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81349
  • 上传时间:2017-08-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2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豫剧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 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 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 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 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 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 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 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 检场" 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 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 流" 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 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 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 演员 据清朝李绿园 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 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 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 "梆罗卷"。

      根据艺人 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 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 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 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 ; 以洛阳为中心的" 豫西调"(又称"西府调") ; 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 其中"祥府调" 、"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 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 "豫东调" 比较近似,故统 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 豫东调"与" 豫西调" 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 著特色流派"豫东调" 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 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 ,声音高细, 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 "豫西调"唱腔 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 嗓(大本腔) ,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 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 "各吹 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 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 门 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 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 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 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

      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 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 除二 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 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 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 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 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板一眼 2/4 拍,可构成上百句 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 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 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可派生出呱哒嘴、狗撕咬、乱 弹、垛板、搬板凳等 一般为 4/4 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 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 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 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 和"迎风一梆" 等[慢板]的起腔 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 将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第二句(下句)进入[慢 板][慢板 ]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 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 八梆" 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 。

      [慢板]的行腔除上 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 花腔上句有"头句腔 "、" 三句腔",下句有" 单过板"、"双过板" 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 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 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 的速度 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 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 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 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 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 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 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 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 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 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 [流水连板]和[ 两锣赞子]等 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 、 "行韵" 、"绝韵" 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 "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 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

      一般用 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 或"二、二、三" 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 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 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 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 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 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 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 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虽然不免有些 俗气,但俗有俗的风格,俗的趣味豫剧的剧词不能专重文言, 以合本剧之声调节奏为第一其叙事言情,喜怒哀乐,委婉曲折, 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伟,间杂以方言,尽人皆解豫剧具备历 久不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点:(一)娱乐性强 豫剧锣鼓声 响,丝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满台 走扭劳动大众在多日工作之余,逢年过会,许多人挤在一起,听听看看,就感到无限的轻松愉快 (二)接近群众 形式简单, 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 脾味。

      (三)易懂易学 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容易听懂、学会 (四)富于地方性 腔调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现河南人 民的地方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 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 6 月 8 日,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 化遗产日奖 按一般的说法是四 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 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 "四生" 即老生、大 红脸(红生) 、二红脸(武生) 、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 、 小旦(花旦、闺门旦) 、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 、 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 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 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 一行外,兼演他行 据说,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生行戏 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很,大红脸专演关羽; 二红脸专演赵匡胤、秦琼、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 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 ,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旦 行(见 图豫剧 -7)在以"外八角"为主时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随 女演员的登台与逐渐增多,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大净主要 以唱工取胜,三花脸除表演诙谐风趣外,武功戏也有"盘绳"、" 吊水桶"、"空中还原"、"探海"、"元宝顶 "、"大翻身" 等不少绝招 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 小生齐唇,小旦齐胸" ,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 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 稳如山 ",在枪路上,有 "走丝"、"连九枪"、 "十三枪"、" 九个鼻"、 "八杆"、"单倒"等路数青衣中闺门旦的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 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 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 彩旦的表 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 小旦的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 裳角 "小生的表演要诀是" 清、净、冲""清"是清秀,唱词吐字 清,神态秀气;"净"是动作干净利落,恰到好处; "冲" 是武打勇 猛,精神振奋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 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 ,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 流派还有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创立的张派,宋桂玲的宋派, 王秀兰的王派,安金凤的安派等旦角流派,小生赵义庭、王素君、 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须生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 和刘新民、李树建,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黑脸李斯忠,李派, 丑角牛得草,牛派也很有特色。

      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 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 活跃在 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河南) 、王 清芬( 河南) 、虎美玲(河南) 、牛淑贤(河北) 、李喜华(湖 北) 、菅爱梅(河南) 、朱巧云(河南) 、李金枝(河南) 、陈 淑敏(河南) 、马 莉(河南) 、胡小凤(河北) 、章兰(山东) 等汤玉英、王清芬、牛淑贤、虎美玲、胡小凤、李金枝、李喜 华、谷秀荣、陈淑敏、小香玉、李树建、章兰(二度梅) 、朱巧 云、周桦、王红丽(二度梅) 、张春玲、朱桂芹、颜永江、金不 换、苗文华 、汪荃珍、贾文龙、李新花、杨红霞、王惠、刘晓燕、 田敏、陈新琴、徐俊霞、郭英丽(等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 国戏剧“梅花奖 ” 古装 电影《程婴救孤》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 1000 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 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 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 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 、 《小二黑结 婚》 、 《人欢马叫》 、 《倒霉大叔的婚事》 、《试夫》 、 《苹果, 红了》 。

      据 1956 年统计,传统剧目有 647 个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 、 《三上轿》 、 《地塘板》 、 《提寇》 、 《铡美案》 、 《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 年以来, 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 、 《花木兰》 、 《穆桂英挂帅》 、 《破洪州》 、 《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 沟》 、 《刘胡兰》 、 《李双双》 、 《人欢马叫》 ,移植演出的《小 二黑结婚》 、 《罗汉钱》 、 《祥林嫂》 、 《五姑娘》 、 《红色娘 子军》等许多剧目其中《花木兰》 、 《穆桂英挂帅》 、 《唐 知县审诰命》 (《七品芝麻官》 ) 、 《秦香莲》(《包青天》 ) 、 《朝阳沟》 、 《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