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视角下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doc
8页生态学视角下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教育心理学论文生态学视角下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 丛玉明 姜海丽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多来自于家庭,其症状根植于与家庭或是生命中重要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因此,不切实改变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家庭环境,就无法彻底根除其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针对儿童的心理治疗也开始强调利用儿童的家庭资源,改善儿童家庭的心理环境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重中之重二战后,家庭治疗得到快速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 学者们发现有家庭成员参加的治疗过程,能更有效的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目前,用家庭治疗方法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将这种方法用于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尝试也已开始,本文将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审视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治疗模式 关键词 :生态学理论 自闭症儿童 家庭治疗 1.自闭症与家庭治疗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一般起病于婴幼儿期并持续终生[2]其基本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兴趣范围狭窄、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行为和社会交往障碍[3] 家庭治疗是20世纪中期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整体论治疗方式,家庭治疗与传统心理治疗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它强调系统,更加重视环境因素及各种交互作用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4]。
从事家庭治疗的学者们认为,家庭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家庭以外的各种其他关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不仅会影响和制约成员的个人行为还会影响其内在的心理发展过程因此,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干预和指导引起家庭系统发生改变,个体也就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5], 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二者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过程所以,将家庭成员(父母或重要他人)纳入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能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证实,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症状的缓解和父母心态的调整都是有效的赵润平的研究发现,接受家庭治疗个案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有所提升,较单独接受治疗的对照组在《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上的得分下降更为明显[6]Solomon等人的研究表明,通过家庭治疗,父母能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的适应性也获得提升,二者的正向互动明显增加[7]Beck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参与时间与其抑郁评估得分成反比,而父亲则恰好相反[8]此外,Boyd等的研究表明,有父母参与治疗过程的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显著减少,追踪研究的结果显示其干预持续有效[9]。
由此可以说明,父母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还有利于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家庭系统功能的提升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th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是由Bronfenbrenner在197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合函数,并由此提出了函数公式即D=f(PE)其中,D代表发展(Development),P代表人(People),E代表环境(Environment)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作用、互相关联的生态系统中不断发展起来的[10]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环境系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不断的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研究人的发展就应该在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系统下进行也就是说,个体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中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个环境系统中, 个人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发展的关键他将环境系统划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维度等五个部分,其中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直接接触的环境;外层系统(Exosystem)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其中或并未直接接触,但却实实在在的对个体产生影晌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宏观系统(Macrosystem)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亚文化、组织机构和社会环境;时间维度(Chronosystem)也称为历时系统是指个体生活的环境及相应的心理特征随时间推进而产生的变化性及相对的恒定性[10],这也就构成了他所创造的嵌套式模型。
这一理论为人类发展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生态系统理论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的启示 家庭治疗和生态系统理论同样强调系统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后者将系统划分的更加的细致,它不仅清楚的看到了不同的系统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看到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孤独症儿童家庭治疗的最大启示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不能在单一水平上进行,不能只简单考虑到单一事件或单一环境的决定作用,而是要强调孤独症儿童与学校、家庭、同伴、老师、社会、文化等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不同的系统中对个体康复的重要影响[11]具体总结如下: 3.1处于微系统中的人们对自闭症儿童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从这个层次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必须看到个体和微系统之间的双向影响,即成人影响着自闭症儿童的反应,但自闭症儿童独特的生物生理特性、社会特性、人格和能力等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受微观系统环境影响的同时,自闭症儿童也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应该在家庭和治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父母必须认识到治疗者在治疗方面不能全权包揽和面面俱到,同时,治疗者也应该认识到处于微观核心系统中的父母在治疗方面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3.2父母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的融入到系统中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甚至不能融入系统中来,这就需要父母参与其康复治疗的过程,帮助其融入到系统中来因为父母更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习惯和行为反应模式,他们可以有效的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其融入到中间系统中,促进其发展和康复所以说,治疗师应该促进自闭症儿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进步,父母则应该督促自闭症儿童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种种进步,应当让自闭症儿童充分的融入到系统中去此外,儿童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父母以外的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治疗师可以把这部分人请到治疗的情境里来,请他们参与到治疗中 3.3生态系统理论将“环境”的范畴拓展得更宽、更复杂 生态系统理论中的“环境”不仅包括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周围环境,还把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包括在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当中这种大“环境”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影响绝大多数是通过家庭传达给孩子的,自闭症儿童不能主动感受和体会这种影响,所以家庭的传授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这一观点为基础,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治疗的内容就更真实,更接近日常生活,通过父母参与治疗的过程也就更能被自闭症儿童所接收,也更有实际意义。
3.4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要从多方面着手 生态系统理论中的5个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一角度出发,就要求我们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要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详细分析,更容易找出影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能使干预更具有针对性 3.5作为独立个体的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同样具有动态性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对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研究要以时间维度为参照,认为应该从个体一生中的过渡或转折点着手,这与传统发展心理学所强调的“时间”概念是不同的,传统心理学关注的是成熟随着时间的发展对个体的影响而这里是指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起来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偶然事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往往更大由于自闭症儿童的适应性极差,所以这宗影响会变得更为巨大,这就需要在其康复治疗过程中把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熟悉的家庭成员引入,在微观系统的关心和呵护下度过每个重要的过渡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闭症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 4.结论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是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的发展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决定的,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设定了人的发展轨迹。
这种生态发展观进一步扩大了“环境”的范畴,将环境看成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动态系统,突破了以往对环境的限定通过与家庭治疗理论的结合,进一步说明了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家庭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总之,Bronfenbrenner要我们记住,我们对儿童或者跟儿童经常接触的人所说的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发展,对于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高蕾.对八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箱庭治疗[D],河北大学,2010(6). [2]熊立芳.自闭症儿童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4). [3]Graff JR,Herman JG, et al. E-cadherin expression is silenced by DNA Hypermethylation in human breast and prostate carcinomas. Cancer Research [J],1995,55(22):5195-5199. [4]彭颂,卢宁.西方多家庭治疗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6):441-445. [5]李文权.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5). [6]赵润平.家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3(4). [7]Solomon Marjorie,Ono Michele,Timmer Susan,Goodlin-Jones Beth.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for Families of Children on the Autism Spectru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2008,38(9):1767-1776. [8]K.L.Becker,B.R.Kraemer.Parental involvement in ABA programme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family impact and well-being.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ctual Disability[J],2010,23 (5): 458-458. [9]Brian A. Boyd, Stephen G. McDonough, Betty Rupp, Faraaz Khan, James W. Bodfish. Effects of a Family-Implemented Treatment on the Repetitive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2011, 41:1330-1341. [10]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250-252. [11]杨文婧,刘云艳.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看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J],中国特殊教育,2008(9):84-89. The Family Therapy of Autism Childre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