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原理.docx
4页《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 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 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其中,托幼机构教育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价值:P13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取向:P15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学前教育功能: P22 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 P24 是指学前教育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控制、排除消极因素,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学生合理的学前教育,以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全发展关键期: P27 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 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学前教育效益:P30它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产出的关系 托幼机构: P54 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社区教育: P58 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 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 好教育的新形势。
儿童观:P105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管理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低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形势与原因等等教学效能感:P110 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显概念: P121 教师从学习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教育 理论隐观念: P121 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管理社会角色: P149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如“警察”、“医生”等幼儿班级: P188 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亲社会行为: P208 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应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的行为反社会行为;P208把那些违背社会文化、道德标准、伤害他人的行为,亦称不良社会行 为幼儿行为:P208是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同步教育:P213 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进行一致的或同 步的教育支架式教学: P313 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建构主义教学 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 撤去支架。
合作教学:P314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教学”活动大致可分 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P354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 P366 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 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效果标准: P368 是从各种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效率标准:P368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二、 填空学前公共教育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 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功能有潜在功能和现实功能两种形式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既影响学前教育目的的视角差异,又影响着学前教育目的的内容差异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即“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卢梭从其天性哲学出发,提出人生而具有自 由、理性和良心,因此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 然本性,即培养“自然人”P17 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一个从知识本位到活动经验本位的演变过程 从承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 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基本 功能和派生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正 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分 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社会制约型的幼儿,他违反纪律的行为是习得的,他只要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马上就 会受到他人的注意,别人就用一些东西来哄他,他的这种行为是由外部强化引起的 幼儿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抵可以分为顺应、 适应、发展、专业化四个阶段现已知道的学习类型主要有 5 种: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 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三、选择I、 罗伯特. 欧文在1809年开办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新学园” P62、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 “儿童之家” P73、 早期的托幼机构大多带有慈善的性质4、 我国 199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专章指出“幼儿园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 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 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 幼儿的任务” P85、 1994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 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 上首次提出了全纳式教育6、 年龄越小,个体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 之间的关系越间接7、 学前教育价值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什么作用”的问题, 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8 、 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9、学前教育的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作用1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 认识论”II、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12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 P67四、简答 1、 与学前家庭教育相比较, 托幼机构教育 具有什么特点? P4 ①群体性 ②计划性③专业性学前教育的发展 主要呈现了哪些趋势? P72 学前教育的发展①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②托幼机构教育只能进一步加强③ 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④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⑤重视对处境不利 儿童的补偿教育⑥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⑦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 课程的文化适宜性⑧走向多元化3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P34①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②提高托幼机构学前 教育质量③合理调整学前教育机构④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⑤改革托幼机构教育 体制和运行4、 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P40①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②和谐发展、全面培育的原则③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④寓教育与幼儿生活之中的原则⑤教育 引导发展的原则5、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特点o P47①家庭教育的早期性②家庭教育的全面性③家 庭教育的情感性④家庭教育的灵活性⑤家庭教育的渗透性6、 社区教育的特点P58①整体性②区域性③全面性④平等性⑤有效性7、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P122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②微型教学③教育活动决策训练④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8、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基本要素 P129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基本元素②幼儿园物质环 境的结构③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功能9、 师幼关系的意义P157①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②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 的基本体现③是有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因素10、 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P174①互动性②民主性③互主体性④分享性⑤激励性11、 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P184①关爱幼儿②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③ 参与幼儿的活动④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⑤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12、 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P203①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②满 足幼儿游戏的需要③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④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⑤满足幼儿 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13、 列举 幼儿园课程理论流派与课程模式 P236 幼儿园课程理论流派:陶行知幼 稚园生活教育的课程实验、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蒙台梭利教育法 课程模式: 科学中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和核心课程|蒙台梭利课程模式1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P297①平等性②目的性和计划性③广泛性④多样性14、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几种组织模式①直接教学②间接教学③支架式教学④合作 教学五、论述1、从功能轮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P28 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的释放 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个体来说有 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 到质疑。
大家认为从0岁到65岁之间所有年龄段都有着开发智力的机遇,而非仅仅 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 岁扫盲,3 岁 读书”与学前期儿童应首先发展口语相违背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 办法,破坏了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 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2、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幼儿教师? P123 (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 构: 1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2)幼儿教 师的能力结构;1 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4幼儿行为能力;5与幼儿沟通的能力;6与家长沟通的能力;7独立思维和创造 的能力;8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9反思能力1)专业知识(2) 自身的修养:(3)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 3 、班级对幼儿 的影响 P195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 间的社会性交往;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 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6 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