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旅游地的地方感知研究.doc
13页遗产旅游地的地方感知研究本研究主要运用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段义孚的“恋地情结”理论和怀 特的“敬地情结”理论,以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为案例地, 采用实地调查、参与式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黄埔军校旧址旅游者 和黄埔军校毕业牛以及黄埔军校毕业牛后代群体对黄埔军校IH址这个遗 产旅游地的地方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地方感知差异与其个体 特征、生活经历和旅游动机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国家和地方对黄埔军校的 管理和相关旅游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对于引导人们重新认识黄埔军校, 弘扬黄埔精神也具有现实意义引言地方感知是国外旅游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感知 人们赋予环境某种特殊的意义与价值早期的环境心理和感知研究始于20 世纪50年代凯文?林奇是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先驱之一,其著作从环境 设计视角为地方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语境中,地方被定 义为一种“感知的价值中心”,以及社会与文化意义的载体主观性与日 常生活的体验是建构地方最为重要的特征地方经由人类主观性的重新建 构与定义,成为了一种充满意义的社会与文化实体段义孚和雷尔夫等学 者从现象学视角在人与环境的关系、地方本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段 义孚把topoph订询(恋地情结)引入地理学中用于表示人对地方的爱恋之 情,?烟厥状?geopiety (敬地情结)一词,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 间产牛的深切敬重之情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 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一、案例地简介和研究方法(一) 案例地概况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 国共产党帮助下成立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办了七期,1930年9月 迁往南京1938年,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黄埔 军校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评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65年开始逐步维修,1993年进行重修,1996年重建了校本部 校本部内部复原了孙中山、将中正、廖仲恺的办公室以及周恩来的政治部 办公室和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寝室等2004年 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校木部还增设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名人 油画展、世界著名军校、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新展览现在的黄埔军校I 口址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红色旅游基地,吸引众多的学生 和历史爱好者来参观。
黄埔军校还多次入选“羊城八景”,2010年,黄埔 军校旧址与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端砚、开平碉楼、广交 会、孙中山以及六祖慧能一起被评为“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二)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耍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资料收集方面,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实地调研方面:以质性方法为主,包括实地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访谈 法二、不同群体的空间感知对于任何地方来说,基于地方的感知和认同都不是单一与同质的,不 同社会群体对于地方的意义,以及自身的身份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想象凯 文?林奇也从环境印象的角度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认为环境印象是观察者 与他的环境之间两向过程的产物环境提示了特征和关系,观察者一一以 他很大的适应能力和目的一一选择、组织然后赋予所见物一定的意义这 样形成的印象限定并强调了所见物,并且印象本身在不断的交织的过程 中,对照经过过滤的感觉输入而得以检验不同的观察者对于一定的实休 印象是有相当差别的恋地情结:黄埔1-7期毕业牛的空间感知雷尔夫认为地方(空间)如果充满着具有意义的真实经验或发生过动 人事件,个体就会形成一种对地方(旅游地)的认同感、安全感及关心等, 这样的空间或实质的物理特征就被转化为地方。
段义孚认为一个地方之所 以能够变成丿力史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不仅因为它长期存在于一个相同的地 点,还在于这个地点包含了各种事件的累积,这些累积被记载在历史书、 纪念碑、节庆、遗址遗迹、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当中,从而成为人们延续 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地方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符号标志,它还被人们视为一 个有意象和感觉价值的中心;一个动人的、有感情附着的焦点,一个令人 感觉充满意义的地方人对于地方的幣体经验并非由个别的感受形成,而 是长时期的许多记忆与地方的内在经验、外在世界和社会参与的结果经 过这种长期的感受就会对地方产生意义深刻的地方感,基本上对每个人来 说,形成地方感的事物是不相同的,即使居住在相同地区的人和人之间, 也有地方感的差异,每个人的地方感都是自己经验的独特累积人对于景 观的依附与FI常生活的体验及活动的空间有关,如人们把地方视为自己心 中所拥有领域、童年时期记忆的产生地、住所附近公园体验场所等由于黄埔军校第一到七期学员已无一人健在,而只有前七期的黄埔毕 业牛是真正在长洲岛的黄埔军校牛活过的因此,想访谈到这些毕业牛亦 已没有可能庆幸的是,2004年黄埔军校80周年校庆时,广东革命历史 博物馆在征集黄埔军校文物的工作中,还拜访了不少至今还健在的黄埔老 人。
制作了一批珍贵的黄埔毕业生的口述史资料,本节所采用的论据的资 料即来源于此在从事黄埔军校口碑材料整理的工作人员樊雄的记忆中,有几位黄埔 老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埔老人临江久久伫立,昔日的战友和敌人相对无言热汨纵横;一 位老人颤巍巍地弯下腰,深情地触摸着码头上的木桩,告诉后辈:“我的 一生,就是从踏上这个码头的那一刻彻底转变的……”黄埔军校金牌导游黎启义的讲述:“1984年6月21日,黄埔军校60周年庆典那天,宋希濂、李默庵、 宋瑞珂等来自五湖四海的黄埔老将军聚首长洲岛90岁高龄的黄埔军校一 期生、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李仙洲坐着轮椅,由我推着阔别60年,故地 重游,老人激动地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他告诉我,黄埔同学会在北京 成立时,他正在山东老家养病,校友们没有邀请他参加成立大会他知道 后,执意要家人陪着到了北京这次大庆,他乂拒绝劝说,坐汽车转火车,不远千里南下 当时我真有点不理解,老人为什么这么“倔”但后来老人颤巍巍地对他说了一句话:“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我 释然了一位弃武从商多年的黄埔老人,千里迢迢从德国回來重访母校,在 军校大门口与我一起重温往事,老人指着门前的大榕刃录担骸?年轻人,请 帮我扯一支带根须的枝叶下来。
我照办了老人颤巍巍地弯腰在门旁捧 了一把土,用手绢包好,说:这是黄埔的根,黄埔的土,我要把它们带 到德国去那时痴痴地看着老人跚躅而去的身影,我泪就来了”对于人们來说,具有意义的地方不单是他们长期休验的生活和工作 地,还可以是承载他们生命旅程中某个关键“里程碑时刻”或者重大转变 时期的地方,他们的成就或者标志他们人牛-转变的景观赋予了积极的地方 意义对于前七期的黄埔毕业生来说,这里是他们原来的EI常生活空间, 黄埔军校是见证他们人生转折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黄埔军校是一个充满 积极意义的地方他们与这里有着情感联系和依附感,也即是段义孚所指 的“恋地情结”他们和黄埔军校是一种根植性的联系人与地方的根植 性联系,表现在心理上的情感依附与满足在这种方式中,地方是人的家 园,地方中的景观对于人来说,通常具有象征意义黄埔军校旧址的一草 一木,都因为其生活回忆而神圣化黄埔老兵强烈的地方依恋的原因是生 活时间的积淀,黄埔毕业生在黄埔军校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在这里有深 度的体验,积累了丰富而厚重的地方意义,倾注了大量的情感这些意义 与情感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叠加、积淀而成对黄埔军校的情感依恋地方 作为过去的自我和行为的指示物,保持与某个地方的联系可以让人获得一 种自我身份的连续感。
二)敬地情结:黄埔后裔和黄埔7期以后毕业生的空间感知据统计,从1924年开学到1949年,黄埔军校及英分校先后培养了 23 期共18万毕业生,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真止在广州长洲岛的黄 埔军校毕业的只有前7期其余均在南京、武汉、等分校毕业,并未真正 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过与在这里真正生活和学习过的黄埔毕业牛浓重的 恋地情结相比,他们对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敬重广州黄埔军校是当时我们都很想去的地方,是所有黄埔军校学生仰 慕的地方,就像所有的伊斯兰教教徒想去麦加一样,那个地方(广州黄埔 军校)我去过,有机会我还很想再去一次”——对93岁黄埔16期毕业牛Z老的口述史访谈摘录能使人产生敬重的地方,从想象地理的角度讲,这种地方不一定是人 们生活过的地方,它可以是人们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和视觉影像,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而想象并赋予意义的某些地方爷爷说他就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所以就找了一天和爷爷一起去, 边走爷爷边在感慨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啊” 网络留言摘录“曾祖父毕业的学校,爱我黄埔壮哉华夏!” 网络留言摘录“我来到这里,心情特别激动,我父亲也是黄埔军校的,后来被枪毙 了,我父亲死时我还不到1岁,我连父亲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连照片都没 黄埔后裔访谈“今天是一个值得终身铭记的日子,我们这群湖湘子弟专程来到黄埔, 瞻仰军校旧址,缅怀黄埔前辈。
我们的前辈都是黄埔军人,黄埔军校是我 们早就向往的圣洁之地,叫一声父亲,我们來了,来追寻您的足迹了! 黄埔后裔发言稿摘录怀特首创gcopiety (敬地情结)一词,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 间产生的深切敬重之情在黄埔后裔和没有在广州黄埔军校生活过的黄埔 毕业生看来,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即是怀特所说的“敬地情结” 对于黄埔后裔来说,这种敬重一方面來自于对先辈光辉业绩的敬佩,一方 面对培育父辈Z地的尊敬对于7期以后的黄埔毕业生来说,这种敬地情 结来自于对前七期毕业牛所创造的传奇的敬佩在黄埔毕业牛及民间流传 的话语里,黄埔前七期尤其是前四期,是出人才最多的三、普通游客的多元化空间感知普通游客是参观黄埔军校的主要群体,因此对他们的地方感知进行描 述和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耍本节的论据主耍有三部分,分别是团队采写的 访谈资料、网上的游客留言摘录(百度旅游和广州大众点评网)和黄埔军 校旧址出人口旁的游客留言簿资料摘录―)对地方性知识的认知凯文•林奇认为能够吸引个人对陌生环境认识的最初因素,绝不是历 史景点的背景,而是人对独特景色的兴趣人们会通过对环境的熟悉程度 来评估对地方的认知程度,并产生情感作用。
人对地方的感知意象是一种 经历了心理作用过程后所反映出来的知觉表现不论对地方的熟悉是由媒 体信息的提供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的影响,人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接 收并对感知意象的形成产生影响,这能帮助外地游客对于旅游地进行初步 的认识和了解1・对环境的认知对口然风景的感知:“我们是从四川来的,我陪他(丈夫)一起来的,他对这些比较感兴 趣……我觉得这里风景很美” 访谈对象50多岁女性“风景不错!”――网络留言摘录“没什么好看的,教育孩了的地方看军舰” 网络留言摘录“外面停着的军舰更好看哈哈哈”――网络留言摘录“发黄埔军校旧址点评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单从游览的角度来说也 是不错的” 网络留言摘录对交通、地理位置的感知:“从广州需要坐轮渡过去,安安静静地走一遭,很惬意”――网络留言摘录“交通不是很方便! !!现实打败理想!!完全不是向往的那样的!! !” 网络留言摘录“广州一个比较有时代特色的地方,在江边” 一一网络留言摘录“这个旧址己经没什么可以看了,要做摆渡轮才可以过去 网络留言摘录没有太多的惊喜,只是一个荒废了的学校一一网络留言摘录心中的军事圣地,应乱而生景区周日免费,但交通非常不便,建?h 自驾。
网络留言摘录实际上,从上面的留言可以看出,对一些游客来说,确实如此,他们 的地方感知只是增加了他们对这里的地方性知识的了解,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