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管理角度看曹魏集团.ppt
8页从管理角度看曹魏集团,1.曹魏集团简介,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也称曹魏,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2、曹魏的兴衰史2.1高歌猛进,定基业,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白手起家,镇压黄巾军得青州兵189年,曹操不满董卓倒行逆施,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到陈留,“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未成之后击败袁术、吕布196年接汉献帝至许都,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局面200年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之后连续攻伐袁家,平定河北终于在208年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也是当时全国经济主体所在随后南征,刘表次子刘琮投降,荆州再入曹氏手中此时天下形势基本稳定,曹魏基业已定,有大一统之势2.2三分天下,赢于政治,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
211年西败马超、韩遂,防止其与孙权、刘备联手212得封“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213年南征孙权,希望统一中原,但此时孙权已经成势,于是不久撤军同年,“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215年伐张鲁,方便进攻蜀地赢后并没有乘胜立即进攻刘备立足未稳得蜀地216年得封“进公爵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2.3二帝早逝,大权旁落,219年,襄樊会战孙权杀关羽,向曹操称臣220年,曹操病逝洛阳220年文帝受禅建立曹魏,226年逝世226年明帝即为,239年逝世文帝明帝在位期间,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进攻,东北平定公孙渊,对内提出九品官人法,保障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然而二帝过于早逝,导致托孤重臣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曹魏权力慢慢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在之后20年的政治斗争中,曹家逐渐失势,高贵乡公曹髦被弑后曹魏名存实亡2.4曹魏灭亡,晋宣帝司马懿作为三朝托孤老臣,加上镇守防御蜀汉进攻、平定乌桓的煊赫战功,势力威望渐渐超出曹魏皇权的掌控加上齐王曹芳年幼,宗室权力代表曹爽判断错误,亲曹势力被司马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除。
宣帝之后,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加速集权,孤立曹家,一旦破蜀,司马家族威望无以复加,再受禅称帝,依样画葫芦,曹魏于是灭亡266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曹魏历47年终亡3.魏何以兴,3.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他先后三次下令广求贤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充分反映了其求贤若渴以成大业的心情他手下的五员大将,张辽、张郃、徐晃三员来自敌营,乐进和于禁则是他亲自从底层提拔起来的 3.2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不论是孔融、祢衡等有名望之士,还是郭嘉、陈群等出身寒门的,都能尽展所长3.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实的曹操既爱才又能容人,比如许攸、娄圭才智过人但“恃旧不虔”,常常当着众人同曹操开玩笑,甚至直呼曹操的小名4.魏何以亡,4.1尾大不掉,功高震主魏国处中原,地大物博,国境线绵长,长年累月的进攻使曹魏东西两线军事部署越来越超出国家掌握也由于防守的军功,使司马家族威望权势持续攀升 4.2兄弟阋墙,后继无人由于曹丕即位时对宗族兄弟迫害,文帝以后,宗族势力每况愈下,及曹休、曹真去世后,文帝托孤找的宗族代表居然只是中人之智的曹爽,论名望、才能,远不如司马懿。
4.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文帝在位仅7年,四十而崩,明帝在位仅13年,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倘若两位皇帝能各多在位五年,等到司马懿以大魏元勋的身份去世,其后人又能翻起多大波澜呢?两位皇帝早逝之后即位的三位少帝如何与老谋深算的司马家族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