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巿通州区2024年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8页北京巿通州区2024年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B,则等于()A.4 B.C. D.2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按项的变化趋势,该数列是(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C.摆动数列 D.常数列3.在等差数列{an}中,a1=1,,则a7=()A.13 B.14C.15 D.16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A,B处岛屿的距离,小张在D处观测,测得A,B分别在D处的北偏西、北偏东方向,再往正东方向行驶10海里至C处,观测B在C处的正北方向,A在C处的北偏西方向,则A,B两处岛屿间的距离为( )海里.A. B.C. D.105.点M在圆上,点N在直线上,则|MN|的最小值是()A. B.C. D.16.在一个正方体中, 为正方形四边上的动点, 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 分别为中点,点 为平面内一点,线段 与互相平分,则满足 的实数的值有A.0个 B.1个C.2个 D.3个7.已知点P是圆上一点,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2 B.C. D.8.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是上一点, 轴,,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A. B.C. D.9.已知数列满足,,则()A. B.C.1 D.210.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作圆的切线分别交双曲线的左、右两支于,,且,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A. B.C. D.11.是等差数列,,,的第()项A.98 B.99C.100 D.10112.若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则m的值为( )A. B.C. 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平面和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① 若,则;② 若,则;③ 若,则;④ 若,则;1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则______15.若点为圆上的一个动点,则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16.如图,在等腰直角中,,为半圆弧上异于,的动点,当半圆弧绕旋转的过程中,有下列判断:①存在点,使得;②存在点,使得;③四面体的体积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④若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值为45°.其中正确的是______(请填上所有你认为正确的结果的序号).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公差,前项和 (其中)(1)求;(2)求和:18.(12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n项和;(3)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19.(12分)已知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且的短轴长为(1)求的方程;(2)若直线与交于P,Q两点,,且的面积为,求k20.(12分)已知点在椭圆:上,椭圆E的离心率为.(1)求椭圆E的方程;(2)若不平行于坐标轴且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椭圆E交于B,C两点,判断是否可能为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1.(12分)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y轴,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2)短轴一端点P与两焦点,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22.(10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N分别为的中点,.(1)证明:;(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题分析】求出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B,再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结果.【题目详解】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故选:A2、B【解题分析】分析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和选择.【题目详解】因为,显然随着的增大,是递增的,故是递减的,则数列是递减数列.故选:B.3、A【解题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基本量,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解得:,则.故选:A4、C【解题分析】分别在和中,求得的长度,再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题目详解】如图所示,可得,所以,在中,可得,在直角中,因为,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故选:C.5、C【解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心,又由于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结果.【题目详解】由题意可知,圆心,半径为,所以圆心到的距离为,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C.6、C【解题分析】因为线段D1Q与OP互相平分,所以四点O,Q,P,D1共面,且四边形OQPD1为平行四边形.若P段C1D1上时,Q一定段ON上运动,只有当P为C1D1的中点时,Q与点M重合,此时λ=1,符合题意若P段C1B1与线段B1A1上时,在平面ABCD找不到符合条件Q;在P段D1A1上时,点Q在直线OM上运动,只有当P为线段D1A1的中点时,点Q与点M重合,此时λ=0符合题意,所以符合条件的λ值有两个故选C.7、C【解题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这个距离加上半径即得【题目详解】由圆,可得圆心坐标,半径,则圆心C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故选:C8、A【解题分析】在中结合已知条件,用焦距2c表示、,再利用椭圆定义计算作答.【题目详解】令椭圆的半焦距为c,因是上一点, 轴,,在中,,,由椭圆定义知,则,所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故选:A9、C【解题分析】结合递推关系式依次求得的值.【题目详解】因为,,所以,得由,得.故选:C10、D【解题分析】直线的斜率为,计算,,利用余弦定理得到,化简知,得到答案【题目详解】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为,,又,由双曲线定义知,,.由余弦定理:,,即,即,解得.故双曲线渐近线的方程为.故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11、C【解题分析】等差数列,,中,,,由此求出,令,得到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题目详解】解:等差数列,,中,,令,得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故选:C12、D【解题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方程,化简求得的值.【题目详解】圆的圆心为,半径为,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直线与圆相切,所以.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② ④【解题分析】根据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依次判断每个选项得到答案.详解】若,则或,异面,或,相交,① 错误;若,则,② 正确;若,则或或与相交,③ 错误;若 ,则,④ 正确;故答案为:② ④.14、15【解题分析】易得抛物线方程为,根据,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得到直线l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再利用抛物线定义求解.【题目详解】解: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所以,则抛物线:,设点的坐标为,的坐标为,因为,所以,则,则,所以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故,则,所以故答案为:1515、7【解题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求出圆C的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即可计算作答.【题目详解】圆的圆心,半径,点C到直线的距离,所以圆C上点P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716、①②④【解题分析】①当D为中点,且A,B,C,D四点共面时,可证得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即可判断①;②当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E段BC上(不含端点)时,可知平面ABC,可证得平面CDB,即可判断②;③,研究临界值即可判断③;④二面角D-AC-B为直二面角,且D为中点时,直线D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最大,作图分析验证可判断④.【题目详解】①当D为中点,且A,B,C,D四点共面时,连结BD,交AC于,则为AC中点,此时,且,所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AB//CD,故①正确;②当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E段BC上(不含端点)时,此时有:平面ABC,,又因为,所以平面CDB,所以,故②正确;③,当平面平面ABC,且D为中点时,h有最大值;当A,B,C,D四点共面时h有最小值0,此时为平面图形,不是立体图形,故四面体D-ABC无最小值,故③错误.④二面角D-AC-B为直二面角,且D为中点时,直线D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最大,取AC中点O,连结DO,BO,则,AC=平面平面ACD,平面平面ACD,所以平面ABC,所以为直线DB与平面ABC所成角,设,则,,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值为4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三、解答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12(2)18【解题分析】(1)根据已知的,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即可列式求解;(2)由第(1)问中求解出的的通项公式,要求前12项绝对值的和,可以发现,该数列前6项为正项,后6项为负项,因此在算和的时候,后6项和可以取原通项公式的相反数即可计算,即为,然后再加上前6项和,即为要求的前12项绝对值的和.【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得,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公差,前项和所以,解之得,所以n=12【小问2详解】由(1)可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所以即18、(1),;(2);(3).【解题分析】(1)由可得数列是等比数列,即可求得,由得数列是等差数列,即可求得.(2)由(1)可得,再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得.(3)将问题等价转化为对任意恒成立,构造数列并判断其单调性,即可求解作答.【小问1详解】数列的前项和为,,,当时,,则,而当时,,即得,因此,数列是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数列中,,,则数列是等差数列,而,,即有公差,则,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是:,.【小问2详解】由(1)知,,则,则有,两式相减得:,从而得,所以数列的前n项和.【小问3详解】由(1)知,,依题意得对任意恒成立,设,则,当,,为单调递减数列,当,,为单调递增数列,显然有,则当时,取得最大值,即最大值是,因此,,所以实数k取值范围是.【题目点拨】思路点睛:一般地,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 的前n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19、(1) (2)或k=1.【解题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双曲线的焦点即知椭圆焦点,结合椭圆短轴长,可求得椭圆标准方程;(2)将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整理得,从而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然后求出弦长以及到直线PQ的距离,进而表示出,由题意得关于k的方程,解得答案.【小问1详解】双曲线即,故双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