性指导作用,不能较好的促进幼儿游戏中的发展;材料投放没有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角色意识,确立角色行为责任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对策综上所述,我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现状,后续我们教研组通过实践与反思,就如何科学投放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了较多的思考,使我们的角色游戏材料做到有效投放以下就通过实践剖析的方法从中思考与解析,继而得到一些科学的策略对策一:投放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避免游戏中“争抢玩具”的现象。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如:游戏中娃娃家里,王语彤和高梓涵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两人争着要抱抱娃娃,王语彤说:“我带了妈妈的牌子,娃娃是妈妈抱的高梓涵也说:“奶奶也可以抱娃娃的,妈妈要上班的两个孩子因只有一个娃娃而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我们后续及时在娃娃家中又添置了一个娃娃,游戏又可以顺利开展了对策二: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如: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寥寥无几,小“医生”被动地在老师“病人”的角色支持下游戏,没有自己游戏的主动观念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怕的地方是哪里?就是医院所以,在孩子们的主观情绪中,他们还不太愿意作为“医生”的角色出现,所以在游戏之初投放这样的区域是不适宜的,应该予以舍去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应先组织孩子讨论,了解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什么?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
所以,材料投放之始,并不一定要有医院,可以等待幼儿的经验成熟,对医院有正面信息的了解然后再开设此活动区似乎更加合理对策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如:有一次我班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假的照相机,角色区的孩子们都邀请他过去给他们拍照,大家开心极了于是,我就及时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张罗布置了“照相馆”,由于游戏内容来自的幼儿的兴趣,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玩得不亦乐乎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 对策四:投放材料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避免“喜新厌旧”的现象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师也需及时地调整更新材料,为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如:在公共汽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根据幼儿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使游戏得到了较好开展第一次投放材料:孩子们非常喜欢新投放的公共汽车,都愿意上去坐一坐,但没过几天,孩子们就没有了游戏的热情孩子们的兴趣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呢?为什么没有孩子愿意做驾驶员呢?得到的原因:车体很逼真,但是车内除了方向盘就没有其他的材料孩子们除了上车就是下车,没有其他的情节导入而且上车后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没有限制性,也没有站点的概念驾驶员在空空的车箱内要坚持游戏很辛苦,他们不能自由走动于是作了及时地调整:在公共汽车上增投了刷卡器和录音片段,在录音片段中介绍站点及各个站点下去后可参加的游戏有哪些第二次投放材料:来的孩子稍微多了些,但是留下的时间不长,而且还是得不到大部分孩子的共鸣于是又反思:后期增投材料是否有即时的效果?得到的原因:录音比较成人化和社会化,符合社会中公共汽车的概念,但是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似乎还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孩子们在车子上能做还是上车和下车,材料增投后在本质上没有促进游戏的发展再次地调整:丰富了录音内容,将一些语言游戏(如猜谜)、故事、歌曲等加在了每个站点的后面,这样孩子们在汽车上可以一边坐一边唱唱说说,游戏更有趣了。
孩子们在车上一路看“风景”,一路唱歌,好不开心!他们的声音和录音机的声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来参加这个游戏了对策五:投放材料重视材料角色的标示作用,避免“无序活动”的现象小班幼儿的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要使材料体现间接指导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如:他们没有整理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在材料投放中应及时地添置相应的物品标示在刚开始的游戏中,娃娃家里的玩具乱糟糟,孩子们还不清楚哪样玩具应该放到什么地方,所以玩起来也是没有头绪,只能看到什么玩什么后来我及时地根据投放的材料提供相应的图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他们的角色意识不明显,“娃娃家”里只有“妈妈、爸爸”自顾自的玩,没有人照顾“孩子”点心店”里只有伙计在做点心、炒菜,没有“前台服务”等等他们只满足于操作材料的乐趣,而没有更多角色行为的深入为了进一步确立幼儿角色职责,促进其游戏行为,我在各个活动区为孩子们准备了相应的角色标示挂牌孩子进区前先挂上他(她)今天想做的角色的标示牌,然后再进行游戏这样一来,不但使幼儿有了一定的角色概念,教师在指导时也能有的放矢,根据角色丰富幼儿相应的游戏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中出现的问题,也使我们看到,有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迎刃而解的,甚至有些问题还是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老师。
怎样培养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需待以后继续研究第二篇: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的提供 5900字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尤为重要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角色游戏材料应合理、恰当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
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
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