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歌教学与“兴观群怨”的当代意义.doc
5页古典诗歌教学与“兴观群怨”的当代意义摘耍:“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 深刻认识,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本文从高中山典诗歌教学出 发,从“兴” “观” “群” “怨”四个方面阐释了古典诗歌的当代教育意义, 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关键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兴观群怨”教育功能如果说“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教诲儿子的言辞的话,那么他说的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则说明了 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 的赞颂,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当代高中古典 诗歌教学中如何实现“兴观群怨”的现实教育功能呢?一、“兴J引起学生精神的感动与奋发“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在教学中欣赏的主体 是学生,“兴”的意义在于引起学生精神的感动与奋发其实现途径有两 个:(-)抓住诗歌木体特征,把握让学生感动的细节1 •诗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要引导诵读,营造听觉美感,使学生自觉地 进入诗文的情境中如教学《兵车行》时,我播放录音,让学生完全进入 战车丁零、拦路顿足、灰土弥漫、哭声遍野的悲惨送别情境中2•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 有极大的市美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 意境美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和创造,因而渗透 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的美如《山居秋暝》这首诗描写描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 季的黄昏美景,让学生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隐居情怀所感动4. 学生的想象在于借助已知的生活经验,把诗歌中富有想象的艺术形 象再现为有特定含义和内在联系的画血如《山居秋暝》可先请同学们用 自己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诗意中的空白部分二)找到情感这把钥匙,打开让学生奋发的心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 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古诗教学中“情”是诗歌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 匙才可能激发学生的感动,体悟诗人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锲而不 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如诗人所写的诗篇往往 是在国家民族存亡之秋奋起而发的一种激情,读来感人泪下,催人奋进, 这种爱国之情便是激发学生奋发的钥匙二、“观冬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阅丿力“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教学中体 现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阅历,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气质。
其实现途径有:(-)厚积薄发,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气质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 的作用的”,在古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 鉴赏不同时期的诗歌,透过诗歌看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阅历 教学中,除了课木中的一些诗歌篇目外,还应有针对性地补充不同题材内 容的诗歌教学中应不断渗透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孝道、礼仪等,培养学 生的传统文化气质二)纲举冃张,用诗歌中相对固定的审美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学会独 立解读诗歌,丰富学生的精神阅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 化的熏陶,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古 典诗歌中有相对固定的审美精神世界,如对祖国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 对口然的热爱,等等在鉴赏各种主题的市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应引领 学生学会独立解读诗歌,使Z产生相对稳定的审美情趣,如对孝道的尊重, 对礼仪的向往等教学中的这些审美精神世界逐渐丰富学生的精神阅历, 这对构筑新的道德堡垒起了关键作用三、“群”:组织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和谐群体“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 社会群体的和谐。
教学中体现在通过诗歌中思想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思想 形成碰撞,产生正确的道徳审美观,组织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和谐群体其 实现途径有:(-)以诗中的真善美树立道德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培养鉴赏诗歌作 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 学修养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生意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就 需要我们对学生的道德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进行人文干预,使学生形成健 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只有将优秀诗歌中的真善美展 示给学生,才能培养出拥有正确积极的道德审美观的新一代,才能帮助他 们树立止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市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诗歌教学能够唤起学牛的生命意识,陶冶学牛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 的超越品格本着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学中耍求学生 注重发现古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并将自身与之进行比照,使之成为今后处 世的榜样四、“怨冬注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丁对种种不良现象提出意见和观点,更重耍的是塑造 学生的个性,并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善挖掘个性,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功利性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性的人的特质学生是有思 想有情感的,是能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的,教学中必须承认并挖掘这种独 特性如李白的《将进酒》,学生在体味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时,既可认 识李白淡于富贵、积极用世的思想,又可感受其怀才不遇的惯懑和豪放不 羁的情怀,这样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 见解的勇气二)为个性引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积极发掘教材的人格因素,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同时,以各种形 式让学生尽情展示个性当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无尽的美感,心 灵得到净化,真正起到寓教于乐、于乐中完善人格的作用综上所述,“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功用的高度概括,而当代古典 诗歌教学承载着丰富的时代意义通过上述阐释不难发现,“兴观群怨” 在当代诗歌教育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完善人格的过程 施教者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让山典诗歌在当代散发出更加夺B的光 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