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docx
5页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 马秋云摘要:网络世界是当前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域,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生活、学习、交友上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比如网络暴力、谣言、网络游戏、网络犯罪等造成青少年行为失范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行为失范;心理原因;解决对策G71A 1005-8877(2018)33-0000-011.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1)好奇心理心理不成熟是中职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矛盾,如果青少年不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就很容易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出现行为失范处于这一过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刺激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网络中存在很多的诱惑事物,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加上青少年缺乏是非辨别能力,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容易受到网络事物的吸引,进而沉迷于网络环境网络中宣传的暴力和色情内容,青少年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就会受到诱惑,进而点击观看,造成其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失范。
2)跟风心理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可塑性强,自己对于他人的行为判断能力低,因此很容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青少年所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其行为规范的影响十分重要,通常他们会模仿家长或者其他的同学的行为,同时受到多数的人影响而产生某种行为比如班级里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吃鸡”这一新游戏,但是有的同学没有接触过,而大家在聊天的过程中,将这款游戏的游戏性展示出来,这时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同学就会受到其他的同学的影响,跟风玩起“吃鸡”游戏再比如,在学生浏览网络环境时,网络上大量的出现纹身的图片,并且让人感觉到纹身显得时尚和炫酷,这些青少年中有些人就会为了追求图片上的炫酷感觉而去纹身网络使得各种信息快速传递,让更多的不良信息走进青少年的生活,让其产生了跟风的心理,做出有悖道德的行为,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这种心理造成他们抵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常常做出与教育要求相反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熟而很多家长和教师越是说教学生不应该沉迷网络游戏,他们越是专注游戏,同时还会通过网络途径制作恶搞等不良行为逆反心理是造成青少年网络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4、心理抗压能力弱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压力,即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也会有就业,专业学习,家长和教师的多方面的压力。
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很多,锻炼,听歌,写书法,等等多种方式,但是在当前的青少年的心理不够成熟,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很多学生不能够选择正确的解压方式加上很多学生不善于倾诉和沟通,对于教师和家长倾诉有抵触心理,所以其将压力缓解和释放寄托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来减压网络当中的虚拟角色和环境会带给他们现实中无法取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游戏里过关斩将,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逃避现实,获得满足2.预防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行为失范的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支配行为,因此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必须要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防止中职学生因为过度好奇、跟风和逆反心理导致其沉迷网络,出现失范行为中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动机,使用方式等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一,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进行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让学生持有健康的心态使用网络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要改变刻板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结合电子邮件、、微博、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健康还可以构建心理络咨询平台,让心理教育更加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网站内容,优化网站界面,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浏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引導中职学生规划学习生涯,丰富校园生活中职院校的教师和员要在学生入学时,引导学生做好在校生活规划,让其校园生活变得丰满,并且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规划,尽量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减少上网时间学校要利用学生会和社团,为学生举办丰富的课余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还应该建设完善场地设施,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娱乐的场所,让其生活更加健康和阳光通过多种锻炼和健康的娱乐方式,释放学生的各方面压力,体会到现实生活的充实和乐趣,避免沉迷于网络3.结束语社会应该积极重视心理因素对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重要影响,采取科学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生活和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是非辨别能力,避免过度的沉迷网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陈淑丽,柏杨.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3):43-49.[2]何芳.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行为失范的成因与对策[J].天中学刊,2011,26(03):61-65.[3]李一.主体性的缺位与建构:解析和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1):37-42.[4]兰维,丁伯成.玩耍:导致青少年行为失范的心理[J].当代青年研究,1995(01):7-9. -全文完-。












