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科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初探.doc
9页工科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初探摘 要:分析工科力学课程群的考核现状,将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分为专业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改革考核评价方法,采用观察法、全方位评价法和卷面评价法,综合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最终得到学生成绩,改革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的真实、公开、公平、公正关键词:力学课程群;考核;评价;改革高校工科力学课程群是指以工程力学为代表,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课程在内的一批联系紧密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考核体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是否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对日常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工科力学课程群的概念抽象、原理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改革势在必行:1.力学课程群有其自己的特点,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其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
因此,机械类各专业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希望培养出一批“知理论、懂技术”的人才;2.工科数控技术专业已将相关企业的相关业务承接入校内,由学生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最终将业务结果交给企业使用引企入校”后,学生力学课程群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力学课程群的实践教学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考核体系;3.力学课程群的原理复杂抽象,难以理解,部分同学对此具有畏难情绪要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改革目前终极式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试模式,建立新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1.2 研究现状工科力学课程群在我国高校各阶段的考核基本上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形式,其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在我国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很少有人涉足因此,可供借鉴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已有的文献资料中较多地提到了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但对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并未形成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与模式1.3 研究意义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改革后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通过课程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其形成专业技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4.改革后的考核体系能更加直观、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5.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体系,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外,还有意识地锻炼其毅力、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
2 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力学课程群的考核内容,要体现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自身的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力学课程群的考核内容分为专业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三个方面在考核方式上除了要体现课程内容的传统卷面考核之外,还要突出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不只限于笔试,还可以采取设计、调查问卷、参与项目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辅助形式,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考察2.1 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2.1.1 专业知识考核力学课程群的专业知识考核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等知识点的考核,这些知识点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专业知识考核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教师在设计专业知识考核内容之前,要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包括本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讲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以及结合程度,后续课程有哪些,为后续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点有哪些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专业知识模块第二,根据专业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考核内容,将考核内容融入专业学习过程,保证考核内容的专业性和延续性。
力学课程群的专业知识考核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量的积累,对教师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没有误差;其次,要求学生对力学课程群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质的飞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在准确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2.1.2 职业素养考核通过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一流的工程师应具备两种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它包含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在力学课程群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考核学生的七项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道德品性与操守是考核人才最为重要的一项力学课程群的考核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道德底线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主要考核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心态平和,学一门爱一门,不断提高自己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小组协作时,要求学生发表自我见解的同时,把心打开,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
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参与讨论,所有这些活动不是被动完成职业素养五:敢于承诺小组协作时,要求学生敢于承担任务,愿意主动承担某部分较难的作业,促进自身更快成长职业素养六:敢负责任要求学生在分组展示时,对于出现的错误、失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加以改进,更快地提高自己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完成分配作业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做得更好,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更加独特的见解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无疑会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加一对能高飞的翅膀,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1.3操作技能考核力学课程群的专业操作技能考核分五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考核主题,旨在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机械类专业所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通过阶段性操作技能考核,使学生将课程知识内化为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第一阶段的考核主题是工程实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寻求工程实例,并根据课程相应知识点对所选用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工程实例的应用背景、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已经条件与待求问题的设定第二阶段的考核主题是设定工程实例的具体参数并适当赋值。
要求学生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添加工程实例的关键特征、设定具体参数,允许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展会、企业调研等途径收集有关资料,经过整理归纳与分析进行工程实例的具体参数设定第三阶段的考核主题是拟定完整的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根据前两步所做的工作,进行市场调研,提出具体的应用需求,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工程设计,为需求企业提供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各参数的选用原则与范围以及提供相关的工具书第四阶段的考核主题是设计方案论证要求学生根据工程应用背景、校核条件,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校认证报告,提交本小组进行讨论第五阶段的考核主题是提供完整的工程实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前四个阶段进行的工作,以最终交付企业为目的,按照项目报告的要求,提供一份完整详细的工程实例设计报告2.2 力学课程群的考评方法体系在每一个阶段性考评时,每个学生的成绩将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通过全方位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综合给出每位小组成员的成绩,确保评价工作公正、真实、有效2.2.1 观察法课堂上,教师使用观察法评价学生为了做好评价工作,教师需要了解每一小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作业展示时的现场表现,以表格分项打分的形式进行记录,给出教师评分,作为评价该阶段该小组作业专业表现的依据,以此作为该小组成员的考评权重。
2.2.2 全方位评价法全方位评价法是指通过与学生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学生自己、教师、本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小组成员等不同评价主体来评价被评价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现场展示情况,通过相互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小组作业在该阶段考核中的优点和缺点,找到本小组在工作中的缺失,达到提高的目的,同时,全方位评价法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对学生而言有充分的说服力全方位评价法的评价标准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作业内容表现能力、结构设置合理程度、方案认证的严谨度、小组团结协作能力等将每一项评价标准拆分为更为详细的考量细则,便于实施2.2.3 卷面评价法卷面评价法包括开卷与闭卷评价,是力学课程群的传统考评方法,是指在统一的考核时间段内,就力学课程群学生应知、应会、必需的专业知识设计试卷,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出具体成绩的评价方法2.3 力学课程群的综合成绩评定力学课程群中学生各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将由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综合给出,依据观察法、全方位评价法和卷面考评法进行评价,综合得到学生的成绩,达到力学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3 小结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水平的体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将以往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教材为中心转变为工程实例为中心,学生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打破力学课程群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通过将专业知识、职业素质、操作技能的结合,实现了整个专业体系的链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结合素质参考文献1 王舜华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教育研究,2011,(2):58-592 宋国杰高职protel电路设计课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11,13(5):39-4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1120全国驴友团队、自驾俱乐部、户外俱乐部、及各旅行社、社会团体,以及户外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提供真实身份证信息、联系等信息以报名款到帐成功为准确认报名资格。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