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5实验1数学实验简介.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75627033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8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实验验1 1 数数学学实实验验简简介介 数 学 实 验1.1 什么是数学实验?什么是数学实验?计算实验计算实验:借助计算机完成数学中的公式演算;体验实验体验实验:通过对数学现象的深入观察,体验数学中定理的基本思想,加深对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探索实验探索实验:运用数学理论和技巧,开展探索性和发现性研究,训练观察问题的敏锐性、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1.1.1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实验数学);应用实验应用实验:结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建立数学模型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使问题最终获解的实际应用能力.总之,数学实验是借助于计算机、数学软件,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数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知道主要的数值算法,会用数学软件实现,培养数学建模能力⑴理解数学基本原理:每个实验都明确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给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原理如定义定理,但不给证明;⑵知道主要数值算法:每个实验都给出实现数学原理的主要数值算法,如公式、计算步骤等,一般公式不作推导;⑶会用数学软件实现:每个实验都给出了实现主要数学算法的库函数,软件程序,掌握这些库函数的功能并编程求解;⑷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每个实验开始都从实际问题的建模引出数学问题,介绍数学原理、算法和软件后,落实于数学模型的求解及对实际问题的回答。

      §1.2 数学数学实验实例及方法例及方法 例1、汽车刹车距离. 汽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出现突发事件,会紧急刹车.人们把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车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刹车距离. 现做了一组实验:用固定牌子的汽车,由同一司机驾驶,在不变的道路、气候条件下,对不同的车速测量其刹车距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数学模型.车速km/h20406080100120140刹车距离m6.517.833.657.183.4118.0153.5作图 plot(v,d,‘ro’) grid on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刹车距离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部分构成;反应距离由反应时间和车速决定;制动距离与制动器的作用力、车重、车速及道路、气候等因素有关 ⑴刹车距离d=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d1+d2⑵反应距离与车速成正比;⑶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F,F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模型建立:模型建立:模型假设:模型假设:由假设⑵,有 d1=k1v由假设⑶,有 牛顿第二定律d2=k2 v2于是 d=k1v + k2 v2车速km/h20406080100120140刹车距离m6.517.833.657.183.4118.0153.5 例例2、、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经济现象:经济现象:很多商品在市场上的供应量与其价格之间呈现不断交替变化的规律。

      问题:问题:商品数量和价格的交替变化(震荡现象)是否能达到稳定点?或是永远循环下去?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稳定或不稳定?步骤步骤:1. 通过图形方法建立反映上述现象的图示模型;2. 研究市场经济趋向平稳的条件;3. 建立数学模型,对结果予以分析;4. 讨论当经济趋向不稳定时,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方式 一、一、 蛛网模型蛛网模型 记商品第k时段的上市数量为xk,价格为yk,这里我们把时间离散化为时段,1个时段相当于1个生产周期 价格yk取决于商品上市数量xk,由统计资料得到其关系为 yk = f ( xk )称其为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其图形称为需需求曲线求曲线它应该是一条下降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f 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和他们的消费水平有关消费者收入增加时,f将上移xyo f(x) 下一时段某商品的上市量xk+1由上一时段的价格yk所决定,其函数关系记作:xk+1=h(yk) 或者 yk= g(xk+1)这里g是h的反函数,反映生产者的供应关系,称为供应函数供应函数,其曲线称为供应曲线供应曲线它应该是一条上升上升的曲线xyo g(x)g(x)也是根据各时段供应数量与价格的统计资料得到。

      它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当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提高时,g向右移 一旦某时段k的上市量xk=x0,则k以后的各时段的上市量和价格将永远保持在P0(x0,y0)点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干扰,商品数量与价格是不可能保持在P0点的xyo f(x) g(x)P0 x0y0xyo f(x) g(x)P0x1xyo f(x) g(x)P0 x0y0x2x3y2y3y4x4y1稳定的平衡点蛛网模型稳定的平衡点蛛网模型不稳定的平衡点蛛网模型不稳定的平衡点蛛网模型用Kf 和Kg分别表示 f 和 g在P0 处的斜率的绝对值,则当Kf < Kg 时P0稳定,而当Kf > Kg时P0不稳定,需求曲线越平,供应曲线越陡越有利于稳定 二、二、 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为了定量分析,我们在P0附近用直线直线近似需求曲线 y=f(x)和供应曲线y = g(x) 由 yk= f (xk)和 xk+1= h( yk ),假定在P0附近 f 和h 的斜率分别为-a 和b ,上述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一次函数表示为: yk- y0 = -a (xk-x0),xk+1-x0 = b (yk- y0 ) ,a , b >0xk+1-x0 = -a b (xk-x0)消去yk即得:递推解出:xk+1-x0 = (-a b )k (x1-x0)结论:仅当ab <1,即当k→∞时xk→x0,P0点稳定定。

      而当ab >1,即当k→∞时 xk→∞,P0点不不稳定定xyƒg-α1/βop0p1x1pkQTPk+1 三、对结果的解释三、对结果的解释a 的含义:商品上市量每减少一个单位时,价格上涨的幅度它反映消费者需求的敏感程度 b 的含义:商品价格每上涨一个单位时,下一时段供应量的增加它反映生产经营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消费者需求的敏感程度与生产经营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经济稳定与不稳定的影响的解释:四、四、 政府的调控政府的调控对价格上涨的限制对商品上市量的限制 例例3、、人口预报人口预报 已知20世纪美国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试计算表1 中这些年份的人口增长率 人口/百万百万 3.90 5.30 7.20 9.60 12.90 17.10 23.20 31.40 38.60 50.20 62.90表表1 20世纪美国人口统计数据世纪美国人口统计数据年份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口/.百万百万 76.0 92.0 106.5 123.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人口指数增长模型人口指数增长模型:两边取对数,得利用求得 r, x0阻滞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 §1.3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建立的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测试分析测试分析: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黑箱”,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和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如果掌握了一些内部机理的知识,所建模型也要求具有反映内在特征的物理意义,通常选择这种以机理分析为主的建模方法 对研究对象内部规律基本上不清楚,所建模型也不需要反映内部特性(如仅限于对输出作出预报),就可采用测试分析为主的方法 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的结构而用测试分析确定模型参数的综合综合方法方法一、基本方法 二、一般步一般步骤模型准备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假设模型构成模型构成模型检验模型检验模型分析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求解模型应用模型应用数学建模步骤示意图数学建模步骤示意图了解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弄清主要特征、形成清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忽略次要因素,作出必要、合理的简化假设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求得数学问题的解答对求解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如误差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或灵敏性分析等根据问题的性质、建模的目的及最终的结果,决定模型的一般应用与推广根据假设,用数学语言、符号描述对象的内在规律,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结果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定性,必要时修改、补充假设,重新建模 数学数学实验中中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告的要求一、明确实验目的 (每次实验内容中都已写明)二、简单明了地写出实验内容(即要求简要抄写题目,在怎么条件下要求做什么要一目了然)三、实验中所必需的主要数学原理与工具四、按数学建模的一般要求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五、使用的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中的数学问题,写出必要的函数文件和命令脚本文件(M文件);六、记录程序运行后屏幕显示的内容;七、对数学软件运行结果结合建模进行分析、讨论,需要重复实验的对结果作出比较、分析,回答“二”中提出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和新问题继续实验,找出答案用实际信息进行验证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编程求解编程求解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一、阅读p5 §1.2 数学实验实例1.2.1 饮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1.2.2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1.2.3 汽车厂生产计划进一步了解数学实验的步骤、方法了解实验报告的内容与要求二、上机作业:1、P19. 1,2 2、思考题:P20.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