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编)调节与集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20079909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7.3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调节作用 正视眼静止时,从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故看远清楚,而近处物体( A)所发出的散开光线势必结像于视网膜后( A′),遂看不清;人眼乃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达到明视,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 1.调节机制 至今虽在争论,但一致认为在此过程中晶状体曲率增加,从而使其屈光力大大增强,参加调节作用的组织主要有:晶状体、睫状肌、悬韧带三者关系异常密切,当睫状肌静止时,悬韧带紧张,晶状体扁平,屈折力减弱,此为调节休止,又曰眼的静止状态;但当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的环缩小,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遂藉其固有的弹性变凸,使其屈折力自动加强,此即眼的调节状态(图 1-4-4) 2,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1)调节远点:在光学中,相对应的物点与像点称为共扼焦点 当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扼的视轴上一点称为调节远点换言之,即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由此可知,正视眼远点为无限远距离;近视眼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远视眼远点在眼后,为虚性的 (2)调节近点:当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能看清的眼前最近一点。

      换言之,即调节作用最强时自近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以屈光度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调节距离(m) (1-4-1) (5)调节幅度: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称作调节幅度(绝对调节力,最大调节力) 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1/远点距离(m) (1-4-2) 而 1/远点距离(m)即为非正视眼屈光不正度,故上述公式可改变为: 调节幅度=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屈光不正度) (1-4-3) 设 A 为调节幅度, R 为远点时屈光力, P 为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则 A=P+(±R) (1-4-4) 如正视眼——远点为无限远,测其近点为 10cm, P=100/10=10D,调节幅度 A=10+(1/∝)=10D远视眼(+2D 的远视眼),测其近点也为 10cm, A=10+(+2D)=12D (二)集合作用 当视近物时,除上述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向内转动,使视轴能正对物体,这种作用称为集合。

      在调节与集合的同时还伴有瞳孔缩小三者都是在动眼神经支配下完成的看近时同时发生的调节、集合及瞳孔缩小三种现象称为近反射三联运动 1.集合近点: 当注视物体趋近时,两眼内转程度加大,但有一定限度,达到极限时物体再近即发生复视在没有发生复视时的最近一点为集合近点集合近点距离以米为单位 2.集合角: 集合程度的强弱以米角为单位( Ma)示之,当注视眼前 1m 处物体时,两眼视轴与两眼中心垂线所夹的角如图 1-4-5 所示,∠ R1CR2 即为 1 米角 R1、 R2 为左眼、右眼的回旋点 Ma=1/集合距离(m) 故注视 2m 距离物体时 Ma=1/2ma 注视 33cm 物体时 Ma=100/33=3ma 米角的大小因每人瞳孔距离的大小而不同三)眼的屈光与调节及集合的关系 1.正视眼的调节力与集合力相一致 注视物体距离 lm 50cm 33cm 调节力 1D 2D 3D 集合力 1ma 2ma 3ma 故调节力与其集合力一致调节力与集合力互相协调 2.近视眼注视物体时所使用的调节力依其近视度而减弱。

      如:-1.0D 近视眼注视物体距离 1m 50cm 33cm 调节力 0 1D 2D 集合力 lma 2ma 3ma 故调节力与集合力二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3.远视眼注视物体时所使用的调节力依其远视度而加强 如:+1.0 远视眼,注视距离 1m 50cm 33cm 调节力 2D 3D 4D 集合力 lma 2ma 3ma 故调节力大于其集合力,二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上述调节与集合不协调的情形也有一定限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不适感觉,但超过此限时就会引起相当不适,结果调节与集合两者间必择其一,因为获得清楚的物像要比维持双眼单视对学习及工作更为有利,遂维持调节放弃双眼单视,终之使一眼偏斜成为斜视如远视眼常易发生内斜视,近视眼则易发生外斜视思考题 1.调节及调节机制 2.什么是调节远点?调节近点?调节范围?调节幅度? 3.试述正视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远点。

      4.眼的调节能力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5.未矫正的近视眼、远视眼,观察近物所需要的调节力与正视眼有何不同?如 -2.00D 的近视眼与+2.00D 的远视眼末矫正时阅读 33cm 远处的书刊时,所作的调节是多少? 6.何谓集合?何谓米角?当两眼同时注视 4m 远处物体时所作的集合是多少米角? 7.试述调节与集合的关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