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与水的缠绵——《边城》翠翠形象略论--毕业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73281
  • 上传时间:2017-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标题】翠翠:水与水的缠绵——《边城》翠翠形象略论【作者】吴翠敏 【关键词】 边城 翠翠 水 形象 【指导老师】杨爱平 【专业】中文 【正文】绪 论《边城》创作于 1933年秋到 1934年春,最初连载于《国闻周报》第 11卷第 1—4期和第 10—16期1934 年 10月,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单行本,1943 年 9月开明书店出版改订本该作曾先后收入作者的多种《选集》、《文集》以及现代作家作品集,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文本流播于世界文坛对其评论也经历了从艺术欣赏的批评到历史、文化、社会层面的全面而深入的展开事实上,早在 20世纪 30年代中期,沈从文就颇为自信地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从文家书?湘行书简》)果然,沈从文的作品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和时间的考验,“沈从文现象”成为 20世纪 80年代以后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对沈从文及其文学世界的研究从偏狭走向开阔,境界与水平逐年提升,蔚为大观其中,对《边城》的研究历时 70余年,当然对其中的灵魂人物“翠翠”形象的评述就更多了。

      然而,在笔者查阅的关于《边城》翠翠形象的专门性探讨文章却不多有论者认为翠翠是“心骨孤独”的人,体现了沈从文的“人生形式”①;也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认为翠翠是“民俗世界中爱的精灵”,她的情爱心理是律动而激越的②;还有人从人性的角度讨论,分析山水与社会现实对翠翠的影响,认为翠翠“不同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天人合一’的性灵,散发着田园牧歌气质” 而一旦直面现实人事,翠翠无疑是一个社会化的“边城人”③其他一些论者对翠翠形象的探讨都比较简单,他们主要是从翠翠的勤劳、善良、纯洁等角度讨论缺乏对《边城》及其“边城世界”的整体关注,特别是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探讨水之与翠翠之间的共存共生关系,在“水”的营造下突出翠翠的形象意蕴,表达沈从文在水崇拜下的文学理想和悲剧情怀基于此,笔者从探讨中国文化中的水崇拜和水意象的意蕴,以及水与沈从文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水与翠翠的性格特征、情感经历和悲剧命运,从而完成对“翠翠”形象的新思考一 水:作为一种意象或崇拜“水”是中西方文化中常见的本体意象,是一个源于具体经验而进入共性抽象的特殊的“共相符号”[1]道家哲学以“水”喻“道”,儒家以“水”比“德”,佛教以“水”观“佛”,基督教则以“水”见“圣”,均反映中西文化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水意象是“喻道”的本体意象、“喻时”的象征意象、“喻情与性”的审美意象④用于茀的话说:“在中国文化中,水作为一种原型象征有二个系统一个是理性的思想的系统,一个是感性的情感的系统作为理性观念的象征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国哲学中;作为情感世界的象征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1]在笔者看来,因为有了作家对水的崇拜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水意象水崇拜是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以农立国,同时又是以治水而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先民产生了种种对水神灵化的幻想,塑造了众多的水神形象,产生了众多的水禁忌和水风俗,创造了无数浪漫的神话传说从古老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出发,在中国,一切崇拜物都被视为与人同性,对水的崇拜即是对水的人格化的崇拜,只不过这种人格化被罩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这种建立在人格化基础上的水崇拜,引发了无数先贤关于水的哲理思考老子在其《道德经》里多次以水为喻,阐述他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博大思考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是深入挖掘沈从文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作为“五溪之子”的沈从文,再加上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水乡”经历和审美意趣的他,在这种浓厚的水崇拜文化的熏染下,“水”滋润了他的灵魂,浸透了他的血液。

      从沈从文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沈从文一生钟情于“水”,并与“水”结下难结的情缘,在“乡下人”的文字世界里,他以自己诗意的笔触营构了一幅极富地域特色的水世界他的湘西小说和散文“多数是水边的故事”[2]在他的《一个传奇的本事》中说道:“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无论源至何处,无论路途多么坎坷和遥远,也不管大小急缓,水永远顽强地前行,终能汇成江河,流入汪洋大海水的柔韧而顽强的性格感染了沈从文,他便将这生命中积极的意义赋予他钟爱的湘西世界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的性格[3]从这里可以看出沈从文深得古代哲人论水的精髓,用现代语言阐释了古代先人对水的哲理思考,领悟到了水对人的精深之义,从水的内在德性当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并获得生命的热情,构筑了他的个性与人格也正是水的启蒙,形成了他“乡下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4],并在自己的地域作品中以水意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独特丰富的“水边”经历,又是沈从文对水崇拜的直接原因,正如他在《从文自传》中所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不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与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家乡的“水”是沈从文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水给予他生命的自由与生动,追求与思考,水成为他生命的“根”,是传达和阐释湘西文化的一种灵性的生命感的审美对象沈从文对“水”曾作过这样的诠释:“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美丽中有坚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故事,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过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5]他赋予了“水”深远的意象:对自然、生命中、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而沈从文把这种对水的崇拜,水的深刻的理解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中,使他的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水的性格和“水”一样的情怀在《水边的故事》中他曾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沈从文把“水”的自由、流动、清澄、漫散与作品的女性形象完全融合,把人物置于清山绿水中,为人物的性格和生命的特质提供切实可信的文化基因《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三三》中的三三……这些年轻的女性形象就生活在一派清波绿水中,她们与水完全的柔合在了一起,具有水的灵性和美质她们的品性像水一样的纯净没有染上一点杂尘和污垢;她们的心灵清澈明亮,只凭一个单纯而执着的信念生活,自由自在的流着鲜活的生命;她们性情柔合和活泼,在生命流动中编织着‘爱情’之梦[6]。

      沈从文把水的美质融化在这些女性身上,升华为一种美丽的生命特质,让人物展现生命的底色,放射生命意义之光,以此展现和礼赞他所憧憬的“人生形式”因此,水作为笔下生动可感的文学景观,不仅是许多作品的背景,而且积淀为极具神韵的审美意象水既是作者忧郁情怀的表达、生命意志的再现,也是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同时也是死亡和破坏的象征可见,水是沈从文有意为之的原始意象和题旨二 翠翠:水与水的缠绵湘西的水,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辰河的水”,既是流动的,它承载着作者的理想;也是脆弱的,它也会因滩礁而阻隔且还常有阴雨甚至暴雨天气,成洪水吞噬人的生命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换句话说,这种物理属性的水一旦进入作者的思想和笔触视野,必然赋予自己的作品基于水的文学属性对水的诗意想象和描摹使沈从文的诸多作品都荡漾和流溢着水的光影,是水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灵感,陶冶和培育了他的性格和想象沈从文正是以湘西“水”之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一切,追寻和构想符合他的梦幻要求的理想人生模式《边城》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文中始终贯穿着水的精魂他对水的直接赞美,对水与自己生命和创作关系的解说,不胜枚举而翠翠形象的营造,无疑与水有着莫大的关系。

      翠翠的性格特征、情感经历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与水有关可以说,翠翠是水意象营造下的翠翠,是水与水缠绵交融的结晶水既构成翠翠形象的主体部分,也完成了作家理想家园的构建和悲剧意识的传达一)水与翠翠的性格特征水与人物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水意象的营造既表现人物形象的纯真、质朴,也表现人物的坚韧和生命的强力可以说,在《边城》里,水是表现翠翠性格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水上的生活,使翠翠变得清灵而坚韧、安静而活泼而这样的性格特征,是在水上生活逐步形成的,可以说,翠翠藉“水”而慢慢成长起来,并逐步走向社会化这一过程,至少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物性格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生存,人们有基本的性格的性格特征湘西的水钟灵、清秀,人的基本性格:纯真、质朴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翠翠生活的地方,“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水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⑤接着作品紧紧围绕着“水”来展开对人物情节的描写,由小溪清澈的溪水引出了渡船,又由渡船引出了摆渡的人——摆渡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

      如: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一只方头渡船……管理渡船的,就是往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⑤在山水与社会两方面,翠翠的身心与渡口的山水相融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翠翠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每次进城,她心中都不自在踏实,回到渡口山野,便快乐如鹿年龄稍长,对婚姻之事也全无心计,如第一次知道顺顺托媒人为天保攀亲,她便“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向屋后白塔跑去有一次傩送站立在对岸喊渡河,翠翠一认明白是心上人,大吃一惊,同小兽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可见翠翠对周围的人事,全无心机与兴趣,只是顺从于天意与心性,快乐地与渡口山水为伍水也有破坏性,预示着人物必然的悲剧命运水养育了她们一家,同时也带给翠翠的一生的不幸水把翠翠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水让她的父母相爱并有了翠翠,但是水也让翠翠一出生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命运,她的父亲喝毒药死去,她的母亲一生下她就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了。

      在她出生之前就已失去了她的父亲,没想到在她出生之后,水又夺去了她母亲的生命,让她不仅失去了父爱,连仅有的那一份母爱也失去了,而在她以后的生命中伴随她的只有已经年老的爷爷和那条黄狗,给她的只有孤独和寂寞,注定了她不幸的一生开始了而水在这里就仿佛象征着翠翠悲剧宿命的开始当成熟后的翠翠情窦初开时,却意外的在水边结识了自己的爱人,让她的人生泛起了一丝的波澜当她情窦初开思慕异性时,翠翠又陷入了命运的捉弄和无奈,大佬和二佬同时喜欢上了她,而水给了她一个选择,把一个人带走了,但是留给她的却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痛和永无止尽的盼望作者又一次的描写了翠翠生长环境的变化: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两人皆以为一定是溪岸悬崖崩落了!担心到那只渡船,会早已压在崖石下面去了祖孙两人便默默的躺在床上听雨声雷声但无论如何大雨,过不久,翠翠却依然就睡着了…… 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一切,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发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已被水淹去了⑤水那强大的破坏力在这里突出显现出来,而强大的水的破坏力预示着老船夫的死和翠翠悲剧的进一步扩大化,这是一种强大权力的象征,是一种超出人力所能为的。

      水不仅带走了大佬,而又间接的把她身边唯一的亲人和她唯一的爱人也送走了,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了翠翠一生下就注定了她坎坷的命运翠翠无法改变自己悲剧的命运,她唯一能做就是无止尽的等待,除此之外,她不知道自己该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