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_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95030909
  • 上传时间:2021-09-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9.0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II执教人:一〕 复习回忆提问: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针? 结果如何?〔学生答复〕二〕 过渡导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我军粉碎,迫使国民党收缩战线,放弃全面进攻,改为 向陕甘宁解放区和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23课?走向 战略进攻?〔展示课题〕看一看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用灵活 的战术,由被动防御变为主动进攻的三〕 目标展示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带任务学习新知识〔学生读出本课学习目标〕〔在学生预习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根底上,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步:同位间互查纠错第二步:教师展示自学的相关题目,学生代表答复下列问题,展示自学成果 第三步:教师评价〔纠错〕,强调难写的字词五〕导学新课【整体感知】教师展示本课的结构,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运筹帷幄智破敌";第二 板块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三子目是“逐鹿中原迎曙光〞〔学生齐读〕【师生共学】板块一:运筹帷幄智破敌〔展示?敌人重点进攻形式图?〕介绍延安面临的危险形势〔问题过渡〕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你是指挥,是战还是撤?伟人毛泽东是如 何做的呢?〔学生答复〕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问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采取怎样的战术转战陕北呢?第一步:展示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比照表与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前毛泽东 讲的一段话,引导学生分析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的原因和目的第二步: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总结答案,各抒己见,并展示答案第三步:教师简评,并展示答案要点〔强调中共中央做出的作战方针〕〔过渡〕面对强敌的进攻,西北野战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呢?〔展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使学生直接的感受中共中央转战 陕北的作战情况教师讲述:陕北地势险要,地形复杂,群众根底好,盘旋余地大西北野战 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沟里转,把敌人 拖的筋疲力尽,寻找一切时机全歼敌人,共行军1000多公里,歼敌三万余人, 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找出西北野战军歼敌地点,并答复〕问2:中共中央撤离了延安,为什么还要转战陕北?〔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教师展示答案要点〕问3:〔合作探究〕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 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你认为国 民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一步:展示问题,引导学生从两次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目的去分析。

      第二步:学生分组合作,以“先自主,后合作〞的原那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总结答案,并展示答案第三步:教师简评,并展示答案要点教师总结过渡:中共中央利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 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如此同时,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解 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板块二:孟良周上勇者胜〔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本目内容〕〔展示陈毅诗句〕学生结合教材和视频答复下列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孟良岗战役 的概括〔作战部队、领导人、战果和作用〕 〔教师总结〕孟良南战役是决定战场的关键一战,解放军仅用3天时间,就 全歼了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击毙了其师长张灵甫,粉 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教师讲述过渡〕解放战争第一年敌人处于进攻状态,我方那么处于防御状态, 战场在解放区经过这一年的作战,敌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都先后被我 军粉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力量比照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媒体展示总兵力、机 动兵力、士气、前方比照〕形势的开展对我方更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根据战局的变化,及时作出了 把战争打到外线去,进行战略进攻的决策板块三:逐鹿中原迎曙光〔多媒体展示战争形势示意图〕问1:我军战略进攻的目标应该确定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答复〕教师简要评价学生答复并分析:〔结合地图〕其一,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其二,东威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其三,有良好的群众根底。

      〔多媒体展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片断〕展示当年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 进大别山,逐鹿中原的豪迈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当年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不畏 困难、机智、坚毅的优秀品质〔多媒体展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教师讲述:三路大军巧布“品〞字阵势,互为椅角,开展了大规模的进攻 用一个军事术语来描述这一战术就是“两翼牵制,三军配合〞正确的战略战术 是引导战争和战役走向胜利的关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 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问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经的开始?〔此问题由教师结合表格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总结本课知识点〕与此同时,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进入反攻 经过半年的战斗,共歼敌75万余人,使国民党丧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国民党 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整个战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稳固落实】1 .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同位互查〕2. 完成展示的选择题,稳固根底知识〔四〕[板书设计]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II中共中央转战 孟良南战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根底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根本具备了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本课以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为主线,从宏观上勾画了解 放战争初期大约一年的历史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解放 战争的内容,对解放战争的经过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区级中学,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 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不多大局部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 资料,通过图片、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气氛,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 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泼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 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 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效果我们历史的教学目标是要实现课标的要求,所以课堂行为和教学设计要始终 围绕课标来展开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进来, 防止满堂灌,让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 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史实,了 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并分析了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原因和目 的知道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了这一军事行动后解放战 争敌我双方局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通过学生当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反应来看, 到达了教学目标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以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为主线,从宏观上勾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大约一年的历史包括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和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实它不仅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 折,也是人民力量与中国反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转折从此,以蒋介石为首的 国民党反动势力走上了灭亡本单元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根本脉络,而本课在本单 元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对于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有着重要作用二、课程标准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重点进攻的史实1、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3、4、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比照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 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知道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里跃进大 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 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识图能力、结合地图表达史实的表达能力难点:为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四、课堂教学策略由于本课在本单元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但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又要对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课内容精彩,故事性、趣味性较强,可在课堂上通过具体战例,使学生感受到战略战术的重要性,设计趣味性较强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适当 结合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故事性、趣味性强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结合课文图片、地图,并利用一些影视剧的片段,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并走上战略反攻的史 实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了解中共中央“诱敌深入"的战略和战术,感悟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 人安危、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

      分析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使学生理解人民解 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用灵活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并学习人民解放军不畏困难、冷静、机智、 乐观、坚毅的品格 六、教学方法本课学习中,课采用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的方法, 开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评测练习IIII【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 o中共中央 ②主要领导人: 、 率中共中央陕北,指挥全国战场转/陕北 [③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O二、 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并答复下列问题孟良南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1.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 “我军“指的是那局部解放军?3. 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分别是什么?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时间: 年—月;千里跃进J经过: 、 率 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大别山 < 渡黄河,于8月底胜利到达 o、意义:揭开了 的序幕。

      课前自学测评】1、 1947年年3月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 方针,主动撤离延安2、 、 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 ,转战 O3 部队在 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的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的重点进攻4.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 发起大规模进攻5. 野战军在 、 等指挥下,取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