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次课抗生素教学文案.ppt

95页
  • 卖家[上传人]:yulij****0329
  • 文档编号:246573746
  • 上传时间:2022-01-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3.50KB
  • / 9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生物科学与社会专题n姜 红 霞nEmail: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n n 选修课 生物科学与社会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三个选修模块之一本课程围绕生物科学在医疗保健、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准备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或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三、内容提要nhttp:/ 生物科学与健康第 1 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细菌的致病机理:1.细菌通过菌毛和非菌毛黏附物质(如:脂磷壁酸等)实现与宿主的接触,完成感染的第一步2.然后依靠荚膜和微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并破坏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抵抗并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再通过释放侵袭性胞外酶的协助,实现其在体内的迅速繁殖3.最后,细菌在立足、定居、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多种毒性物质-毒素,引起某种疾病 关注一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 接触 干扰宿主防御机制 体内增殖 体内扩散菌体表面结构和毒素都是重要的毒力因子一)定殖(colonization) 即接触,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粘附素(adhesin):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 2.受体(receptor):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 的成份一、侵袭(invasiveness)(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 (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1.抗吞噬作用(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2.抗体液免疫机制 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后果:为细菌进入宿主细胞内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得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机制;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3. 内化作用 (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如果增殖较快,细菌在感染之初就能克服机体的防御机制,易在体内生存反之,若增殖较慢,则易被机体清除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多种致病作用,例如激活外毒素、灭活血清中的补体等,有的蛋白酶本身就是外毒素此外,最主要的作用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它们的损伤,增加其通透性,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

      一)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 G+、G-均产生二、毒素(toxin)(二)内毒素(endotoxin) 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除了细菌的毒力因子,还需要关注的是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和途径: 一般情况下,细菌毒力越强,机体免疫力越低,引起感染需要的细菌越少;另外,有一定毒力和足够数量的细菌,还需从适当的部位侵入机体才可引起感染抗 生 素n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是从某些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一般只要用很低的浓度,就可以对许多细菌、霉菌、霉形体、立克氏体等起抑制生长甚至杀灭的作用还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关注二 antibioticsn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 n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n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抗生素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

      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n真菌产生抗生素对其本身的意义:抗生素是真菌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真菌的一种自身防御性反应,可以抑制或杀死对其敏感的细菌,从而使外界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n人体内定居有正常共生菌群,一般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有益无害正常菌群各成员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产生菌自身生长没有明显的需要,而对其敏感的微生物则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在人体内的共生菌群不产生针对共生菌群中其它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方式n1. 微生物发酵工艺:主要方式,由微生物产生并从代 谢产物中分离获得n2. 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基因 工程菌,通过基因工程菌,将所带外源基因 进行高效表达,获得大量的外源基因产物, 以此获得大量的抗生素n3. 对抗生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后,产生新的抗生素n4. 利用结构改造的方法,改变抗生素分子中某些基团,以获得较高抗菌活性和较低副反应的新衍生物,即半合成抗生素。

      n5. 化学合成法: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后,用化学方法合成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n干扰细胞壁的合成;n损伤胞浆膜;n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n影响核酸(包括DNA和RNA)的合成n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主要有:. 青霉素类. 多肽类(如:杆菌肽). 磷霉素. 头孢类(如:先锋霉素类,噻孢霉素类,头孢菌素等). 万古霉素使细菌因缺乏完整的细胞壁,抵挡不了水份的侵入,发生膨胀、破裂而死亡n损伤胞浆膜的抗生素主要有:. 多肽类(如:杆菌肽,多粘菌素类). 曲古霉素. 制霉菌素(对细菌无效). 二性霉素B使细菌的细胞膜发生损伤,细菌因内部物质流失而死亡 n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主要有:.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环素族.氯霉素类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使细菌的繁殖终止 n影响核酸合成的抗生素主要有:. 新生霉素. 放线菌素. 丝烈霉素. 灰黄霉素 使细菌(及肿瘤细胞)不能重新复制新的细胞物质,阻止了细胞分裂 注 意:n1. 以上抗生素并非都作用于细菌,除了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作用外,部分对真菌、霉形体(支原体)、原虫、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等也有作用。

      n2.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半合成和合成的抗生素,其作用已不完全同相应的原始的抗生素n3. 作用原理相同的一类抗生素,其抗菌种类可能有差异或者很大不同可能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侧重(比如同属于影响蛋白质合成类的,大环内酯类偏重于对阳性菌的作用,而氨基糖甙类偏重于对阴性菌的作用),或者根本就不作用于细菌(制霉菌素虽然和青霉素一样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但却作用于真菌)使用时一定要明确!n说明:目前通常将抗生素按抗菌范围分类,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生素、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此外,将某些专一抑制或杀灭霉菌的抗生素,列为抗真菌类抗生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n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n但抗生素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当前在临床工作中,滥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关注三 (重点)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案例案例 1: 1: 2006年3月,北京一知名医院收治了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医生给他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仍然没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

      细菌培养发现,病人体内感染的病菌对各种抗生素均耐药医生分析,这是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后果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生活习惯 患者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所以每次吃完饭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吃,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思考:1、谁应当为他的死亡负责?2、为什么没有人指导他合理使用抗生素?3、他服用的抗生素是从哪里获得的?1. 抗生素市场占有率过高 中国抗生素销售额占前100位药品销售额的47%,而欧美国家为10%左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分析2. 医院抗生素使用量过大 美国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22%25%,而在中国则达67%82%,其中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另外,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3. 畜牧业中使用量过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常超出规定 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 1)生产厂家过多,造成市场的恶性竟争;2)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仍然可以在药店容易买到抗生素药品,致使抗生素市场泛滥;3)临床药师指导用药不够普及,缺乏培训和指导治疗的制度;4)某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滥用抗生素。

      2. 医务人员因素(未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1)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2)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3)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4)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5)忽视了疗效有周期性,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6)倾向应用广谱抗生素,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应使用窄谱抗生素3. 患者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或自行延长、缩短用药时间和剂量4. 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 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左右滥用抗生素的后果n1.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这些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人体产生赖药性 n2.抗生素的使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存活下来的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该种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类对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束手无策n3.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失调人体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而且能通过生存竞争制约有害菌群滥用抗生素时,人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导致有害菌有入侵繁殖的机会,形成“二次感染” n4.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所有药物均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即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不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症状较轻,而毒性作用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的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 1) 肝脏损害 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害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及红霉素等;2) 肾脏损害 两性霉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等,对于肾脏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3) 造血系统损害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派酮及拉氧头孢等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许多抗生素若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如氯霉素等;4) 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氨基甙类抗生素可诱发听力障碍和神经传导阻滞,而乙胺丁醇则可引起视力减退;5) 胃肠道反应 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如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红霉素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较重,而四环素类和利福平等若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6) 过敏反应 是抗生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