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秋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6页《《行政组织学行政组织学》》 形成性作业一答案形成性作业一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 6 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 6 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 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 1800 字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 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 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 100 个减为 61 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 5.1 万人减为 3 万人这次政府机构 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 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 知识化、专业化) ,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 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 45 个减为 41 个,直属机构从 22 个减为 19 个,非常设机构从 75 个减到 44 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 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 国务院 66 个部、委、局中,有 32 个部门共减少 1.5 万多人,有 30 个部门共增加 5300 人增减相抵, 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 9700 多人。
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 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 1989 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 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 职能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 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 86 个减少到 59 个,人员减少 20%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 8 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 ,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 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到 1992 年终于“摸” 到了这块“石头” ,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 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 15 个部委,新组建 4 个部委,更名的有 3 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 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 40 个减少到 29 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 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 40 个减少到 29 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 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 职能达 200 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4 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 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 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 10 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 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 3.4 万人减了 1.7 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 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 由 28 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 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 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这 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 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 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 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8 年 3 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 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 27 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 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 15 个,正部级机构减少 4 个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 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 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 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 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 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 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 2020 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 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形成性作业二答案形成性作业二答案 (第一章~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 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 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 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领导者在与他人 交往中,由社会赋予其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 A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 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 名为( A ) A. 《战略与组织结构》 B. 《组织管理战略》 C. 《战略管理》 D. 《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 B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D )两方面的内容A.人的能力 B.气质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A ) A.人格魅力 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 D.个性特征 8. ( A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A.选择方案 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 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概念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10.杂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 1933 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 然不同的一些观点A. 《管理心理学》 B. 《人类动机的理论》 C. 《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 《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 ABCD )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 ABCD ) 。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 ABCD )政府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 ABC )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 ABCD ) A.信仰的权威 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 D.合法的权威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行政长官行使下列职权:(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 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 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 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 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 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 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依据;(12)赦免或减轻刑 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答: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 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在管理中,保健因素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 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 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 性双因素理论对经理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 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双因素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可以总结如下:(1)作为保健因素的标准化服务 永远是第一重要的 (2)目前最紧要的仍然是把功夫做到细处 (3)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标准化服务, 没有标准化服务很难做到个性化服务,即使做到也会使客人感觉美中不足 (4)作为激励因素的个性 化服务提供,需要企业在管理制度以及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有很大的提升,若达不到这样的要 求,个性化服务可能会变成“东施效颦” 五、论述题 1. 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与分权式组织结构就其本身的价值而论,各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