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ppt
40页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 2021.9 沈阳沈阳11 1、前言、前言2 2、、资料资料3 3、、年内变化年内变化4 4、气候特征、气候特征5 5、结论、结论21、、前言前言341、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说明,在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情景下未来近地面气温将呈显著升高趋势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对积雪地区的水循环和水供给造成直接影响2、对降雪的气候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降雪的常年气候学特征;二是降雪天气条件触发、加强机制和不同尺度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三是降雪对于当地及其邻近地区甚至全球气候年际和年代际变异的影响;四是降雪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前言2、、资料资料5研究区域为25°N以北的中国大陆,这个地区在气候基准期内一般至少发生过1次降雪天气现象利用区域内资料连续的56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台站1971~2000年资料分析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 1区:东北北部;区:东北北部;2区:华北;区:华北;3区:黄区:黄-淮;淮;4区:西北;区:西北;5区:新疆;区:新疆;6区:青藏高原东部;区:青藏高原东部;7区:东南区:东南 资料6表1 降雪指标定义Tabel 1. Definition of the snowfall indicies used in this paper术语和指标定义降雪年从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雪季长度降雪年内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出现固态降水天气现象日期之间的天数降雪量降雪年内日降雪>=1mm纯雪的雪量合计降雪日数雪季内出现降雪(纯)的日数降雪强度降雪量与降雪日数比值最大降雪量(最大降雪强度)雪季内日降雪量最大值暴雪日数和雪量雪季内日(24小时)降雪达到暴雪标准(>=10mm)的降雪天数与降雪总量暴雪强度雪季内暴雪量与暴雪日数的比值大雪日数和雪量雪季内日(24小时)降雪量大于5mm小于10mm的降雪天数和降雪总量大雪强度雪季内大雪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中雪日数和雪量雪季中日(24小时)降雪量大于2.5mm小于5mm的降雪天数与降雪总量中雪强度雪季内中雪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小雪日数和雪量雪季中日(24小时)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天数和降雪总量小雪强度雪季内小雪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73、、年内变化年内变化8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总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月变化 降雪量/mm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11 2.59 0.00 Aug0.00 0.32 0.00 0.34 0.26 2.00 0.00 Sep2.03 0.28 0.12 3.58 6.47 25.54 0.00 Oct93.47 22.79 5.16 43.46 35.47 122.50 0.01 Nov177.19 90.35 33.56 43.57 105.78 82.54 1.56 Dec150.59 91.85 71.37 29.24 136.52 71.53 16.99 Jan95.46 100.77 121.83 34.59 113.37 98.29 52.35 Feb92.51 97.89 105.34 45.43 103.65 149.09 31.67 Mar173.68 102.89 65.19 88.55 88.69 227.42 5.35 Apr75.61 30.98 10.44 63.03 34.99 194.98 0.55 May4.83 3.43 1.43 23.53 11.95 99.45 0.01 Jun0.08 0.01 0.10 1.24 1.60 15.56 0.00 降雪日数/d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13 1.96 0.00 Aug0.00 0.03 0.00 0.03 0.20 1.42 0.00 Sep1.19 0.38 0.06 2.82 2.74 14.48 0.00 Oct46.51 13.03 2.34 26.92 19.30 64.35 0.01 Nov145.57 60.04 16.25 41.66 67.87 61.32 0.69 Dec189.34 83.17 42.73 48.45 121.80 60.86 5.95 Jan151.91 91.99 72.75 58.50 127.83 89.77 16.66 Feb123.34 83.26 62.21 61.08 101.63 118.10 11.01 Mar130.66 69.88 29.12 78.26 72.81 142.48 2.23 Apr42.15 16.17 4.04 42.03 19.44 110.14 0.22 May2.92 1.67 0.73 11.18 6.15 51.58 0.00 Jun0.09 0.02 0.11 0.71 1.15 7.58 0.00 9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总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旬变化分区1区:东北北部2区:华北3区:黄-淮4区:西北5区:新疆6区:青藏高原东部7区:东南 降雪量/mm865 542 415 377 639 1091 108 降雪日数/d834 420 230 372 541 724 37 10 暴雪日数/d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ug0.00 0.01 0.00 0.03 0.00 0.00 0.00 Sep0.02 0.00 0.00 0.03 0.11 0.25 0.00 Oct1.58 0.37 0.10 0.16 0.43 1.31 0.00 Nov1.02 0.91 0.62 0.11 0.89 0.75 0.04 Dec0.42 0.48 0.89 0.00 0.52 0.71 0.43 Jan0.32 0.73 1.24 0.00 0.31 0.73 1.19 Feb0.13 0.60 1.16 0.00 0.43 1.39 0.72 Mar0.94 0.66 1.09 0.21 0.35 2.44 0.06 Apr1.00 0.39 0.17 0.29 0.43 1.95 0.01 May0.04 0.08 0.03 0.32 0.28 1.03 0.00 Jun0.00 0.00 0.00 0.00 0.00 0.16 0.00 5.47 4.23 5.29 1.13 3.74 10.71 2.44 大雪日数/d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0.09 0.00 Aug0.00 0.00 0.00 0.00 0.02 0.10 0.00 Sep0.11 0.01 0.00 0.16 0.22 1.12 0.00 Oct3.43 0.89 0.20 1.42 1.50 4.68 0.00 Nov5.08 3.40 1.26 0.84 3.80 2.34 0.04 Dec2.57 2.72 2.52 0.16 4.09 1.40 0.64 Jan1.11 2.67 4.56 0.18 2.56 2.13 2.21 Feb1.25 2.54 3.80 0.32 2.67 3.52 1.36 Mar6.60 3.77 2.61 2.03 2.63 7.17 0.27 Apr2.66 1.26 0.56 2.08 1.28 7.75 0.03 May0.23 0.12 0.07 1.08 0.37 3.96 0.00 Jun0.00 0.00 0.00 0.08 0.06 0.79 0.00 23.04 17.38 15.58 8.34 19.19 35.05 4.55 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月变化日数11中雪日数/d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0.30 0.00 Aug0.00 0.00 0.00 0.00 0.00 0.17 0.00 Sep0.17 0.01 0.03 0.37 0.52 1.94 0.00 Oct5.77 1.44 0.46 4.76 2.70 9.12 0.00 Nov14.40 6.67 2.26 3.87 9.09 6.49 0.10 Dec9.34 7.16 5.56 1.39 11.35 4.49 0.90 Jan4.40 7.95 9.08 1.63 8.93 6.57 2.60 Feb6.47 7.83 7.79 2.66 7.33 10.57 1.73 Mar13.68 8.96 4.59 7.92 7.50 16.95 0.40 Apr5.79 2.41 0.71 6.05 2.61 14.81 0.02 May0.32 0.20 0.10 1.47 0.61 7.57 0.00 Jun0.00 0.00 0.01 0.11 0.17 1.21 0.00 60.34 42.62 30.59 30.24 50.81 80.18 5.75 小雪日数/d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13 1.57 0.00 Aug0.00 0.02 0.00 0.00 0.19 1.14 0.00 Sep0.89 0.35 0.03 2.26 1.89 11.18 0.00 Oct35.72 10.33 1.59 20.58 14.67 49.25 0.01 Nov125.08 49.06 12.11 36.84 54.09 51.74 0.51 Dec177.02 72.81 33.76 46.89 105.83 54.25 3.98 Jan146.08 80.65 57.88 56.68 116.04 80.34 10.66 Feb115.49 72.29 49.46 58.11 91.20 102.62 7.21 Mar109.43 56.49 20.84 68.11 62.33 115.92 1.50 Apr32.70 12.12 2.59 33.61 15.13 85.64 0.17 May2.34 1.27 0.53 8.32 4.89 39.03 0.00 Jun0.09 0.02 0.10 0.53 0.93 5.43 0.00 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月变化日数12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旬变化日数13暴雪1:11月上旬、3月中旬和4月中旬;2:1月上旬、11月上旬、2月下旬和10月下旬;3:2月下旬、12月下旬和3月上旬;4:4月上旬、5月中旬和3月下旬;5:11月中旬、11月下旬和10月下旬;6:4月上旬、3月中旬和4月中旬;7:1月中旬、1月下旬和2月上旬。
大雪1:3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2:3月中、下旬和12月上旬;3:1月上、下旬和12月下旬、2月中旬;4:3月下旬和4月上、中旬、10月下旬;5:12月上旬、11月下旬和10月下旬;6:3月中、下旬和4月中旬;7:1月中旬、1月下旬和2月上旬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旬变化日数14中雪1: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2:1月上旬、2月下旬和3月中、下旬;3:1月下旬和2月上、中旬;4:3月中、下旬和4月中旬;5:12月下旬、1月上旬和12月上旬;6:3月下旬、4月上旬和3月中旬;7:1月下旬、1月中旬和2月上旬小雪1:12月下旬、12月上旬和12月中旬;2:1月上旬、12月下旬和1月下旬;3:1月下旬、1月中旬和2月上旬;4:3月下旬、3月上旬和3月中旬;5:12月下旬、1月上旬和1月中旬;6:3月下旬、3月中旬、3月上旬;7:1月下旬、1月中旬和2月上旬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量月变化 暴雪量/mm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ug0.00 0.32 0.00 0.34 0.00 0.00 0.00 Sep0.19 0.00 0.00 0.30 1.83 2.99 0.00 Oct25.15 5.25 1.20 2.11 6.23 22.24 0.00 Nov13.24 11.78 8.50 1.46 11.53 11.44 0.57 Dec5.26 6.24 11.77 0.00 6.99 14.58 6.39 Jan4.21 9.66 17.99 0.00 4.39 14.15 19.61 Feb1.60 8.73 17.20 0.00 6.58 23.40 10.82 Mar13.17 8.72 15.48 2.97 5.21 38.93 0.88 Apr14.83 5.76 2.37 3.67 6.45 28.48 0.14 May0.45 0.97 0.31 4.74 3.65 15.11 0.00 Jun0.00 0.00 0.00 0.00 0.00 2.08 0.00 78.10 57.43 74.81 15.59 52.85 173.39 38.41 大雪量/mm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0.64 0.00 Aug0.00 0.00 0.00 0.00 0.09 0.77 0.00 Sep0.82 0.06 0.00 0.93 1.45 7.38 0.00 Oct23.84 5.95 1.22 9.16 10.02 31.80 0.00 Nov33.99 23.18 8.72 5.46 25.29 15.19 0.33 Dec16.76 17.66 16.82 0.95 27.16 9.20 4.54 Jan7.60 17.20 31.06 1.10 16.90 14.23 15.53 Feb8.04 16.57 25.39 2.04 17.21 23.45 9.49 Mar43.22 25.22 17.78 13.54 17.66 47.94 1.85 Apr17.56 8.82 3.78 13.99 8.54 51.51 0.21 May1.58 0.85 0.48 7.63 2.51 27.33 0.00 Jun0.00 0.00 0.00 0.54 0.35 5.30 0.00 153.40 115.52 105.25 55.36 127.21 234.73 31.96 雪量15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量月变化中雪量/mm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00 1.08 0.00 Aug0.00 0.00 0.00 0.00 0.00 0.55 0.00 Sep0.58 0.05 0.10 1.14 1.73 6.56 0.00 Oct19.92 4.95 1.59 16.58 9.20 31.60 0.00 Nov49.25 23.18 7.81 13.08 31.34 22.13 0.33 Dec30.99 24.69 19.29 4.48 39.27 15.50 3.14 Jan14.97 26.94 31.02 5.14 30.46 22.55 9.17 Feb21.49 26.55 26.86 8.83 24.71 35.55 6.18 Mar46.69 31.02 15.66 26.62 25.18 58.38 1.41 Apr20.40 8.24 2.46 20.87 9.24 51.33 0.07 May1.06 0.75 0.35 5.28 2.10 26.13 0.00 Jun0.00 0.00 0.02 0.41 0.58 4.13 0.00 205.35 146.38 105.16 102.43 173.82 275.50 20.29 小雪量/mm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Jul0.00 0.00 0.00 0.00 0.11 0.87 0.00 Aug0.00 0.01 0.00 0.00 0.17 0.67 0.00 Sep0.45 0.17 0.02 1.22 1.46 8.61 0.00 Oct24.56 6.63 1.15 15.61 10.01 36.87 0.01 Nov80.71 32.21 8.54 23.57 37.62 33.79 0.34 Dec97.58 43.26 23.50 23.80 63.10 32.25 2.91 Jan68.67 46.96 41.76 28.35 61.62 47.36 8.04 Feb61.38 46.05 35.90 34.55 55.15 66.69 5.18 Mar70.60 37.93 16.27 45.42 40.64 82.16 1.21 Apr22.82 8.15 1.83 24.49 10.75 63.66 0.13 May1.74 0.86 0.30 5.87 3.69 30.88 0.01 Jun0.08 0.01 0.08 0.29 0.66 4.05 0.00 428.60 222.25 129.34 203.18 284.98 407.87 17.83 雪量16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量旬变化雪量17暴雪1:10月下旬、3月中旬和11月上旬;2:1月上旬、11月上旬和10月下旬;3:2月下旬、12月下旬和3月上旬;4:5月中旬、4月上旬和5月上旬;5:11月下旬、11月中旬和2月下旬;6:3月下旬、10月中旬和3月中旬;7:1月中旬、1月下旬、2月上旬。
大雪1:3月中旬、10月下旬和3月下旬;2:3月中旬、12月上旬和3月下旬;3:1月下旬、12月下旬和2月中旬;4:3月下旬、4月中旬和10月下旬;5:12月上旬、11月下旬和10月下旬;6:3月下旬、4月中旬、3月中旬;7:1月下旬、2月上旬、1月中旬 降雪年内变化不同区域各级降雪量旬变化雪量18中雪1:11月上旬、3月下旬和3月中旬;2:1月上旬、3月下旬和2月下旬;3:1月下旬、2月中旬和2月上旬;4:3月下旬、3月中旬和4月中旬;5:12月下旬、1月上旬和12月上旬;6:3月下旬、4月上旬、3月中旬;7:1月下旬、1月中旬、2月上旬小雪1:12月下旬、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2:2月中旬、1月上旬和1月下旬;3:1月下旬、1月中旬和2月中旬;4:3月下旬、3月上旬和3月中旬;5:12月下旬、2月中旬和1月上旬;6:3月下旬、3月中旬、3月上旬;7:1月下旬、1月中旬、2月上旬4、、气候特征气候特征19雪季长度在东部大致呈纬向分布,北部大兴安岭雪季最长,超过210d,长江以南最短,为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区域;雪季长度60d等值线大体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为最长,其中伍道梁站到达,托托河站为,清水河站为,安多站为,四季均可落雪;云、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新疆北部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最长达210d以上,但南疆地区最短,一般缺乏60d。
降雪气候特征雪季长度粗红线为雪季长度1d等值线 伍道梁〔93.08E,35.22N, 4612.2 m〕托托河〔,,〕清水河〔,,〕安多〔,,〕20降雪量分布与雪季长度大致相似,东北北部和东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较多,可超过30mm,其中青藏高原局部地区降雪量最大,超过60mm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站年平均降雪量高达,青藏高原上的嘉黎站、清水河站年平均降雪量也都超过100mm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地区、四川盆地、云南西部和藏东南局部区域年平均降雪量缺乏1mm,或者与冬季极度枯燥有关,或者与雪季极短、常年暖热有关 降雪气候特征降雪量粗红线为年降雪量为1mm等值线 21东部地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江南地区最少,东北北部和东部那么超过50d,内蒙古的阿尔山站降雪日数多达117d;西部地区的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降雪日数较多,其中新疆吐尔尕特站到达136d,青海伍道梁站和清水河站均为127d 降雪气候特征降雪日数22降雪气候特征降雪强度降雪强度与降雪量分布有明显不同,在黄淮、江淮一带降雪量不大的地区,降雪强度也可以比较大,甚至大于东北和西北北部降雪强度最大区在江淮和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
23东部地区最大降雪强度黄淮、江淮一带较大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和北疆地区最大降雪强度都较大,最大中心在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 降雪气候特征最大降雪强度24降雪气候特征暴雪特征南疆地区、阿拉善地区、四川盆地、藏东南局部地区多年无暴雪,安徽和浙江、梅里和玉龙雪山、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和长白山等地暴雪量较大,暴雪量最多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聂拉尔高达暴雪日数分布与暴雪量相近,区域差异更小无暴雪区域范围与暴雪量最低值区十分吻合,但高值分布中心范围比暴雪量分布狭小暴雪强度低值区域与无暴雪区域范围和暴雪量低值区域根本一致,但高值区域分布更加不均,出现许多小范围闭合高值中心暴雪强度最大中心发生在云南玉溪、甘肃乌鞘岭和云南昆明等地25大雪降雪量和日数分布根本相同,内蒙河套、四川盆地无大雪,东北北部和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侧较多,青藏高原地区、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多大值中心在西藏嘉黎和聂拉尔大雪降雪强度只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和浙江内陆有局部地区大雪强度最强,主要是因为这一带水汽较大;内蒙河套地区,大雪强度较小,是因为这一地区空气中含水量较小,局部地区多年无大雪,四川盆地、云南、黔东南、广西大雪强度也较小,主要是因为温度原因。
降雪气候特征大雪特征26降雪气候特征中雪特征27中雪降雪量与日数分布相同,内蒙河套、四川盆地较少,中心地带没有,东北大、小兴安岭和北疆阿尔泰山南侧较多,青藏高原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多,大值中心在西藏嘉黎和青海清水河中雪降雪强度在北疆、内蒙西北部有零星较强区,稍大中雪强度较强区在四川中部、湖南中部、湖南与广西邻近处、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内陆;内蒙河套、四川盆地、重庆、云南、黔南、广西中雪强度较小,甚至没有 降雪气候特征小雪特征小雪降雪量分布与小雪日数相同,东北大兴安岭和北疆阿尔泰山南侧较多,青藏高原地区最多,大值中心在青海清水河和西藏嘉黎小雪降雪强度云贵高原北侧强度较强;而其旁边,四川盆地中心几乎无雪,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影响 28降雪气候特征各级降雪日数与纬度关系 暴雪、大雪、总降雪、中雪、小雪29RRR天〔〕 天〔〕 天〔R=0.483〕降雪气候特征各级降雪日数与海拔关系30 暴雪、大雪、总降雪、中雪、小雪RRRRR天〔〕 天〔〕 7天〔〕 天〔〕 天〔〕降雪气候特征各级降雪强度与纬度关系31 暴雪、大雪、总降雪、中雪、小雪RRRR0.872 mm/d〔〕、0.189 mm/d〔〕、0.096 mm/d〔〕、0.065 mm/d〔〕降雪气候特征各级降雪强度与海拔关系32 暴雪、大雪、总降雪、中雪、小雪R0.2 mm/d〔R=0.283〕降雪气候特征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占总降雪日数百分比暴雪日数和大雪日数百分比西北区最小,其次是东北北部区和新疆区;东南区为最大,其次是黄-淮区。
中雪日数百分比东北北部区最小,其次是西北区和新疆区;东南区最大小雪日数百分比东南区最小,仅65%,其次为黄-淮区、青藏高原东部区、华北区、新疆区,西北区和东北北部区最大,到达89%33小雪日数65%,暴雪日数7%降雪气候特征不同区域各级降雪量占总降雪量百分比降雪日数暴雪最小、大雪其次、小雪最大降雪量东北北部区、华北区、西北区、新疆区、青藏高原东部区:与降雪日数相同,暴雪量占总雪量比例最小,大雪其次,小雪最大;黄-淮区:暴雪量比例最小,其次是中雪量而不是大雪量,大雪量比例较中雪量大,较小雪量小,小雪量比例最大;东南区:与东北北部区及华北区等完全相反,小雪量比较最小,其次中雪、大雪,暴雪量比例最大34降雪气候特征中国雪带分布常年多雪带:常年多雪带: 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秦岭、山东半岛北部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秦岭、山东半岛北部常年降雪带:常年降雪带: 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秦岭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秦岭-淮河地区淮河地区偶尔降雪带:偶尔降雪带: 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区、黄河下游一带、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区、黄河下游一带、南方山地丘陵地区 常年无雪带:常年无雪带: 滇中南、四川盆地、江南小型盆地和谷地、江浙闽沿海等地区滇中南、四川盆地、江南小型盆地和谷地、江浙闽沿海等地区35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定义基准气候期内任何年雪季1次降雪都没有的台站,为常年无雪站;30年内任何年雪季至少有1次降雪的台站,为偶尔降雪站;30年内每一年雪季至少有1次降雪的台站,为常年降雪站;30年内每一年雪季至少有5次降雪的台站,为常年多雪站。
5、、结论结论36利用地面观测站逐日降雪资料,对中国25°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中国雪带分布和各级强度降雪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结论〔1〕中国暴雪多发区10、11月在东北北部区,1月在黄-淮区和东南区,2、3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和黄-淮区,4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大雪多发区10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11月在东北北部区,12月在新疆区,1月在黄-淮区,3月在东北北部区和青藏高原东部区,4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中雪多发区11、12月在东北北部区和新疆区,1月在黄-淮区,2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3月在东北北部区和青藏高原东部区,4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小雪多发区11月在东北北部区,12、1月在东北北部区和新疆区,2月在新疆区和青藏高原东部区,3月在青藏高原东部区37〔2〕中国雪季与降雪日数东部纬向分布,北部大兴安岭最长,长江以南最短;西部青海最长,云、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新疆北部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影响雪季长度的首先是纬度效应,其次是海拔高度降雪量东南部最少,东北和西北北部较多,青海和西藏降雪量最大 随着纬度升高,总降雪日数和中雪、小雪日数都表现为增加趋势,总降雪强度和大雪、中雪、小雪强度表现为减小趋势,暴雪日数、强度和大雪日数似乎与纬度关系不大。
随着海拔升高,各级降雪日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总降雪强度表现为减小趋势,各分级降雪强度与高度关系不明显38〔3〕暴雪日数和雪量华山、梅里、玉龙雪山、青藏高原西侧等高海拔地区暴雪日数较多,最多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内蒙河套、四川盆地、藏南和藏东局部地区无,暴雪强度云南玉溪、甘肃乌鞘岭和云南昆明最大,内蒙河套、四川盆地、南疆最小; 大雪日数和雪量东北北部和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侧较多,青藏高原地区、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多,内蒙河套、四川盆地无;大雪降雪强度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和浙江内陆局部地区最强,内蒙河套地区强度较小,四川盆地、云南、黔东南、广西大雪强度也较小;〔4〕根据雪季降雪次数划分中国的雪带,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秦岭北侧为常年多雪带;南疆、藏西、青海大部、甘肃、内蒙西部、宁夏、山西北部、京津、山东、河南北部、四川大部为常年降雪带;新疆南部大部、西藏北部局部地区、内蒙西部局部地区、山西南部、河北西部、江苏、两湖大部、江西、安徽、四川大部、黔南、两广北部是偶尔降雪带;滇南、四川盆地、江浙沿海等其它地区为永久无雪带39谢谢!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