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读后感—星星上的花.docx
4页星星上的花“既然我住在天上一颗星星里,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里笑,这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都在冲你笑,你就拥有无数会笑的星星了”小王子温柔低语的声音清澈如潺潺的溪水,静静的顿河,缓缓流淌过我的心上他有着金黄而柔软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如金子他的眼眸湿润,湛蓝的瞳孔浸满爱琴海的深沉忧郁,纤长浓密的睫毛颤动着,好像燕尾蝶扇动着翅膀偶尔有泪珠划过脸庞,比月光更明亮我想象着他天真美好的神态,宛如哼着夜曲在树林中飞舞的精灵,举手投足都带着玫瑰花瓣的芬芳小王子有着孩子特有的天真,他对玫瑰花的眷念和对狐狸的真诚让我感动那朵玫瑰花有什么特别的呢?因为她是你亲手浇灌的,因为她是你的玫瑰小王子小心翼翼照料着他的玫瑰,在离开他的星球后依然惦念着她,后悔自己没有看到她虚荣心背后的缱绻柔情,后悔自己当时太年轻,不懂得如何爱她玫瑰花有很多,但小王子唯一倾心的是他那一朵,尽管这朵玫瑰是脆弱的,她的生命像河上笼罩着的薄雾一样短暂玫瑰的颜色很美,浅白色好似晨光的足履,银白色有如黎明的双翅,金黄色仿佛人鱼的长发,深红色就像东方天际的朝霞与《夜莺与玫瑰》不同,小王子的玫瑰不是象征着无私的爱的深红色,她不需要夜莺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沉睡的花朵,她需要的仅仅是小王子的关怀。
没有王尔德笔下凄婉哀伤的叹息,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始终是美好的,温暖人心的小王子离开星球之前,玫瑰花对他毫不抱怨,小王子不知所措,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温柔恬静花儿说她不怕有大动物,她有爪子,于是她天真地显露出她那四根刺她也只有这四根微不足道的刺可以保护自己,抵御外敌她催促小王子离开,但其实她是怕小王子看见她在哭,她是一朵非常骄傲的花话语是误会的根源,我们伤害别人,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一些有意无意的言辞在不留神的时候从嘴角溢出来世界上总是存在口是心非,这几乎无法避免,我们只知道谨言慎行可以减少伤害,让责备包裹的关心可以被察觉小王子来到其他的星球上,遇见很多缺乏想象力的大人用玫瑰色的砖瓦建造的房子,屋顶上种着天竺葵,还有成群白色的鸽子在嬉戏大人们永远不会明白这样的房子有多漂亮但如果我对他们说,我看见一栋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屋,他们就会惊叹房子是如何的漂亮,金钱至上无疑是他们的一种价值观虽然大人们不全是这种人,但追名逐利的也不算少张衡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像古人那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不绝于耳的是某某贪官的落马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的时候,才会明白灵魂深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地球上,小王子看到五千多株玫瑰花,与他的那一株是极似的苹果树下的狐狸跟他成为了朋友,它请求小王子驯养它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没有什么两样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世界里的唯一了驯养就是建立关系当小王子与狐狸之间存在友谊以后,狐狸将喜欢聆听风儿吹过麦田的声音,因为麦子的颜色是金黄色,小王子的头发也是金黄色的,它会让狐狸想起小王子这是一种很原始质朴的感情,因为需要你,于是与你相关的都变得需要起来狐狸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如同你下午四点钟要来看我,我在三点时就会感到愉悦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你的靠近,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像一束不败的保加利亚玫瑰,像一串鲛人泪凝成的明珠,存在于我们简单而温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藏每一段温柔的时光,因为这都是我们美好人生存在的证明对万物心存感激,我们呼吸的空气,赖以生存的水,一切都是自然的馈赠如果想要抓牢幸福,就要守护她的存在,让它在沉寂的岁月里亘古不朽撒哈拉大沙漠的夜晚,小王子向飞行员诉说着他的故事,飞行员耐心地倾听并试图修理好飞机。
直到他们发现一口带有生锈辘轳的井沙漠美丽,因为沙漠的深处藏着一口井是狐狸的秘密帮助了他们,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到的小王子要离开了,这一天是他离开他的星球整整一周年很快地,他像一棵树一样轻轻地倒下,不发出一点声音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画面我仿佛看见一个玫瑰色的灵魂轻柔上升,比彼得潘更天真的小王子,他去往一颗编号为B612的小行星,那里有他的家,有他念念不忘的玫瑰花我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但我相信这是存在的,尽管一切都像是一个甜美的梦境,梦醒之后只剩下一缕清风那朵骄傲的花儿会很高兴见到小王子归来的,也许她会又长出新的刺,在小王子回来之前保护自己也许火山还是没有爆发,也许猴面包树并没有发芽,也许一切都跟从前一样,好像他从未离开过不,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小王子变得更加细心体贴,他已经懂得如何爱花,而花儿也已长大跟小王子一起旅行,我们都在成长我会永远记得这句话: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会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开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